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傅佩荣读《庄子》(2)


    第七讲 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  
    --《庄子o内篇o应帝王》解读  
    《逍遥游》里孤独的鲲化身为鹏。鹏目睹天下,看到了《齐物论》所写的景象,不禁感叹,在这般世界人怎样才能活得好好的?于是决绝的庄子就用一篇《养生主》告诉大家,外界凶猛,远不如人心险恶。
    与《齐物论》里的客观描述相比,《人间世》里的是是非非就是一种人文意象间的斗争了。于是面对混世,便有了《德充符》的自我检讨,有了《大宗师》的主动学习。而鹏这趟旅途的最后归宿便在《应帝王》的升华。
    看《应帝王》时,我的脑海里总是把大鹏与凤鸟联系在一起。《人间世》里说,国家无道,天下大乱,凤鸟是不会飞来的。如果说大鹏的逍遥代表了一个普通人心中的自娱自乐,那么凤鸟的出现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代表了一个境界、一个权威的判断。
    在我看来,鹏再大,也比不上凤鸟;凤鸟,凤凰,是鸟中之王。鹏再怎么逍遥,再怎么持风飞行,只要凤凰一出现,它必然是矮一截的,是抬不起头来的。  
    庄子旅途的起点是北海,终点是南海。尽管鹏很伟大,但它充其量只是庄子旅行的一个工具,终究是要被抛弃的,庄子的最终目的是凤凰,因为凤鸟才是天下有道的唯一象征。 
    庄子阐述的故事多是悲凉的,一直读来,不知不觉地就被他语言表面的绝望所感染。而在《应帝王》中,庄子把过去的一切绝望都抹去了,他以一种无比积极上进的心态指引我们前进。
       第18节: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2)      
    "应帝王"里的"应"是顺应的意思,很多版本的译文直接把这个题目的意思翻译成"顺应民众的君主"。这样的翻译乍一看仿佛还合理:在一个专制的社会,每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和君主断绝关系,庄子目睹人间冷暖,看过一个个如卫君般残暴的君主,必然对现实不满,于是他呼唤一个理想的君主顺应天道、理解民众,能给大家创造一个宽松舒畅的生存空间。
    但是,如果真这么理解,那就错了,庄子对国君之术是不感兴趣的。在政治意义上,一个国度只有一个君主,王是唯一的;但在生命意义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王。庄子是想告诉世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王,要成为生命和世界的主宰,而不是受奴役,这才是"应帝王"的根本含义。
    《应帝王》开篇中的问就很让人意外。一天,缺向王倪求教,四次提问,王倪四次都不能作答;缺于是跳了起来,高兴极了。  
    庄子这里说的四问,往往被翻译成问了四次。为什么问四次,还会四问而四不知?要想真正理解这"四问"须从《易经》里说起。用《易经》的道理讲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事物有正反两个方面,这就是二,二之中再有是非对错两个方面。二的平方当然就是四了。
    从学生问老师的角度分析,王倪必然会让人失望,对一个一问三不知的老师,我们都会有些瞧不起。但缺的反应却和正常人截然相反,老师无知,学生竟高兴起来。与其说王倪是无知的,不如说他是拒绝回答。
    王倪不愿意做老师,因为他觉得自己没资格。他不回答,并非知识欠缺,而是出于对知识本身的怀疑,有种根深蒂固的质疑。我们真的了解事物,了解他人吗?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用逻辑学分析,一个事物的是或非之中会再生出是或非,是非则非,是是则是,非非则是,非是则非。那么,我们对知识应该怎样理解呢?王倪正是出自对知识的怀疑而拒绝作出回答。
    这样的拒绝是直接的,这样的拒绝其实是拒绝对事物的主观判断,是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  
    确立了这么个立场,下面的故事就很好懂了。在《逍遥游》、《齐物论》里出现过的肩吾去拜见《人世间》里的出世者楚国隐士接舆。  
    接舆问:"平时你老师日中始用什么来教导你?" 肩吾说:"我老师告诉我,做国君的一定要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推行法度,这样,百姓有谁敢不听指挥呢?"
    接舆说:"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那样治理天下,就像让你徒步下到海里去开凿河道,让蚊虫背起一座大山一样,是根本不可行的。圣人治理天下,难道会治理社会外在的表象吗?他们才懒得管什么百姓生活秩序,民众听不听他们吩咐呢!他们只需要简单地顺应本性,感化他人,听任人们所擅长的。天上的鸟怕猎人用罗网去抓它,所以飞得高高的、远远的;田里的老鼠怕人去抓它,就在神仙的庙宇下打洞,人不敢冒犯神仙,所以不会用烟熏。这两种小动物都有求生本能,何况是人呢?"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庄子的时代更是如此,而他能提出君主不能把自己意识强加于民众的想法,实在大胆。  
    与日中始对应的人是无名人。有一天,天根到殷阳这个地方去玩,在蓼水边碰到一个无名人,天根就向无名人请教怎么治理天下。  
    无名人看了眼天根,直接说道:"走开,你这个人脏得很,你怎么可以问让人这么不痛快的问题?我正打算跟造物者结伴而行,一旦我进入他们的队伍里,我厌烦时就可以乘坐形状跟飞鸟一样的清虚之气,超脱于六极之外,从而生活在什么都不存在的地方,住在旷达无垠的环境中,而你竟然用梦呓般的所谓治理天下的话语扰乱我的心思!"
    天根不死心地追问,无名人说:"你现在的心态不对,你应该保持本性、无所修饰,将你的身体放到清静无为的境地里,顺应事物的自然,不要有半点儿个人的偏私;这样一来,天下也就能得到治理了。"
    这是无名人的淡泊,"与造物者结伴而行"是形而上的,他其实也有厌烦的时候,所以说要到一个空空洞洞四顾无人的地方去玩--因为无人,所以便无需计较自我存在,因而找到慰藉。这也是修道的方法,即永远调整自己的心境到空的境界。
       第19节: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3)      
    无名人的这种想法是君主们应该学习的,但君主的悟性往往要比他低得多,庄子在接下的文字里也列举了几个优秀的君主事例。  
    阳子居去拜见老子,对他说:"我认识一个人,他精明强干,通达聪慧,学道不倦。这样的人应该可以跟明王相提并论了吧?"老子说:"这样的人怎能跟圣人相提并论呢?他只不过是一个俗吏而已,这样的人有才智,有技能,但劳心苦志,担惊受怕,就好像老虎豹子因为身上有漂亮的花纹而被猎人捕捉,又好比猕猴身体敏捷所以被人捉来使用,像他这种为才智所累的人怎么能和英明的明王相比呢?"
