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德经》的九象体系与创作灵感


    文/梁宇辉
    众所周知,《易经》有一套卦象体系,此体系可以看作是八个经卦一上一下两两相叠,从而得到六十四个卦,对这些卦及其爻进行解读而得到相应的卦辞和爻辞,这样就产生了《易经》的基本内容。而《道德经》只有文字,并未列出任何卦。不过,笔者的研究表明,老子在创作《道德经》时运用了一套包含八卦在内的、可被称为九象的类象体系,并因此而获得写作《道德经》各章内容的宝贵而生动的灵感。
    
    老子出关(资料图)
    一、八卦与九象
    类象是指将事物按一定的方式分类并用一套反映各个类型特征、特性的符号和名称来代表、象征各类事物。类象可以简称为象。八卦就可作为类象而用。八卦的每一个卦的最基本单位是爻,爻分为阴阳两类。通常用一根连续的线代表阳爻,用一根中间断开的线代表阴爻。每一卦由上、中、下三爻组成。以这样的方式可以互不重复地组成总共八种各具特色的卦。这八种卦被分别命名为干、坤、巽、震、兑、艮、坎和离。
    而卦象是指每一种卦可以代表、象征八大类事物中的一类。虽然每一类别包罗的事物甚广,不过八大类的最基本的自然物分别是天、地、风、雷、泽、山、水、火。也就是说乾卦可代表天,或者说干为天;坤卦可代表地,或者说坤为地;巽卦可代表风,或者说巽为风;震卦可代表雷,或者说震为雷;兑卦可代表湖泽,或者说兑为湖泽;艮卦可代表山,或者说艮为山;坎卦可代表流水,或者说坎为流水;离卦可代表火,或者说离为火。
    而老子在创作《道德经》一书时所用到的九象也是一种类象,其由干、坤、巽、震、兑、艮、坎、离八个卦加上一个“中”象组成,可代表、象征九大类事物。九象是九大类象的简称。
    “中”这个类象代表、象征着一个特别的类型的事物,而无法由八卦中的任何一个卦替代。例如,就方位而言,八卦中的各卦可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中的一个。但中央这个方位并不与八卦中的任何一个卦对应,而“中”这个的类象可以代表、象征此方位。
    更一般地,八卦中的任何一卦都是由上、中、下或阴或阳的三爻组成,结果每一种卦不是偏阴就是偏阳。但实际上,存在着既不偏阴也不偏阳的事物,中央这个方位就是此类事物的一个例子。同理,在“上、中、下”,“左、中、右”,“内、中、外”,“高、中、低”等分类中,“中”也是与中央同类的,可由“中”象代表。而且,在任何相对而立的两者之间,都可能存在一个中间的、不偏不倚的事物。例如,在赞成与反对之间有中立;在过多与缺乏之间有恰到好处;在前进与后退之间有不进不退;等等。而这些都可由“中”象代表、象征。由此可见,“中”象是对八卦类象的合理补充,有其存在的必要。
    
    八卦九宫(资料图)
    庄子在写作《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时就用过“中”象:“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在此则寓言中,中央之帝“浑沌”显然与“中”象对应。
    不过,从庄子的寓言也可以明显地看出,与八卦放在一起而构成九象,“中”象显得很另类。因为它不可能按照画八卦的方式而被画成卦(这好比中央之帝无窍),所以称之为卦不合适。然而我并不知古人如何称呼它,只好故且称之为“中”象。这也是不将九象称为九卦的原因。但如前所述,“中”象所代表、象征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而八卦中的任何一卦并不能代表、象征这类事物。“中”象也不与八卦中的任何一个卦象重复。可见,由八卦与“中”象结合而构成的九象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其实,传统文化中的八卦九宫系统中的中宫应该是与“中”象对应的。然而,“宫”是局限于位置或住所的概念,所以九宫被看作是八卦的位置或住所,而不能与八卦相提并论。而九象是包含八卦在内的。由此可见九象与九宫就位置方面是相关的、对应的,但整体而言是不同的。
    但是,为什么一直以来只听说八卦而未闻九象呢?这可能就与“中”象的另类性有关。毕竟“中”象不能以画八卦的方式画出,这就让其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以易经为例,若将“中”象包括在内,怎能如画六十四卦那样画出包含“中”象的八十一卦呢?
    另外,从八卦九宫系统也可看出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明明有九个宫,却只有八个卦入住,所以中宫是空的。其实中宫是可由中象入住的,这样就不会出现空出一个宫的现象了。但中象不是一个卦,并不属于卦象的系统。所以只能说八卦九宫,而不能说九卦九宫了。
    
