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华道学百问丨如何看待鬼谷子的军事思想?


    文/李信军
    鬼谷子,姓王名诩(xǔ),世称“王禅老祖”,公元前390-320年,河南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隐士、思想家、纵横家、阴阳家、养生家、历史上第一位开设军事院校的奠基人。
    
    鬼谷子(资料图)
    相传王禅老祖,最早学习道家及阴阳学术。擅长天文星象、易经八卦之学。之后又研究《太公兵法》及养生长寿之道,终而有成。世称奇才、全才。其一生著有《鬼谷子》一书,影响深远,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王禅老祖,一生不慕荣贵,不求仕途,甘愿清心寡欲,笑游方外而常年居于鬼谷洞修炼及传授阴阳之道、纵横之术,时人称之为“鬼谷先生”。他的门徒众多。但在历史上有影响的则为苏秦、张仪、庞涓、孙膑,数人而已。
    
    王禅老祖(资料图)
    关于他的军事思想,包括治军、用兵、战争(战争哲学及处世观)等,从各方面来看,都可在《道德经》中找到很多的出处和答案。如老子说:战争不是好事情,老百姓都厌恶它,有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假如不得已而为之的话,则要做到“胜而不美”。打了胜仗,不要自鸣得意,不要大搞庆功宴会,应以“丧礼处之”为好,为什么这样呢?老子说:因为战争太残酷“杀人众多”。同时指出“兵强则不胜”的哲学观,骄兵必败的教训给我们阐明了他的这一历史答案。
    老子说,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应该尊天道,顺人道、效法自然、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处世,更不能靠武力去夺取、征服别人,逞一时之强、贪一己之利。“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如果以“道”治国的话则民可安,以“道”作战的话则能“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关于用兵之事,老子认为如果以自己强大的国力、兵力逞强于天下,则会很快得到报应的“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并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相反“不知常,妄作、凶”。还会更让事态复杂化、甚至带来灾难。
    
    古代军队阵法(资料图)
    在“道”的视野里,没有高低、大小、强弱之别。故老子提出,大国与小国之间、强与弱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包容、理解和诚信。“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为此,他提出了“大者、强者”更应处下的主张。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走向世界和谐、和平的大同世界“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战争是相互的,双方的、残酷的、但为了不让战争产生正面冲突和造成重大伤亡,老子主张以军事谋略取胜,如提出“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同时他又指出战争的祸端与根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从而又打出比方“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可见当政者“有道”或“无道”是给百姓(天下)直接带来“幸福”还是“灾难”的主宰着。
    
    春秋战国(资料图)
    王禅老祖在效法“道”的“无为、不争、处下、谦让”的思想下,也由此育人授徒。如《孙子兵法》最为突出的观点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道德经》也主张以“道”取胜,方使人口服心服。从“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以及“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祸莫大于轻敌”、“哀兵必胜”的道家军事思想,和后世兵家所推尊的军事哲学及主张,都是不谋而合的,又是一线贯穿而来的。
    在今天的河南王禅老祖故里,淇县云梦山(道观),现存有他的许多圣迹,其中鬼谷洞前的山门上有一幅楹联写道:“出水帘跨扶青牛,执拐杖驾起祥云”。说明古时人们就把他奉为神仙朝拜了。晋代郭璞《游仙》诗更说:“清溪千仞余,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生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
    (编辑:玄朴)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稿件,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