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学百问丨为什么说“道”是宇宙间的“和谐”之音?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9:11:20 腾讯道学 李信军 参加讨论
文/李信军 道教是因“道”而得名,故谓之“道教”。道教尊“道”而贵“德”,以“处下、不争、柔弱、谦让、慈俭”为教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主张“互敬、互爱”。在道教的教义中,可以看到处处体现着“积极”的理念,这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所说的“道教关于和谐、善意、合作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理想,也是联合国努力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与合作的出发点。” 道文化(资料图) 当今世界,本应是文化、种族等多元的、二十一世纪文明的,共同发展的社会。可是事实证明,世界不太平。诸如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种族歧视、军备竞赛。民族、宗教、文化之间相互攻击、诋毁,甚至战争。无节制的对自然、资源进行浪费、开采,引发的生态恶化、空气污染,以此诱发的干旱、洪涝频现,疾病、瘟疫盛行……。 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都把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的目光转向了东方,转向了道教。如黎明大学陈水德教授说:“老子是人类能够参与自然和谐过程的导师,是人类命运日趋衰落的救星,老子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是人类铲除邪恶破坏自然完美的有效利器。”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卡普拉在他的《非凡的智慧》一文中指出:“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在他的(《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一文中则说:“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道法自然(资料图) 道教倡导以“道”治国,以“德”治国,甚至提出了,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的政治主张。只有充分认识到“处下、不争、谦让、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哲学底蕴;不以“兵强天下”、“不霸权、不欺弱”,才能够为“社稷主、天下王”,而“诚信天下”、“誉满天下”。 道教注重人格修养。要求以“道”修身、以“道”处世。对上不谄媚、对下不粗横,而是对内对外不卑不亢、淡泊宁静。道教的这一种人格修养,正如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称赞的“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浙江大学孔令宏教授则说:“老子的人生态度深刻影响了道教人士仙风道骨的品格,使其形成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乐善好施、博爱济众,超迈脱俗的主流风格。” 和谐自然(资料图) 道教尚科学重实践,反对不切实际、弄虚作假。道教追求健康、长生的科学精神,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提炼、实践的诸如炼丹、养生、太极、中医……就是为全人类所做的重大贡献。宗教讲科学,是道教的一大特色。正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而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关于科技成果及其智慧,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教授对道教推崇备至,说:“道家有一套复杂而微妙的概念,他是后来产生的中国一切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并断言“在中国文化技术中,哪里萌芽了科学,哪里就会寻觅到道家的足迹”。 道教倡和平反战争。《道德经》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军队是用来维护和平、维护稳定的。如把军队看作是强权、霸权、扩充、侵略的利器,那是不吉利的,不得人心的,是违背“天道”的。老子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同时指出:“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只要搞侵略、搞霸权、是得不到好下场的,结果必然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道教提倡和平(资料图) 总之,“修之(“之”均指“道”)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只要信道、用道,无论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是无往而不利的。有鉴于此,笔者以为: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必然是一个迷失方向的国家;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短命的民族;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必然是一个堕落的人。 道教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以老子之道入世可以修养治平,以老子之道出世可以超凡入圣。得大道之滋润,用大道而生辉。大道文化,光昭日月,福泽群生。其必然是二十一世纪全人类乃至宇宙之间的“和平”之声、“和谐”之音。 (编辑:玄朴)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虔诚持诵十字天经:南宗道教修持方便法门
- 下一篇:辛天君亲传火笔法 白祖师弘法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