    言不尽意 意不尽象(资料图)
    可见,与八卦在表达形式上的不一致使得“中”象易于被弃用。虽然,就对不同类别的事物的代表性而言,九象比八卦更全面。可是,就形式化而言,八卦走得更远一些。较高程度的形式化使八卦成为更热门的工具。相对而言,九象就会被少用。而不用则亡,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默默无闻,以致于近乎失传。
    还好,因为《道德经》的创作过程运用了九象,也就让这个类象方法和运用方式以潜藏的形式保存了下来。这是《道德经》在保存传统文化方面的一大功绩。我们现代人在学习和研究《道德经》时,不仅要知道《道德经》说了些什么,也应该从中了解古人的思想方法,并让其发扬光大。
    二、《道德经》的九象体系
    那么,老子是如何运用九象组成《道德经》的象体系呢?《道德经》的象体系是由九象中的一个象面对另一个相同的或不同的象构成的。一左一右的两个象构成一组,总共可以构成互不重复的八十一组象,每组象对应《道德经》八十一章中的一章的经文。显然,这很可能就是《道德经》刚好有八十一章的原因。
    每组象的左右两个象扮演着不同或相同的角色。有众多的例子表明,左边的象扮演需要反思和受启发的一方;右边的象扮演着为左边的象提供对比,并且为左边的象提供反思、借鉴和启发的一方。但也有一些例子表明,左、右两个象皆可以同时扮演启发者和受启发者。另外,左、右双方也可以相互结合而引出议题或内容。
    
    《道德经》内容书法(资料图)
    老子在写作各章时所运用的象组合是按如下所列的规则选取的,很有规律性,而《道德经》的章序就由此而定:
    第一章至第九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干,坤;而右边的象都是艮。
    第十章至第十八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依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干,坤;而右边的象都是离。
    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七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依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干,坤;而右边的象都是巽。
    第二十八章至第三十六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依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干,坤;而右边的象都是坎。
    第三十七章至第四十五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依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干,坤;而右边的象都是兑。
    第四十六章至第五十四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依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干,坤;而右边的象都是中。
    第五十五章至第六十三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依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干,坤;而右边的象都是震。
    第六十四章至第七十二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依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干,坤;而右边的象都是干。
    第七十三章至第八十一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依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干,坤;而右边的象都是坤。
    因此,《道德经》各章与其对应的象组合的关系如下所列(其中的数字1-81分别代表第一至八十一章):
    (1)艮对艮,(2)离对艮,(3)巽对艮,(4)坎对艮,(5)兑对艮,(6)中对艮,(7)震对艮,(8)干对艮,(9)坤对艮。
    (10)艮对离,(11)离对离,(12)巽对离,(13)坎对离,(14)兑对离,(15)中对离,(16)震对离,(17)干对离,(18)坤对离。
    (19)艮对巽,(20)离对巽,(21)巽对巽,(22)坎对巽,(23)兑对巽,(24)中对巽,(25)震对巽,(26)干对巽,(27)坤对巽。
    (28)艮对坎,(29)离对坎,(30)巽对坎,(31)坎对坎,(32)兑对坎,(33)中对坎,(34)震对坎,(35)干对坎,(36)坤对坎。
    (37)艮对兑,(38)离对兑,(39)巽对兑,(40)坎对兑,(41)兑对兑,(42)中对兑,(43)震对兑,(44)干对兑,(45)坤对兑。
    (46)艮对中,(47)离对中,(48)巽对中,(49)坎对中,(50)兑对中,(51)中对中,(52)震对中,(53)干对中,(54)坤对中。
    (55)艮对震,(56)离对震,(57)巽对震,(58)坎对震,(59)兑对震,(60)中对震,(61)震对震,(62)干对震,(63)坤对震。
    (64)艮对干,(65)离对干,(66)巽对干,(67)坎对干,(68)兑对干,(69)中对干,(70)震对干,(71)干对干,(72)坤对干。
    (73)艮对坤,(74)离对坤,(75)巽对坤,(76)坎对坤,(77)兑对坤,(78)中对坤,(79)震对坤,(80)干对坤,(81)坤对坤。
    (编辑:正澜)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梁宇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