    阳子居听了这番话脸色顿改,不安地说:"冒昧请教明王怎么治理天下的?"老子说:"我所知道的英明君主治理天下,虽然功绩普照天下,却又像与他没有一点关系似的;他用自己的智慧影响着天下,安排大家劳作,恩惠施及百姓,但百姓都不会觉得自己是依靠了他;他有无法称述的大德大恩,他能让天下万物各自处于应该处于的位置;他是个幕后英雄,总站在高深莫测的地方。这才是大道合一。"
    从这番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明王是庄子眼中的楷模,他有霸气,但不显露。这样的君主看起来什么也没做,其实他什么都做了,是万物帮他做的,万物各司其职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也帮助明王完成了任务。这就是庄子心中的和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当然,这样的和谐是需要条件的:一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身份的平等,二是他们间的相互尊重。当每个人都能成为生命和世界的主宰者,那么大家就都是王了,平等与尊重也就都符合了。
    庄子的推论并非止于明王,毕竟明王与圣人还有很大距离。明王的明是世俗的明,他能做到的平等与尊重也只是理解好事物的关系而已,或者说他只不过是有眼光。但这样的明还不够,只有和万物合为一体才是真的明。有眼光与合为一体有什么区别呢?于是庄子又讲了个算命的故事。
    郑国有个占卜识相十分灵验的巫师名叫季咸,他对人的生死存亡和祸福寿夭了如指掌,他所预卜的年、月、旬、日都准确应验。郑国的百姓都担心他能看到自己的死亡日期和凶祸,所以一见到他就急忙跑开。列子见此情景,如醉如痴,打心底里佩服他。回到学堂后,列子便把刚才见到的情况告诉了老师壶子:"以前我总以为先生您的道行是世间最为高深的了,如今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更为高深的巫术。"
    壶子说:"此言差矣,我教给你的还全是道以外的东西,我还没教给你道的实质,难道你就已经得道了吗?不知道道的实质,就等于一个没有雄性的世界,就算有再多的雌性,又怎么能生出受精的卵呢!现在你只学到皮毛就跟世人相比,还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也难怪你会让人替你看相。这样吧,明天你带着你所说的那个神人来见我,让他也帮我看看相。"
    第二天,列子果真拉着季咸来见壶子。季咸看了看壶子,冲出门口对列子说:"不好啦,你的先生快要死了,活不了十来天了!我刚才看到他临死前的怪异形色,就像遇水的灰烬一样奄奄一息了。"
    列子一听潸然泪下,泪水打湿了衣襟。他进到屋里,伤心地把季咸的话告诉老师。壶子不紧不慢地说:"刚才我只是把如同地表那样寂然不动的心境显露给他看而已,既没有震动也没有止息;用他看相的方法去看我,恐怕只能看到我闭塞的生机了。你可以让他再来给我看看相。"
    第三天,列子又拉着季咸去看壶子。季咸看完相后,走出门来欣喜地对列子说:"哈哈!幸运啊,你的先生幸好遇上了我!他的症兆减轻了,他有救了!我已经可以看到他闭塞生机中的一丝神气在慢慢飘动。"
    列子又把季咸的话告诉老师。壶子说:"我刚才将类似于天与地那样相对而又相应的心态显露给他看,把名声和实利等一切杂念都排除在外,我又运气让我的生机从脚跟油然升起,一直扩散到全身。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能看到一线生机。明天你让他再来给我看看。"
       第20节:不强加于人便是善待自己(4)         第四天,列子又带季咸来见壶子。季咸一出门就慌张地对列子说:"奇怪啊!你的老师的心迹不定,神情恍惚,简直是一片混乱,我无法给他看相,我只有等到他心迹稳定才可能给他看相。"
    列子回到屋里,把季咸的话告诉壶子。壶子说:"哈哈,肤浅啊,最正常不过的迹象竟然被当成混乱的。刚才我只是把阴阳二气均衡而又和谐的心态展示给他看,恐怕他已经看到了我内气持平、相应相称的生机。这个时候的风景是一般人所不曾看过的,他看到的世界就跟你站在悬崖边上看下面的深渊一样。大鱼盘桓逗留的地方叫深渊,静止的河水聚积的地方也叫深渊,流动的河水滞留的地方还是叫做深渊。渊有九种称呼,这里只提到了三种。你明天让他再来给我看看。"
    第五天,列子带咸季又来了。季咸还未站定就情不自禁地落荒而逃了。壶子大叫:"快!快追上他!"列子冲了出去,没能追上,回来告诉壶子说:"那个人已经没有踪影了。"
    壶子说:"哈哈,没想到他会如此惊慌。我显露给他看的始终未脱离我的本原。我跟他随意应付,而他弄不清我的究竟。于是我恶作剧了一下,使自己的气象变得颓废顺从,变得像水波逐流一样;看到洪水将至,所以他逃跑了。"
    从此以后,列子不再随意评论人家道行高低,他像从来没有拜过师学过道似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三年没有出门。他帮助妻子烧火、做饭、喂猪,有条不紊地做着家务。对于各种世事他不分亲疏没有偏私,过去他所追捧的雕琢和华饰都已恢复到最原始的质朴和纯真,他像大地一样,木然而忘情地将形骸留在世上。列子虽然曾涉入世间的纷扰,但到了最后却能固守本真,并像这样终生不渝,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个故事其实是说,只要我们能主宰自己,做自己的王,别人看到的一切表象都是虚订的、假设的,关键是要看我们内心对命运的把握。这一点在庄子学说里是明确的,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命运。
    当每个人都成为自身的王时,夫妻之间的区别、男女之间区别、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区别、人与动物的区别也就都消失了。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时,鹏已经飞到南海了。  
    可南海并非平静得连一丝涟漪都没有。南海的大帝名字叫,北海的大帝名字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字叫浑沌。与忽两人常常相会于浑沌家里,浑沌总是热情地款待他们,于是和忽在一起商量该如何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听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并用这七窍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不如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于是,他们每天为浑沌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七个窍,浑沌就随后死去了。
    与忽的行为其实完全是出于善意,结果却造成了浑沌的死。这实在是好心做坏事了。  
    我不知道如果鹏目睹这一切会怎样想,它应该不忍吧?为什么我们总是会以己度人,努力把别人改成跟自己一样?要知道,当世间每个人都一样时,这样的天地将会单调而苍白。
    庄子在这里提出了我们经营好自己,做自己的王就可以了,不要越权,不要干涉其他人,让大家都自然生长,各自主宰自己的命运。  
    我等待浑沌的重生,在等待中,鹏已高飞,在阳光下,他的鳞羽耀眼夺目。  
    中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第八讲 修剪矫作易伤身害命 --《庄子o外篇o骈拇》解读  
