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诗吟道学见人情:浅谈白玉蟾道学诗词中的人文情怀|参赛作品


    文/阿袁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白玉蟾的诗词
    我最早知道白玉蟾的大名,大抵是小学三年级时在《千家诗》(其全称应是《增补重订千家诗注解》)中拜读了这首题为《早春》(其实,该诗的完整题目应是“《奉酬臞庵李侍郎·五首之二》”。然而,我们现在已不复详知该诗题何以被改成了流传至今的《早春》,这当系编者谢枋得据其诗意而重行题写的吧。同时,诗中的“吟”原作“吹”,似亦更为贴切些的;表过不提。)的诗作。这首七言绝句诗颇佳,其语句清新,其诗意盎然,读起来又是那么琅琅上口;再就是该诗以“对结”的诗学技巧性做法也使我对之青眼有加。于是乎,我便一下子记住白玉蟾这个人和他名下的这首诗了。只是在该书“卷上”的注解里,尽管其说解简略得很,但却居然称说什么“白玉蟾字羽士”,这解说分明就是不确的了。——之后随着诗学涵养的加深,我发现同书中如此之类的错讹便更多了。——诚然,白玉蟾尽管确实正是一位“羽士”,也就是“道士”的另一称呼,但“羽士”却固然并非就是他的“字”的。
    
    白玉蟾祖师(资料图)
    此后我继续披览了有关书卷资料,知道作为南宋时期著名道士的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等。他不仅是位颇具建树的内丹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因创建道教内丹派南宗而成了道教全真南宗祖师,为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此外他飞升后的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他虽然祖籍福建闽清,但却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幼时即极为聪慧,熟稔九经,尤其擅长诗赋和书画等高雅文化。而年幼聪慧的他后来却笃志玄学,离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于惠州得遇泥丸真人学道,师事陈楠九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陈楠本传》说陈氏曾以丹法授琼山白玉蟾,“其出入,玉蟾常侍左右”。而陈楠仙逝后,白玉蟾又游历罗浮、龙虎、天台诸名山,据说他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静坐,或终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若疯癫(一如白玉蟾在其长篇七古诗《纯阳会》中所自称的“明月清风为活计,蓬头跣足走寰区”,又如在他另一长篇七古诗《快活歌二首》(其二)中所自供的“或狂走,或兀坐。或端坐,或仰卧。时人但道我风颠,我本不颠谁识我。 热时只饮华池雪,寒时独向丹中火。饥时爱吃黑龙肝,渴时贪吸青龙脑”;如此等等);这说明他曾经过了一段颇为神奇的修行生活。待到学有所成后,白玉蟾便仍旧返回罗浮;其后客居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得道,被称为琼绾紫清真人。嘉定十年(1217),他接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以金丹火候之法教授门人,南宋金丹派的门户由此肇建;此后,又有叶古熙、詹继瑞、陈守默等人相继受业入室。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白玉蟾门下弟子也渐次增加,并有了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一套较为严密的宗法教规。
    诚然,白玉蟾作为南宗第五代传人亦即“南五祖”之五,“南宗”也从他之后才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但其哲学思想却是引儒家理学入道,丹法与道儒相结合的;而且出家为道士的白玉蟾尽管隐居著述,其主要的“公事”固然只能是致力于传播丹道,然而他却依然不废吟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他较之真正的传统文人不但一点儿也不逊色,而且还要方驾他人不少的。因为截至目前,一代道学宗师白玉蟾存留于世的诗词大抵还有1200馀首(至于有关资料称1211首,其确数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这比其他一些著名诗人所能留存的诗集中的作品还要丰富;不用说,其诗词质量也委实不弱。因此,他的诗文歌咏山水,记叙故实,宣扬道法,抒发情感,足迹踏遍南宋半个天下,诗文也传遍了半个天下。当时热爱其才情的人很多,有人将其诗文搜编成集,如《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庐山集》《琼管集》等等即是,——得以流播于世。
