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德经与人生》丨他籍籍无名 为何却让扁鹊自叹不如


    文/方崇阳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扁鹊三兄弟
    战国道书《鹖冠子》中记载了一段魏文王与扁鹊的对话。有一次,魏文王接见了名医扁鹊,问道:“听说你们扁鹊三兄弟都通医术,是这样吗?那么,你们三兄弟中,哪一个的医术最高明呢?”扁鹊恭敬地回答道“我家大哥医术最高明,二哥也很高明,我扁鹊是最差的一个。”魏文王说:“那你仔细地告诉我为什么?”
    
    魏文王问扁鹊(资料图)
    扁鹊回答说:“我大哥看病的方法非常神奇,他从病灶的最早源头入手,病灶还没有开始生长成形,就被他给去除了,故我大哥所医治的病人,都从来没有感觉自己生过病,更是不知道我大哥已经入手给他们医治过疾病了,所以他没有名气,只有我们三兄弟和家人知道这回事。我二哥给人治病的方法也非常高明,他从细微的小病灶处入手,就有办法给人处理了,当地人有点小病都找我二哥治疗,而且手到病除,所以他在当地有医治小毛小病的名气。而我给人看病呢,都是那些病灶已经完全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要打开病人的血脉,换去病人的肌肤,敲动病人的筋骨,使用很猛的重药,这样才有机会将病灶去除,病人才能得以治愈,就是用这样治病的方法,所以我的名声被天下人传播。”
    魏文侯听后感叹道:“啊呀!扁鹊您说的太好了!如果管仲用扁鹊您说的这三种医道方法来治理天下,那么齐桓公也真能完成匡扶天下的霸业了呀!”
    不同境界的医生,医治不同阶段的疾病;不同境界的政治家,处理不同状态的政务;不同境界的人,走出不同命运的人生。
    治之于未乱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治理人生,应该从还没有错败开始(资料图)
    有道之人,与道合真,通晓天下万事万物之根本规律,了知天下万事万物变化之规律,为而不争,顺自然之应化,能够创生变化出未有之事物。可以在事物发展的源头,把握好事物发展的趋势,可以让事物的发展井然有序,各相适宜,而不会让事物发展出现混乱和错败。
    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修炼,所以我们治理自己的人生,应该从还没有错败开始,“治之于未乱”。
    修身,则身不病;修心,则心不乱;修性,则性不迷。可以修智慧,可以修光明,可以修神灵。不修,也是一种人生。身不修,疾病来时莫怨叹;心不修,烦恼来时莫怨憎;性不修,沉沦颠倒莫后悔。(编辑:若水)
    方崇阳道长简介:无锡市道协副秘书长,周铁城隍庙住持。江苏无锡人,2008年至2011年于武当山道教学院学习,2011年至2012年于中国道教学院讲经班进修,2010年荣获全国“崂山论道”玄门讲经二等奖。
    (本文由腾讯道学授权发布,文:方崇阳,选编自方崇阳道长著《道德经与人生》,文汇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