    那时候,庄子已经是个有名的花匠了。出自对花的喜好,我做了他的一个学徒。  
    自从先生梦蝶后他就爱上了花。一天,庄子找到正在除草的我,对我说:"这个花园以后就给你了,我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  
    我不知道先生欲往何处,也没问,如果先生想要告诉我,即使我不问他也会说。我不知他是什么时候走的,如同断水的刀,水还在流,刀已不见。  
    庄子走后,我开始修葺花园。花园本身已很好,但我还努力打理,是想万一哪天先生归来,看到花园比原来更美他会开心点。       第21节:修剪矫作易伤身害命         没想到的是,花园里的大部分花都因为庄子的离开而死了,几乎是在一夜间的事,那些思念先生容貌的百合最先枯萎,接着是迷恋先生声音的芍药,然后是牵挂先生举止的杜鹃,最后是沉溺于先生思想的蔷薇。我看着繁花落尽的场景,黯然神伤。
    最后,花园中只剩下奄奄一息的牡丹和玫瑰。它们每天都问我先生何时回来,我摊开双手,不知如何回答。  
    有一天,我们仨都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我和玫瑰最先醒来。玫瑰姑娘拍我的肩膀,让我看睡梦中的牡丹。  
    牡丹姑娘虽在熟睡,但不改优雅,她身上的确有种高贵的气质,宛如天仙。我看了看,没觉有何不妥,还是细心的玫瑰姑娘点醒了我。玫瑰姑娘指着牡丹的脚说:"你看,她的两个脚趾都并在一起了,多丑啊!"我细看了一下,的确如此。
    玫瑰姑娘又说:"你再看她的手,她的手竟然多了根手指。"我仔细看了看,真是的。  
    "你帮牡丹把脚趾剪开吧,最好把手上多出的指头也切掉。"玫瑰姑娘对我说。我看着她善良而诚恳的样子,有点动摇。  
    玫瑰姑娘看了看我,继续说:"你看,牡丹现在睡着了,她还不知道自己少了个脚趾而多了个手指,赶快动手吧,不然她醒来的时候会很难过的。最好把镜子藏起来,她那么爱美,一看到自己现在的怪模样,一定会伤心至死。"
    我很犹豫,下手分开和切除很残忍。而等她醒来发现自己的模样,那也很残忍。我不知所措,简直要急疯了,终于叫了出来。  
    睁开双眼,我才发现这是梦。我从床上爬起,跑到花房里看牡丹,残花一片的园子冰冷凄凉。我路过玫瑰,走向牡丹。  
    我低下头仔细一看,牡丹的根部的确肿了一块,是一个像红薯般大小的瘤。我又打量了她的花茎,上面不知何时多了根枝桠,看起来有种画蛇添足的不和谐,因多余而产生的丑。
    我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玫瑰,她朝我摇摆着身体,仿佛在招呼我接受她的建议。我听到风从很远地方吹来的声音,或许我应该请教风。但风笑而不言,只让我自己思考。  
    我用溪水洗了脸,皮肤冷飕飕的,好让自己尽可能清醒。我一向对花园里的植物很谨慎,平日里也就是施肥、浇灌、除除杂草。今日的怪事,我还真不知如何处理。  
    "你有没有考虑过牡丹的感受呢?"看到我的犹豫,来自天山的一股清泉跳起来问我。它从天山流至此地,经过很多地方,听过很多事,它希望能帮帮我。  
    "牡丹还没醒呢,我无法问她。"  
    清泉看着我疑惑的眼神,开解道:"人总是以为自己很精明,总是以为自己能代表别人的心意。我曾经听说过一个叫离朱的人,因为自己的眼睛雪亮敏锐,所以总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对的,于是他就被五色所迷,被绚丽的花纹蛊惑。可那些过分华丽的花纹,除了装饰衣服还有什么用呢?还有一个叫师旷的人,他耳朵灵敏,结果却被五音六弦所迷乱。所以你可一定要想清楚啊,毕竟这是庄子的花园,一不小心做错决定,就得罪先生了。"
    听完清泉的话,我放下了手中的剪刀。我决定等牡丹醒来问过她再作决定。  
    半夜里,玫瑰姑娘又叫醒了我,说:"你还不动手吗?牡丹醒来会很着急的,长痛不如短痛,她一直睡不醒,无非是自欺欺人,就是不想见到自己成了丑八怪。"  
    考虑到玫瑰跟牡丹的交情,她们在花园一起生活几百年了,一起遇到庄子、爱上庄子也有几十年了,玫瑰没理由伤害牡丹。想到此,我又动摇了。  
    我半夜醒来,准备好工具,决定把牡丹肿大的根分开,然后再把多余的枝桠剪掉。在我即将前往花房时,一只蜜蜂挡住了我。它在我眼前跳着奇怪的舞蹈,那是一种信号。  
    "我见到庄子了。"它对我说,身上散发着迷迭香的气息,"先生问你花养得怎样呢?" 听到蜜蜂的话,我很惭愧,觉得对不起先生。  
    蜜蜂说:"花还好吧?活着就行。先生最近又在取笑世人了,他告诉我,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士人为了名声而牺牲,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这四种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有各自的称谓,而他们用生命作出牺牲以损害人的本性却是同样的。臧与谷两个人一块儿放羊却都让羊跑了。主人问臧当时在做什么,他说在拿着书简读书;问谷在做什么,他说在玩投骰子的游戏。这两个人所做的事不一样,而他们丢失了羊的结果却是同样的。伯夷为了博取贤名死在了首阳山下,盗跖为了追求私利死在了东陵山上,虽然这两个人致死的原因不同,而他们在残害生命、损伤本性方面却是同样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赞誉伯夷而指责盗跖呢?天下的人们都在为某种目的而献身:那些为仁义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君子;那些为财货而牺牲的,世俗却称他为小人。其实他们都是为了某一目的而牺牲的。就残害生命、损伤本性而言,他们都是一样的,又怎么能在他们中间区分君子和小人呢?"
    蜜蜂说完就飞走了。       第22节:管教而不能施暴(1)      
    我恍然大悟,决定不干涉牡丹的身材。她的脚趾虽然并拢在一起,但还没影响生命,相反,我如果贸然切开它,没准还会伤害她。她多长出的枝桠并没干涉她的生活,如果我剪掉它,没准她还会呼吸不舒畅。我想,还是让牡丹顺其自然吧。
    这样想着,我终于毫无杂念,可以安心入睡了。  
    当天夜里刮起了大风,没多久又下起雨来。第二天清晨,我推开屋门,发现台阶上泥泞一片;我冲向花房,里面一片狼藉。  
    我看到了被风吹到墙角的玫瑰,她已经升天了;我看了看另一头的牡丹,幸好,她还在,我心里稍微有点安慰。多亏她肿大的根深深扎着大地,才不至于被风刮走。  
    现在花房里就只剩一棵牡丹了。她看起来那么单薄脆弱。没过多久,牡丹身上也有了颓败的影子。我想拉住她,但她仿佛有心无力。  
    庄子回来了,看着我的沮丧神情,笑了笑,摸着我的头说:"我们看花去吧。"我跟在他身后,咬住了嘴唇。  
    花房里一片寂静,我紧张地闭上眼。耳边传来了庄子的惊叫,我疑惑地睁开眼,一朵金花盛开了,是牡丹给我的礼物,那朵花恰好开在那根多余的枝桠上。  
    我笑了,庄子也笑了:"你懂了吧?人们总是打着好心的幌子命令他人,给自己的行为套上了仁义道德的外衣,却从来没真正为他人想过,从未设身处地感受过别人。别人身上多长出的东西,那些与人相区别的地方,只要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就不是多余的,必定有它的用途。相反,如果你用自己的准则去衡量别人,让别人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这就是多余的。你不该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别人身上。单单考虑牡丹的模样,也许显得不正常,也许这样的怪模样不招人喜欢,但这是她自然而然发生的变化,我们不能干涉。幸亏你没动手,不然就错过了这么一朵金花了!"
