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华道学百问丨陶渊明及其田园诗与道教的情结是什么?


    文/李信军
    陶渊明,名潜,字符亮,公元(365-427年),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祭酒、隐士。
    据史书说:陶渊明天赋甚高而颇自负,不屑与庸人共语,心性高亢,耿介孤傲。二十九岁时曾走上仕途,作江州“祭酒”(即通领一方民众的道教官职,历史上很多时期为“政教合一”制)。另外,他还多次作为参军、将军,而又多次辞职,最后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
    
    采菊东篱下(资料图)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大诗人中一位富有思想深度的作家,就其思想而言,他的传统观点属“道家和儒家”,他以儒家求仕入世而又以道家追求洒脱而出世。他喜读《老子》、《庄子》乐天而知命,淡视功名,崇尚自然。
    下面且读“饮酒”一诗,以观其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弃仕归隐后,写了大量的田园诗,其中以《归园田居五首》为最。他的名作《桃花源记》为世人所向往;“虎溪三笑”的故事也一直被后人广为传诵。(编辑:若木)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稿件,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