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黄帝内经》易道贯珠(2)


    五、三才
    三才思想于《内经》中之运用,以三因三焦为著。
    
    三才(资料图)
    一是,天人合一,感应相副,《内经》之医道与天道相通。阴阳化天地,天地生人灵,三才之道备矣。故能天人合一,相互感应,相通相副。《灵枢·经别》云“人之合于天道”,虽只言天人,实已包含地,因天常为宇宙之总名,故将天地人三才合一简称为天人合一。《内经》即以此为主线,将其贯穿全书。
    二是,天地人和,三才通气,《内经》之人体同乎天地之变化。《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天地通过阴阳时空,气交和合,化生人灵,而成三才之道,故天地与人体至为密切。由于天地人同源同体,故具有同构同功之特点,三者形成和谐、统一之整体,并可互通互用。故此,《内经》常借天地之理来论述人体之生理、病理及其诊治之法。如诊断中之三因变化,以及治疗中之三因制宜。
    三是,法象三才,各司其职,《内经》将人体分为三部,形成三焦分治思想。《内经》在三才之思想主导下,将人体从上往下,依次分为天、人、地三部,亦即上、中、下三分法。又将躯干部如法炮制,再分为上、中、下三部,即为三焦之府。三部三焦之说在《内经》中应用十分广泛,如诊法中之脉分寸关尺三部,三部九候诊法,以及遵循“上竟上,下竟下”法则之尺肤诊。再如病理之三焦病机,辨证之三焦辨证等。
    六、四象
    四象思想于《内经》中之运用,以取象比类为著。
    
    四象(资料图)
    取象比类之法由来已久,源于《易经》象数之学。《易》分象数理占四要素,其以象为先,故取象比类为首要之法。因其由《易经》而来,故又可称为易象思维。《内经》中无“取象比类”之词,而有“援物比类”,其实一也。《素问·示从容论》即云:“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取象比类思维方法可以说是贯通《内经》医学思想体系的又一条主线。
    《内经》常从自然事物中取象,援天地日月、四时五行之象以比类人体之理。如人体之藏象学说,藏以象显,象以藏生,藏象一体。土枢四象藏府模型中,肝心肺肾四藏分别应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气。藏府与卦象相应,肝应震木,心应离火,肺应兑金,肾应坎水,脾应坤土。诊断之面诊、明堂诊法(鼻诊)、色诊、脉诊等诊法,据其感知之现象而推测藏府之变化。药物之四气、四向亦与四象相关。方剂之君臣佐使四位结构理论,以社会地位象征药物之主辅功用。如此,等等。故此,取象比类可以说是中医主干思维方法之一,而《内经》则为其典型代表。
    七、五行
    五行思想于《内经》中之运用,以土枢四象之藏府模型为著。
    
    五行(资料图)
    五行之变易,以中气为根本。人体之气机亦然,升降出入皆太极中气之变化。故李东垣有“补中益气”之论,黄元御有“一气周流”之说,彭子益有“圆运动”之学。诸者皆强调土为中气,以司四维之理。探其根源,实由《内经》土枢四象之藏府模型而来。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此即为《内经》藏府模型经典之论。此外,《内经》病理之病因、“病机十九条”,诊治之面诊、明堂诊(鼻诊)、脉诊、辨象论治等,皆合于土枢四象之至理。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寒热温凉平之五气,升降浮沉枢之五向,亦五行一气周流之余绪。
    总而言之,藏象学说是《内经》学术体系之核心内容,而土枢四象之五行藏府则是藏象学说之主干。故土枢四象藏府模型为《内经》重中之重,是解读其主旨之又一主线。
    八、六气
    六气思想于《内经》中之运用,以三阴三阳为著。
    
    六气(资料图)
    六气涵盖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等内容,故六气在中医学中成为一个集大成之角色。《内经》六气详述于运气七篇大论,为运气学说核心内容之一,后世医家则从中妙悟甚多。如黄元御以六气为最终理论架构,展开其辨证论治之理法方药一体化。又如后人对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六气说解读。
    此外,人体十二经脉系统分手足三阴三阳,亦以六气为基本架构。其先将经脉分阴阳,阴阳再各三分,而成三阴三阳经,亦即六经,手足各六经,故共十二经脉。病理之六淫、六气病机,百病之外感六淫,以及伤寒之六经辨证,俱以之为理论原型。
    九、八卦
    八卦思想于《内经》中之运用,包括四象藏府、奇经八脉、八纲、八法等。
    
    八卦(资料图)
    一是,以八卦象征藏府经脉。《周易·说卦》云:“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即以卦象征人体部位。而《内经》土枢四象藏府模型中,藏府与八卦相应。此外,人体经脉系统之八大奇经亦合于八卦之理。
    二是,八纲八法俱与八卦相应。诊断之八纲辨证为二纲六变,即以阴阳为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变。合之为八,以通八卦也。此外,与八纲辨证相应之治疗八法,即汗下吐和温清消补,亦与八卦之理相承。
    以易通医,以卦释人。《内经》中虽未有明显之字词,然有隐含之思想。其实借用八卦之象数为工具,以阐明人体阴阳升降消长变化之理。后世医家多据之而发挥,犹以明清时期为著,如张景岳、孙一奎、赵献可、黄元御、郑钦安等。以及民国时期之彭子益,其圆运动中医学亦以易卦说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