    听着先生的话,我暗自感叹,可转眼间,庄子又不知所踪了。  
    第九讲 管教而不能施暴 --《庄子o外篇o马蹄》解读  
    我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收获一匹小马。  
    那天路过市井时,我发现在那棵高大的槐树下有个草窝,里面有团雪白的东西一闪而过。我先前还以为那是只兔子,生怕它遭受猎人的攻击,决定收养它,走近一看,发现那不是一只雪兔,而是一匹小白马。
    它是那么小,在寒冬即将来临时它哆哆嗦嗦地缩成一团,努力保留草窝里的细微温暖。听到我的脚步声,它睁开双眼--那是个多么可爱的精灵啊,它羞涩地、慌张地看着我,我一手把它拢入怀中,带回了家。
    随后的日子里我细心照顾它。一开始,我拍拍它,它就走走,可一不留神又倒下去了。看到它的病弱模样,我心急如焚,先用大米给它熬粥,然后买了鲫鱼给它炖汤。这个从小缺乏母爱的小马喝起汤来显得有点贪婪,那白白的鲜汤在它眼中跟母亲的乳汁一般。
    慢慢地,小马恢复了体力,开始蹦蹦跳跳起来,偶尔还会像小狗一样咬着我的衣角,让我陪它玩游戏。有几次我刚起劲,它却跑开了,我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它的计。每当这时,我只要装出爱理不理的样子,它很快就会跑回来,眼巴巴看着我,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我用鼻子顶顶它的鼻梁,它嘶嘶地笑着,靠在我的大腿上。
    这是一匹小公马,只经过了一个冬天,它就从当初带回来时的小不点长成了一匹比我还高的高头大马。它的前肩渐渐长宽,肚子渐渐变小,虽然看起来还是有点瘦,但不是软弱的瘦。我想,等春天来的时候,我就能带它周游天下了。
    小马已成大马了,它披着英俊的鬃毛在阳光下跳跃,稍微一提脚就能跨过菜园的栅栏。我的步伐已跟不上它了,常常被它远远地抛在身后。通常它会飞快地前进几步,回头看看我,然后又飞快地跑回来,接着再跑上前。这个年轻的家伙正向我展示着无穷的生命力。
    我们就这样一直行走着,开始了旅途。有时候两个乡镇之间的路很长,但我依然舍不得骑在它身上,如果觉得累了,我就走慢点,仍旧紧紧跟着它。       第23节:管教而不能施暴(2)      
    应该是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小公马遇到了小母马,它们恋爱了。那匹小母马是在一片长满狗尾巴草的荒野里遇到我们,正没有方向,便加入了我们队伍。小母马和小公马比起来要显得矮一点、温顺一些。
    就这样,我们仨生活在了一起。我觉得自己夹在它们之间有点尴尬,主动走到了队伍的一边。它们亲密地并排行走着,饿了就吃草,渴了就去溪边喝水;它们用脖子相互摩擦,获取温暖与爱情。我在一边视而不见,其实我心里是甜蜜的。它们正青春,而我只是个年老的养马人。
    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它们对我也很好,那一刻我竟觉得自己是它们的孩子。也许人越老,心态就越年轻吧。夜里有风,我就睡在它们中间,它们的毛暖暖的,我像睡在天堂一样温暖而舒适。
    我幻想着它们能有个好未来,好马有好报。  
    然而突然有一天,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个叫伯乐的人,传说他会相马。他一看到小公马就立刻被吸引住了:"真是好马,应该跟我走。"我不解,说:"它只是一匹缺乏营养的小马。""怎么可能?它已成年了。"说着,他拿出皇帝下令征马的谕旨,"看到没有?违抗谕旨是会掉脑袋的。"
    我和小母马都很着急,舍不得小公马离开,但又不敢违抗。小公马思索了一夜,为了我的性命,它选择跟伯乐走。它转过头向我告别时,我依稀看到它的泪眼;我不敢再看它,转身拉着小母马快步回家。
    夜里,我靠在小母马身边,安慰它说:"放心吧,它会回来的。它就像个被征去了的壮士,终有一天会老的,等它老了,没用了,就会回来了。"  
    "他们用它做什么呢?"小母马问我。"送信吧,或者成为皇上的坐骑,或者……"我没忍心说出来,换了个语气,拍着小母马的脖子说,"傻瓜,我们应该为它高兴才对,它可是伟大的千里马,世间少见!"小母马嘴角稍微有点笑容,我也笑了笑,仿佛看到小公马在战场上飞奔的身影。
    其实我知道,伯乐把马领回去后就会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再烙上印记;他还会修剪马的鬃毛,凿削马蹄甲,给它带上络头,捆上绊绳。它会幸福吧?人有理想,马也有梦想,况且,千里马终究万里挑一。
    为杜绝小母马的思念,我们离开了乡镇。不知走了多少年,不知走了多长的路,我们看到一片沼泽,那里的土壤本是优良的粘土,但它们为了逃离制陶工匠的利用而变成一堆烂泥。那个地方寸木不生,只有些老态龙钟的矮树,而这些植物原本是能长得很高大的,但为了不被木匠利用,它们决定委曲求全。
    我看着周围的落魄,发出一声叹息。可怜的小母马也发出咕咕的哀叫。  
    我真没想到自己还能和小公马再次相遇。那时的它已经是个将军,身上穿着华丽的铠甲。我看到伯乐,他对我笑笑。"还不错吧?"他问,"瞧我把马调教成这样,现在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靠近它的哦,只有我,嘿嘿。"他笑。我不相信,试图走近它。
    伯乐一把拉住了我:"它已不是当初的那匹马了!经过了车衡和颈轭的奴役,它变得很坚强,并且学会了反抗。曾经有人试图把配有月牙形佩饰的辔头戴在它头上,结果被它一脚踢穿了肚皮。它已经是个暴戾不驯的猛兽了。它可认主了,只认皇上和我,皇上很宠它。"
    最后一句话分明是故意补充给我听的。是啊,凶猛的战马,皇上一定会宠着它的。它可认主了,但我已认不出它了。我看着它,它不理我,偶尔瞥来的两眼也是侧目的怒视。我倒抽一口凉气。
    转身时,我看到抓狂的母马,显然它对爱人的态度很不满意。我想都没想,拉着母马跑了。  
    半夜,我跑了出来。我攥着砒霜潜入了伯乐的家。我穿过院子,走到柴房旁边的马厩,把砒霜撒到公马食槽里的干粮上。不管怎么说,它看见我还有点反应,看到我来喂它,它赶紧跑过来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突然间,我有点残忍的快感。没吃上几口,我亲爱的小马,那头凶猛的动物,就顺势倒在我身旁。我的眼里饱含泪光,我曾经是多么多么爱你,如今却是我亲手杀了你!