    这在以往道家中是一个极不寻常而且也是一个令人十分惊喜的现象。
    我们知道,此前的道家能够写诗虽说并非没有过,比如唐末的吕岩(即世俗所称的仙人吕洞宾),便写有为数并不很少的诗作;而其先师辈的张伯端也有诗词存世,但他们的诗词作品大多只是为了借诗词形式来阐述道法玄理,而于文学价值却大多并不很高。而白玉蟾就不一样了,他不但喜写也善写诗词,而他在诗词中尽管也寄寓着道学义理,但重要的是他用一种“诗家语”的作法使所写诗词显得既能讲出深湛的道学义蕴,又能见出其飞动着的诗歌形象及其绝对盎然勃发的诗意;而这,无疑就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了。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他在有关道学诗词中还包举着不无精深的人文关怀的情愫,用现今的语词来说,也就是白玉蟾具有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化天下,世界玄同”这一不凡襟抱的。
    诚然,作为专研道学的一代道学宗师白玉蟾,按说是可以不问世事,而非常超脱于人世之事的,但我们从他存留至今的诗词作品里,却分明看到了他令人惊喜甚乃感叹的的另一面,亦即他对于人世颇为眷切乃至极为关怀的人文精神——亦即他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玄同”(《庄子·胠箧》“天下之德玄同矣”,成玄英注曰:“与玄道混同也。”)观念甚深。而且,从他这些诗词里,我们当可论定,白玉蟾尽管在道教历史中并非最为出名的人物,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也并非最为有名的诗人,但他却委实是道教人物中最杰出的诗人,是历代诗人中最著名的道家;我们说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道宗仙诗大家,想必也是毫无疑义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这自然跟他的诗词往往寄寓着不无深切的人文情怀正乃大有干系。
    白玉蟾诗词中的意象
    我们从他的诗词集中可以发现,作为道士的白玉蟾长年攀山越岭,且不时饥餐野果,渴饮山泉,烟霞作伴,猿鹤随行,其诗词描述景象大为常人所罕觏,而其意趣感发处的境界亦大多为常人所难以达到。这里,诚如他自己在《玉隆宫会仙阁记》中所说的:“淡烟芳草可以入吾画,古藤怪木可以入吾书”。故此,如其诗中所涉之事物便甚为广泛驳杂的了,其中如有凤、鸾、鹤、雁、猿、鱼、鸳、鹭、蟾、蛇、鸠、凫、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青鸟、沙鸥等动物,又有松、柏、竹、桂、荷、柳、梅、芦、柏子、芷草、芍药、白蘋、红蓼、芭蕉、海棠等植物,此外还有白云、紫气、虹霓、明月、丹炉、空山、瑶池、清溪、冰雪、岫洞、苍岩、草庐等什物。而白玉蟾正是借用这些动物、植物、什物的具象,来感发其不无高妙的诗情画意。对此,有人说,就像佛教的莲花、杨枝、白马、白象有着特定的含义一样,道教也有一些意涵明确的艺术形象,比如明月,表示心有所悟;空山,意喻道性自在;苍崖白鹤,象征无牵无挂……白玉蟾精通道教,自然熟稔这些物象的寓意;而且,他创造性地营造了许多诗境,引领读者走入那从自然存在并经升华而成的艺术境界(如其诗句“日暮山屏增紫翠,晓来天籁自箫笙”“有客放船芳草渡,何人吹笛夕阳楼”“烟迷洞口苔三径,风吼松梢月一痕”“蝴蝶梦残天拂晓,杜鹃声断月黄昏”“紫麟晓舞丹丘云,白鹿夜啮黄芽蕊”等等)。故此,他除了纯熟地描绘奇观异景之外,他也不时寄寓着浓厚的古今人文气息和眷切的人间关爱情怀。如此一来,其诗词自然便既能潇洒出尘,而又富有十足的人情味儿了。
    
    紫麟晓舞丹丘云,白鹿夜啮黄芽蕊(资料图)
    这里,我们不妨试举几个诗词例子予以品鉴。
    在南宋末年那些不时出现的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普通百姓是需要积贮粮食以备不时之需的;对此,白玉蟾在诸如撰写《仙岩行》这样本可纯粹描写景物的诗篇里也不忘对普通百姓的关切之情:“醉携七尺霜前竹,云锦山前湾几曲。溪头秋雨添寒绿,蛟龙冷浸一壶玉。蓼花锦岸红欲流,稻田高下铺棋局。碧岩耸出碧天半,鸟不敢飞双缩足。古洞无人石酒酢,峭壁仙仓积天粟。”
    而在送友人这个既不朽但亦容易写成俗滥的题材里,而白玉蟾因富有人文情怀的支撑而使其诗写得令人别有会心,其感染力无疑便极为强劲的了。且看他这题为《短歌行》的长篇七言古风,其全篇道是:
