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华道学百问丨道教的“善恶承负”观是怎样的?


    文/李信军
    在上古时期,古代先民就对天、地有了崇拜和信仰,并相信天地出现的异常变化,都是对人类善恶报应的必然反映,并因此形成了“天人感应”之说。“感应”:即有感(指行为),必有应(指结果)。感与应,也就是承与负的关系。“承负”者,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作恶,子孙遭殃。即有所做(行为),必有所获(结果)一样。通俗的来说也就是“因”与“果”的关系。
    
    感应果报(资料图)
    春秋时期,老子在他所著的《道德经》中明确指出:“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有不信焉”。意为善与恶是个人行为,“道”是不会强加于人的,而最终得到的结果,吉凶祸福完全是个人行为善恶的必然报应。故道祖说:“其事好还”(指行为,很快得到报应)。“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指善于行道的人)……
    
    太上感应篇(资料图)
    道教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后果,因为“天道”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它近则报在自身,远则报于子孙。《太上感应篇》说:“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所谓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编辑:玄朴)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