    我笑出声来。人总想以自己的意识去统治其他的生灵,世间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千里马,有多少跟我一样的养马人,有多少和我一样的杀马人?我想着,笑着,忽然也很想知道干粮的味道,会好吃吗?我咬了几口--天,终于黑了。
       第24节:智慧在纣即为虐         第十讲 智慧在纣即为虐 --《庄子o外篇o箧》解读  
    某天,我在穿越一片沼泽时遇到一个少妇,她在茫茫沼泽里来回转圈,是个聋哑人,原想着去传说中的城市寻找高人。看到我,她用眼神告诉我,她来自一个温暖舒服的城市,太阳总在上空高照,在那样的城市里她认得清每一条路,永远不会迷路。然而,出了城,有了日月变化、白昼更替后,她就迷了路。听完她的讲述,我把手一张,把万物的光聚了起来,手中仿佛捧着个鸡蛋般大的小太阳。有了光,少妇很开心,很快找到了回城的路,我也跟着她进了城。
    那是个有头脑的城市,城里的人都是高智商。因为聪慧,他们创造了无穷多的金银财宝。他们每天劳神伤肺忙碌的无非两件事,一是获得财宝,二是把财宝放到袋子里,装到箱子里,锁进柜子里。属于他们的太阳始终不落,他们的世界没有夜晚。但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每天很早就睡了。我估算了一下时辰,刚到晌午他们就呼呼大睡。
    我和少妇回城时正是中午,有一大半人都在睡觉,剩下的一小撮人则异常清醒地在这些睡梦者间游走。他们身手敏捷,步伐矫健,力气也很大,顺手一抓就能把装满金银的袋囊拿走,两手一拽就能把满是财宝的箱子拉走,更有凶猛的直接把柜子背在肩上旁若无人地前进。
    看到此景,我惊讶了,那些聪明人为了藏好财宝,把财宝装进袋子里、箱子里、柜子里,结果反而成了小偷的帮手,小偷丝毫不用费力气搜索财物,轻轻松松便满载而归。  
    我疑惑地看着少妇,仿佛明白了她要找高人的原委。过了几个时辰,睡觉的人醒了,发现他们的财物丢失了,但他们敢怒不敢言,假装若无其事地生活着。他们太爱面子,生怕别人取笑他们的智慧,所以即使丢失了财物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在他们若无其事的外表下我还是发现了一些变化。丢失财产的苦恼让失主们失眠,于是,在第二次睡眠时他们也加入了小偷的行列。
    更多的人失去东西,也就有更多的人成为小偷。再后来,几乎人人都丢过东西,人人都成了小偷。我抬头看看城市的太阳,它始终挂在天上,光天化日之下别无新事。我很郁闷。
    渐渐地,我留意到了一些异常的情景:城里的绿草比细菌长得要慢一些,日复一日,细菌如爬山虎一般贴满了城堡的墙壁。  
    有一天,我拉住路人甲问:"你们城市的太阳怎么老挂着呢?如此温暖而潮湿的气候会导致细菌滋生,很容易生出疾病的。"路人甲告诉我说:"太阳是智慧的象征,它当然不能落下,它越旺盛,表示我们的智商越高。"
    在细菌疯狂蔓延的日子里,我愈加留意人们的语言。每个人都遭受过小偷的侵袭,自身也是小偷,怀着对小偷的反感以及做小偷的余悸,他们大多数人说话都是慌张的,一些智商高点的人会竭力表露出一副冷漠的样子,智商最高的人则对城市里所有人视而不见。
    人与人之间仿佛好久都没交谈过,他们的生活已不需要语言。我带着少妇寻找她的亲人,见到一人,我说:"你好,请问……"还没等我问,那人就冲我大骂起来:"我们认识吗?不认识你叫我干嘛?你对我说"你好"有什么企图?你是想诅咒我吗?你还说"请","请"是什么意思?你是取笑我老吗?"我难以回答,只好沉默离开。
    接着,我又遇到一个老人,我说:"对不起,打扰你一下……"我没说完,老人就喋喋不休起来:"明知对不起我了,还和我说什么啊?"打扰"我一下,我一天的好心情都被你赶走了!你这人怎么那么歹毒呢?"我彻底无语。
    最后还是少妇自己找到了家。我没跟她进去,只在门外关注着。没想到少妇一进门就被母亲赶了出来:"你跑哪鬼混去了?还带了个情夫回来?最毒妇人心,你知不知道自己的心有多黑?"
    少妇含泪而逃,转瞬间不见了身影。三天后,人们在一口井里发现了她的残骸--她的身体成为细菌的食物,尸体腐烂的恶臭弥漫在城市上空。       第25节:拥有比占有长久(1)      
    在刺鼻的恶臭中,那些时刻算计着别人、隐匿着自己的居民越来越容易疲惫了,一疲惫就睡倒在地。随后是一批批小偷的光临。有些居民受不了臭味,去了传说中的芬芳城市。我以为他们走后城市会安静点,结果他们的房屋被更多慕名前来的盗贼占领了,金银财宝比臭气更能打动他们的心。于是,全新的斗智斗勇的游戏又开始了。人们被折磨得更加疲惫。
    就在这样的疲惫中,我见到了庄子。他送给我一个小口哨,说只要我一吹,鹏就会飞来我身边。他说:"把这件事交个鹏吧。它会想办法的。"  
    睁眼醒来,我发现手心真的有一枚口哨;我一吹,鹏就飞来了。我告诉它我的烦恼,鹏点头,飞走。  
    三天后,城里来了一个叫后羿的男人,他对着太阳拉弓射箭,太阳如一颗破了的蛋黄,幻成了辉煌的晚霞,消失在空中。  
    后羿乘鹏离去,城市迎来了无边的黑暗。失去了阳光,细菌顿时全都枯萎,只有绿草生存了下来。相互算计的人们也同时进入梦乡。  
    不知睡了多久,大家醒了过来。醒来后,大家不再关心财物的安全,除了一些简单的物品交换,基本没有太多利益上的交流。大家开始相互问候起来,此时他们全都忘记了文字,开始结绳记事。
    我终于明白了鹏的意思:太阳代表着智慧,本来智慧是好的东西,但是智慧却能让善良与罪恶之间的差距扩大。没有智慧,坏人如果要伤害好人,也就只能表皮地、轻微地损害一点点;但有了智慧,坏人用智慧去伤害好人就不仅仅是皮毛了,一不留神就丢了性命。
    这就好比世界上有四棵植物:一棵是绿草,代表善;三棵是细菌,代表恶。本来它们之间只相差二。而一旦有了智慧的力量,有了阳光,它们以同等速度繁殖起来,就成了五棵绿草和十五棵细菌。这样一来,善恶之间就相差了十,细菌的祸害加重了。
    我这才领悟庄子对智慧的认识。他并不是否定智慧,而是指出要善用智慧,一旦运用不好,智慧就成了罪恶的催化剂、加速剂和强心剂。  
    我把当初手心那团聚合的光送给了这个曾经兴盛盗贼的城市。那团光很快变成了一个"客观的太阳",会升起,会降落,和民众的智商无关。  