    我适越,君适秦。舟挂越帆犹柳下,马回秦首更江滨。江滨绿柳多烟颦,岸下碧水生风鳞。四海交游不易得,一州云月聊相津。向来君亦何为者,空自红生满袖尘。君行无遽行,感我思古人。诗礼谩撩颇牧笑,弓刀自取荀杨嗔。君不见赵璧生还燕图死,轻肥关心不顾身。又不见鸿门舞罢已成陈,怒撞玉斗岂无因。夫谁击笏血朱泚,或者明年贵买臣。题柱高司马,弃繻壮终军。君去几时回,此别休怆神。百万呼(按:原作“吁”,据明抄本、乾隆本改)卢银烛夜,十千买酒玉楼春。
    该诗中使用了历史上有关的著名人物(所涉时间从先秦直至汉代和唐代)的大量典故,来表明白玉蟾对离别之际友人的不无关爱之情以及他对世事的无穷叹息之心。
    而在一阕长调词《兰陵王》里,白玉蟾也不忘通过身边所处境地的描写而曲曲传达出了他这种对世人极为关切的最为本衷的情怀了:“一溪碧。何处桃花流出。春光好,寻个□□,小小篮舆漫行适。苍苔满白石。涧底阴风凛栗。疑无路,幽壑琮琤,峡转山回入林僻。 千峰呈翠色。时亦有声声,樵唱渔笛。忽然一树樱桃白。又回头一顾,掀髯一笑,诗情酒思正豪逸。虎蹄过新迹。 幂幂。雾如织。见异草珍禽,问名不识。山灵勒驾雨来急。欲游观未已,仆言日夕。看来看去,似那里,似少室。”
    当然,他在《水调歌头》词中所说的:“杜宇伤春去,蝴蝶喜风清。一犁梅雨,前村布谷正催耕。天际银蟾映水,谷口锦云横野,柳外乱蝉鸣。人在斜阳里,几点晚鸦声……”可见作者正乃通过对时令和景物的描摹,来见出道士白玉蟾其本质里作为文人的原生态的一面,可谓关爱世人的生活,丝毫不爽。
    另如他在长调词《念奴娇》中所说:
    “广寒宫里散天花,点点空中柳絮。是处楼台皆是玉,半夜风声不住。万里盐城,千家珠瓦,无认蓬莱处。但呼童且去,探梅花,攀那树。 垂帘未敢掀开,狮儿初捏就,见佳人偷觑。溪畔渔翁蓑又重,几点沙鸥无语。竹折庭前,松僵路畔,满目都如许。问要晴,更待积痕消,须无雨。”
    这里,白玉蟾尽管一如既往地写他的仙家生活,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自己所处时,还不忘连带说及“偷觑”的“佳人”,“溪畔蓑又重”的“渔翁”,加以凄清环境的如许渲染,我们便大可见出其人心的广大和道心的博爱了的。
    此外,他如《行香子·题罗浮》这阕介于小令与中调之间的词作里所透露出来的,则既有本我自在的潇洒,又对身边风物的留恋,但更多的则是对铜臭世界的讥刺乃至无奈的嘲讽;当然了,其间也有对古代贤哲的向往之情。尤其是后者,则似乎更为普通道人所不该当有的情怀了;而一旦拥有了这种思绪,则无疑更能见出白玉蟾其实并未忘怀人间世,看似旷达的背后越发见出其古道热肠的世道人心,这自然便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了。其全词如下:
    “满洞铜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一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沉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白玉蟾其实并未忘怀人间世(资料图)
    至于他《题丹枢先生草庵》中所说的“数朵奇峰如削玉,一溪秋水生寒绿。幸有白云深处茅,更兼明月坛前竹。诛茅伐竹结遽庐,现成山水可樵渔。随缘随分山中住......一庐潇洒空无物,身中有宝不求人”云云,也不由不使人顿觉他其实并未忘世而超然物外;而他之所以拥有这种情怀,正是其广大博爱情怀在通过物化后的折射所致。而这,毋庸置疑是他这难能可贵的情感外露。
    至若他的古风名篇《悲秋辞》,庶几可与唐人王若虚那有着“孤篇压全唐”这一盛名之作《春江花月夜》相媲美了的。其间的咏景写情,毋庸置疑地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标度和极深的向度。同时,白玉蟾也从中透露出他对世人的关切情怀丝毫不稍减弱。而全诗写得一如珠走玉盘,用语铿锵适切,音节华美浏亮,声情顿挫有致,这在被大多数学者称为“有宋一代无诗”的时段里出席,而且,该诗竟然还出自一位方外人士之手,便尤其令人不但足可耳目一新,而且更见出其非凡的诗思诗才与迥出时辈的诗艺锤炼功夫来。其全诗道是:
    虫声树声各已变,吾知流年暗中换。昼乌夜兔忙如箭,各光渐入芦花岸。芦花白兮蓼花红,鸿雁跧蹲满荻丛。牡丹海棠如梦中,莲藕香散池馆空。人生岁月去如水,燕去莺归一弹指。星霜磨老道人心,满目世人纷如蚁。感今慨昔令人愁,乃知宋玉非悲秋。 江山紫翠饯汉唐,风物不复追商周。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知何限。古人怜今今怜古,夕阳影里云影乱。此身飘飘如游尘,身体发肤皆他人。尚余方寸管喜怒,不敢漏世天公嗔。 向时欢娱成冷落,谁与感慨怜萧索。定知悲喜取取胜散因,世间果无扬州鹤。 所可悲者仇且孤,览镜自笑清而癯。安能十事九如意,定数岂复人能逾。秋风起兮秋水寒,秋心悲兮秋兴酸。佳人一去不复还,顾影度此时光难。此心寥寥秋夜月,孤光散入寒光阔。夜深月落无人知,江上渔翁空网撒。不堪举此向愁人,使人泣下肝肠裂。何人为我调素琴,叠叠为我写孤襟。庶令鬼神伴伊泣,山空树冷风萧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