    看着天空中的太阳,我放心了。离开这座城市时,我突然笑了。庄子啊庄子,这个怀旧的男人,总觉得过去的社会制度要比现在的好。这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无从推敲。我只明白,在《箧》中,我和后羿偶然相遇,他那么果断、英勇,锋芒毕露。难怪商隐会笑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十一讲 拥有比占有长久 --《庄子o外篇o在宥》解读  
    我的母亲给我缝制了一件单衣,听我常提到庄子,凭着我对庄子身材的描述,也给庄子缝了一件。出门前,她不忘告诉我:"见到庄子就把衣服给他吧,我想,他的母亲一定会很想他的。有这么个孩子,真不知是祸是福。"我沉默,接过衣服。
    启程没多久,我就看到了大河,湍急的河水像张嘴的猛虎咆哮着,河上只有一座独木桥。我在桥头踮起脚踢了踢,朽木发出空洞的回声;我蹲下来看看木桥,桥的下端已被白蚁饱食。我遥望方圆百里,独木桥是通向对岸唯一的路。
    没办法,我只有硬着头皮走了上去。既然选择旅行,就勇敢地接受命运吧。我走在桥上,桥摇摇欲坠,不时有松懈的木块落入河中。我的身体在摇晃,像个走钢丝的人,恨不得有双翅膀。
    刚开始我很害怕,生怕跌下去;走了十几步,我闭上了眼睛,风声、水声、木头破裂声变得清晰起来;又走了几十步,我感觉到桥成了我的一部分,它粘着我的脚掌;走了近五十步,我已毫无畏惧了,万一我掉进江里还能看到神龟,没准它还会送我到龙宫。
    走了近百步,我终于大胆地睁开眼,仿佛感到身边有很多观众,他们在看着我的表演;而我眼前的世界也越发宽广平坦起来,仿佛我走的不是狭窄的独木桥,而是一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上车水马龙,我步伐稳健……
    就在这时庄子出现了,我在桥的尽头看到了他。他张开双手,摆出要拥抱的姿势。我从桥上下来,看着庄子傻笑。庄子说:"或许你可以用口哨叫鹏,它会帮你。"我说:"不用,鹏刚帮我解决贼城的太阳,我不能老麻烦它。""听说你有东西给我?"庄子问。
       第26节:拥有比占有长久(2)      
    我边从怀里掏着衣服边想,消息一定是家乡的草木告诉了风,风再告诉庄子的。我让庄子把衣服穿上,他比我印象中还要瘦,那件母亲花了三个夜晚缝制的单衣对他来说显得有些大,他穿上去像披着父亲雨衣的三岁小孩。
    "要拿回去修改修改吗?"我问。庄子摇了摇头道:"不必,拥有它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合体。我摸着它会感到浓浓的爱意,这就是最实质的东西,合体与否并不重要。况且,我多吸进两口空气身体就会膨胀,多呼出两口气身体就会瘦下来,你又怎么知道合体不合体呢?"
    我问:"庄子,你母亲呢?我母亲说,你母亲一定也挺想你的。"庄子见我一本正经的样子,哈哈大笑:"关于母亲,我是淡忘了的。从前我在漆园工作,我在那里见过很多树,母亲给我的印象就和树差不多。她可爱又可怜。"说完,庄子就走了。我再次跌入孤独的境地。
    庄子的话总是让人难以理解。到底"母亲和树差不多,可爱又可怜"是什么意思呢?带着对庄子母亲的幻想与猜测,我继续赶路,心却被一串串疑问纠缠着。  
    直到那天,我看到了开花的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写的是雪,而我却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梨花。那是一个废弃的村庄,尖顶牛棚上铺着发黑的稻草,就在这里,围栏边上的一棵梨树竟开满了花。
    梨花本是微小的,比桃花低调,比樱花卑微,然而这棵树上的梨花却开得灿烂如火。满树的白色灼烧着我的眼球。风一吹,梨花接连不断地离枝,花瓣飘落,苍老的梨树才略微抬了抬腰身。
    我就在那一刻体会到了庄子的意思。母亲如树,可爱又可怜。没有梨树的滋养,花是不可能盛开的,树是花的母亲,花却比树洒脱。  
    疯癫的庄子显然青睐花比树多一点。庄子眼中的树是可怜的,它永远站在原地,到了开花季节,它又被花占据着。它体会不到花在空中飞舞的曼妙,也体会不到飞花落地的快感。而花是自由自在的,想在你枝头开放就开放,不想开就不开。死守土地的树完全是为花而活。
    落英缤纷,是树与花的解脱。我看着漫天飞舞的梨花,杨絮、棉花、细雪?一切词汇都难以形容。  
    就在这一瞬间,我明白了庄子的本意,也明白了为何他会如此高傲。花对树的高傲在于对生命的轻视,花的生命只是树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因为它能放得下,所以花能在树前高昂头颅。庄子的高傲哲学就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下。
    庄子的高傲,不是自满,不是自负,不是自欺欺人。他的高傲是"退一步高傲",正如两个功力相当的人对某件物品拼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时一方却主动放弃,这种放弃就是一种解脱,这种解脱在对手眼中就是一种高傲。
    庄子的高傲教会我们把握事物的态度应该是拥有,而不是占有。  
    拥有是长久的,占有是短暂的。如世间男女,妻子是一种拥有,夫妻相互营造一种男女和谐,你的即是我的,我的亦是你的。而妾就是拥有与占有的综合体了,她的身上带有奴性的东西,比起妻子,名不太正,男人对妾既是拥有,又是占有。而情人就只是单纯的占有关系了。你不可能拥有情人,你最多只能在某个时间点占有她。
    这三种女人中,最让男人不安分的应该就是情人,其次是小妾,最后是妻子。男人总不甘心,占有欲极强。对于情人的占有,无非是他们的虚荣心在作怪。想要和情人保持好关系,必须秒秒算计;而要想和小妾保持好关系,让她顺从于你,就可以少用点心思,只需要油腔滑调点,买点胭脂水粉什么的就能把她哄得服服帖帖;至于妻子,不用多说,妻子绝对是你最省心的对象,在古代三从四德的约束下,她安敢不从?
    拥有与占有的关系,男女之间如此,君主与国家之间,恐怕危害程度会更深吧。历史上有几个君主能明白自己对国家是拥有而不是占有?拥有一个国家,才会爱国家如爱自己。庄子说,如果把身体看得比天下更贵重,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如果把身体看得比天下更珍贵,就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庄子并非鼓动君主荒废所有而去追求长生不老药,他的意思是说,对天下百姓,君主要把他们看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去疼惜。
       第27节:机心当去,真朴长存(1)      
    现实中,很多君主都把自己对国家的拥有当成了占有。因为你占有国家,所以你可以奴役百姓,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给你创造财富;因为你占有国土,所以你不顾百姓死活地增加赋税;因为你占有人民,所以你奴役他们。因为占有,你每天都计较着人民会不会反叛,担心着别国会不会攻打你,盘算着自己到底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于是你身心疲劳。
    天下不能托付给不懂得君主是拥有国家而不是占有国家的人。那些还在欲望中挣扎的人们,会跟曾经的黄帝、疑惑的云将一样,苦苦思索着治理国家的方法。其实国家怎么能用治理呢?君主和平民一样平等地拥有这个国家。只有明白"与百姓分享越多你就拥有越多"这个道理,你才能不被欲望算计。
    在经历了多长枝桠的牡丹、养马人的小可怜、贼城的大凶大吉后,庄子在《在宥》中系统地、说教般地阐述了自己的执政主张。真正贤明的君主、得道的圣人,他们从不奴役百姓,从不把规则强加给别人。其实,要建设好一个国家很容易,只要各安其职、各据其位、各尽其责就好了。
    千万不要苦心寻找什么治国之道,不要钻牛角尖,不要上溯历史去和古往今来的君主较量,也不要从万物身上找理由。成败只在你,不该推卸责任,一切顺其自然吧。你只是拥有而并非占有,君主无为,臣下有为,这就够了。
    第十二讲 机心当去,真朴长存 --《庄子o外篇o天地》解读  
    路过走廊时,我看到庄子正蹲在地上研究着什么。走近一看,才发现那是个空瓶子,庄子把瓶盖盖上,就那么呆呆地看着。  
    "能看到什么?"我问。庄子竖起食指放在唇边,做了个"嘘"的姿势,让我安静点。我学着他的样子,蹲下来看空瓶子。几分钟后,我看到了一个世界。  
    瓶底是地,中间是气,瓶盖是天。空气中滋养着万物,包括人。渐渐地,我还能看到它们的标签,瓶底上写着"德"字,空气里写着"义"字,而在瓶盖上标着的是一个"道"字。这么一来,我看到一个国家。
    就在我若有所得时,庄子又拿出一个瓶子,一个同样的空瓶子。他把两个瓶子摆在一起。  
    从前有个国家,它的君主得道了,他从不用自己的思想奴役人民,他喜欢在天地间行走。天和地很大,有很多他到不了的地方,但他从不贪恋风景;他知道无论天地有多大,其运动和变化都是均衡的。他不留恋山珍海味,他的饮食也和平民一样,只是吃着平淡的蔬菜;因为他懂得,万物各有精彩,虽然纷杂,不过它们各得其所,归根结底是同一的。
    君主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在别人看来是无所作为。但他的眼中充满了道,他明白,天下百姓和万物各有称谓,虽不相同但地位平等;君臣之间各自承担的道义分明,本质上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天下官吏的才干大小也没有高贵低贱的区别,大家都尽职尽力地在适合的岗位上做事。
    这位国君生活虽然平淡,却无忧无虑,悠然自得。  
    离这个国家没多远有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繁荣富强,兵力强悍,其君主有颗狼一般的野心,极富侵略性。他在烽火台上张望,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碌碌无为"的君主,心里有些痒痒的。没多久,他就开始进攻该国。
    第一次进攻还没打到城墙就被无为君主的臣民打退了。那些平日耕地、牧牛、养蚕、织布的民众,从老人到小孩都练就了强健的身体,虽然从事普通的职业,但因为他们长久以来一直如此,所以他们更专业。
    耕地的人了解土地的脾气,便把敌人引进泥坑沼泽里,让侵略者无法挣扎;牧牛的人听到牛的骚动,早早地就把牛头指向敌人前来的方向;养蚕者把蚕放到城外的桑树上,那些桑树和其他桑树不同,很高,蚕就在树上吐丝,白而坚韧的丝线纠缠着敌人,拖慢了他们前进的步伐;织布的妇女就更是厉害,她们把布织在城墙上空并绷直。这样布就变成了良好的交通要道,男人们走在布上行走,传递火把和武器。
       第28节:机心当去,真朴长存(2)         第一次进攻失败后,野心君主改变了策略,决定在河流里放毒。没太多心计的民众喝了下有迷魂药的水,没多久就呼呼大睡起来。野心君主以为这下可以轻易进城取下无为君主头颅了。意外的是,当他带着军队靠近城墙时,城里的牛、马、猪、羊紧紧地挤在一起,把头对准入侵者。它们边抵抗敌人边繁衍,最外边的畜牲倒下了,靠里面的畜牲正好长大,就这样,一层接一层,野心君主和他的军队始终无法进入这繁衍能力与成长速度极快的阵列。
    见此计不成,野心君主又想了个办法。他偷偷找了个高手在城墙上凿了个洞,往城里吹毒气。这次,人与畜牲都昏迷了,只剩下无为君主在宫殿里张望。  
    野心君主带着队伍雄赳赳气昂昂杀过来了,不料先遇到一阵龙卷风,刮走了他三分之一的士兵;接着,城墙外发生剧烈地震,地幔又吞吃了他三分之一的士兵;最后,天上下了场大雨,雨和江混合在一起,把剩下的士兵都冲走了。
    等野心君主失魂落魄狼狈不堪地爬回家时,无为君主才唤醒他的臣民。  
    没多久,野心君主又开始行动了。他往城里放了很多蛇和很多蝎子,想让毒蛇咬死民众,让蝎子蛰死睡觉的人。为了制造更多的混乱,他还偷偷往城里放了很多金子,希望那些平民会因为争抢财物而相互残杀。
    结果,蛇被无为君主当成了吉祥物,因为蛇帮他们驱走了老鼠,而蝎子的毒针也被当成治疗背部毒瘤的良药,至于黄金,则被用来买进新鲜的蔬菜水果。  
    野心君主终于死心了。此时,无为君主提出了结交的建议。从此既往不咎,友好相处,终于有一天,野心君主都不能解释什么叫政治了,于是两国结成一国,成为最美好的国家。
    这便是庄子看着两个空瓶子时给我讲的故事。无为君主之所以能够不败,因为他不仅仅是人民的君主,而且是生灵的君主,是万物的君主。他有一颗得道的心,万物都愿意为他服务。
    还有一点让我眼前一亮,这个无为君主不仅是万物的君主,而且还是万物以外的君主,他对"得"的处理实在高明。  
    当一个人失去所有物品时应该保持豁达的心态,要看得开。独特的庄子不仅让人懂得如何处理"失",还教人懂得如何处理"得"。  
    《天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尧在华地巡视。华地守护封疆的人说:"啊,圣人!请让我为圣人祝愿吧,我要祝愿圣人长寿。"尧却说:"用不着。""祝愿圣人富有。"尧又说:"用不着。""祝愿圣人多男儿。"尧依然说:"用不着。"
    守护封疆的人说:"寿延、富有和多男儿,这是常人都想得到的。你偏偏不希望得到,为什么呢?"
    尧说:"多个男孩子就多了一层忧惧,多些财物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些困辱。这三个方面都无助于我培养无为的观念和德行,所以我谢绝你对我的祝愿。"  
    守护封疆的人说:"起初我把你看做是圣人,如今看来你只是个君子。苍天让万民降生人间,必定会授给他一定的差事。男孩子多,授给他们的差事也一定很多,有什么可忧惧的!富有了就把财物分给众人,有什么麻烦的!圣人总是像鹌鹑一样随遇而安、居无常处,就像鸟儿在空中飞行不留下一点踪迹。要是天下太平,我就跟万物一同昌盛;要是天下纷乱,我就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如寿延千年而厌恶活在世上,我便离开人世而升天成仙,驾着那朵朵白云去到天与地交界的地方。那些因寿延、富有、多男孩子所导致的诸多事情和担心都不会降临于我,身体也不会遭殃,那么还会有什么屈辱呢!"
    守护封疆的人离开了尧,尧却跟在他的后面,说:"希望能得到你的指教。"守护封疆的人说:"你还是回去吧!"
    从守护封疆人的话里可以看出,对于尧,庄子是批评的。尧害怕得到,因为他害怕累赘。表面上,他对"得"不在乎,仿佛很无私。其实,他的这种不想"得"更反映出了他的自私。这样的自私是一种脱离。他把自己和贫穷脱离了,和付出脱离了,和别人对他的监督与猜疑脱离了。
       第29节:机心当去,真朴长存(3)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个君主不能打着德行的幌子与得到决绝,得到与失去一样平等。一个君主切不可只能享福而不能劳苦。庄子的修行不是为了享福,君主的修行要比常人劳体伤神得多,因为这修行是苦行。
    基于此,我们才在《天地》里看到了宁可挑水也不愿建设灌溉系统的老人,看到了就算被关在笼中也雀跃不止的斑鸠,看到了依然快乐的被圈养的虎豹。一切只因修行是苦行。 
    对于万物之主,庄子提出了他的告诫与建议:"我亲爱的君主呀,不要只想着统治人,那是最愚蠢最低等的想法。要明白,统治的关键在于让人处于你安排的位置为你办事,而办事的能力大小还得看技术。能让才干充分发挥的就是各种技巧,技巧又归结于事务,事务又归结于义理,义理则归结于顺应自得的"德","德"归结于听任自然的"道",听任自然的"道"归结于事物的自然本性。其实你从一开始就没尊敬过人民的自然本性,不然,你怎么想要去统治他们呢?如果你真是万物之君,你就要明白万物选举你为君主的原因。真正的君子应敞开心胸排除一切有为的杂念。用无为的态度去做就叫自然,用无为的态度去说就叫顺应,给人以爱或给物以利就叫仁爱,让各个不同的事物回归同一的本性就叫伟大,行为不与众不同就叫宽容,心里包容着万种差异就叫富有。因此持守自然赋予的禀性就是纲纪,德行形成就是建功济物,遵循于道就是修养完备,不因外物挫折节守就是完美无缺。君子只要明白了这十个方面,也就容藏了立功济物的伟大心志,并像滔滔的流水汇聚一处般成为万物的归往。"
    "只有明白这十个方面,你才能明白世界。"庄子看着我,得意地说道。我从思绪里醒来,发现他还在看那两个瓶子。  
    "你觉得它们有区别吗?"庄子问。我有点疑惑。  
    看到我皱眉,庄子笑着说:"疑惑是好的,愚昧也是好的。怕就怕一辈子疑惑,一辈子愚昧。三个人一起赶路,若一个人疑惑,还能到达目的地;若有两个人疑惑,也依然可以到达目的地,只是需要多花点时间;要是三个人都疑惑,恐怕不仅到达不了目的地,没准连性命都丢了。你仔细看看,这两个空瓶子有区别吗?有什么区别?"
    我看着瓶子,里面空空的;我想我应该看得仔细点、认真点,好看出区别来。  
    "知道吗?"庄子说,"天下原本由无到有,盘古开天之前一切只是一片混沌,而如今却有日月、草木、动物、生灵。你再好好想想。"  
    元气萌动,宇宙源起的太初只存在于"无",而没有存在也就没有称谓,混一的状态就是宇宙的初始。万物从混一状态产生就叫做自得;此时禀受的阴阳之气已经有了区别,不过阴阳的交合却能够吻合而无缝隙,这就叫做天命;阴气滞留阳气运动而后生成万物,万物生成生命的机理就叫做形体;形体守护精神,各有轨迹与法则,这就叫做本性。善于修身养性就会返归自得,自得的程度达到完美的境界就会同于太初之时。到了这时心胸就会无比虚豁,就能包容广大。混同合一之时说起话来就跟鸟鸣一样无心于是非和爱憎,与鸟一样没有差别,从而与天地融合而共存。混同合一是那么不露踪迹,好像蒙昧又好像是昏暗,这就叫深奥玄妙的大道,返回本真而一切归于自然。
    我抓起瓶子猛地往地上摔去,瓶子瞬间变成碎片。庄子哈哈大笑:"看来,你已明白了。它们之间没有区别,空气还是空气,瓶盖还是瓶盖,瓶底也还是瓶底。天地之间有人,道与德之间存在义。同样,它们的命运也是没区别的。你看,它们都碎了。"
    "要我赔给你吧?等我有钱后一定给你买两个好的。"  
    "哈哈,深山老林里的木材,一些被剖开后雕刻成精美的酒器,一些被弃置在山沟里,看起来它们的命运截然不同,其实结果都是死。这两个瓶子也一样,都是死。对于死,我是不会计较的。"说完,庄子又摸出两个瓶子,把它们放到地上。
    我不知道他的瓶子是从哪里来的,看着脚下的一地碎片,我想,也许那些瓶子是花盆里的土变出来的。       第30节:天书无字,智者有心         第十三讲 天书无字,智者有心 --《庄子o外篇o天道》解读  
    "啪"的一声,天上突然掉下来一本书,砸在了瓦片上。我爬上墙头把书取下,仔细看了看,这本书有封皮、有封底、还有页码,一共三百多页,然而翻遍此书,竟没有一个字。拿着这本"无字天书",我希望找到能够读懂它的途径。
    既然书是从天上而来,不知哪位粗心的圣人丢下的,那就用天的方法去读吧。天地间运动不止,也许读此书不能只停留在一页中。想到此,我又翻了几下,乍看起来洁白的书页仿佛并不干净,翻着翻着,我发现有些页面的纸颜色稍微黄一些,有些则稍稍粗糙一些。
    水必须清净才能映照事物。或许我刚才太着急了,我应该慢一点,把每一页都看仔细。这么一想,我的心就安静下来了。阅读一本无字天书,看的就是你的心境。  
    天地间的本原是道德的极致,天地的明鉴是万物的明净。作为一个聪明的读书人,应该有天地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只有你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时才有可能出现天地之眼。
    想到此,我的呼吸渐渐平缓了。无字天书在我手中也出现了变化,每一张纸的质感、湿度和温度都不同。若把这三百多页看成一年的记录,此时我能清晰地分辨出哪一天是晴天,风平浪静;哪一天是阴天,燕子躲在窗台下避风;哪一天又是雨天,市井上行人稀少,只有杏树的几片落花点缀着街道;哪一天下雪了,而卖炭的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只野兔。
    我抚摸着纸页,细心读着,发现这本无字天书里充满了故事,一幅幅画面在我眼前接连不断地浮现。如此通读一遍后,我重新翻到开头,曾经看到的故事突然不见了。于是我从头读起,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白色页面上有一个小斑点,走进去一看,是一座苍郁的山;过了山是一条河,流水很小,水声娓娓动听;趟过河是一个小丘陵,上面种满了山茶,正是山茶花开时节,满山的茶花竞相怒放,粉的一丛,白的一丛,风景甚好;再往前是梯田,田埂错落有序,稍微潮湿点的地方有水鸡在觅食,看见有人来,水鸡仓促而逃;过了梯田是一片芭蕉林,宽大的叶片抚贴着我的脸。我钻了过去,看到一个乡村。
    这里只有一个庭院、一间房子,仅有的一个人是位老者。  
    因为他独自一人在丛林生活,所以不需衣物,更没有男女礼节的约束,一年四季他都光着身体。冬天,他冻僵了,一不留神鼻子耳朵就可能冻掉;春天,万物复苏,他的心中也痒痒的,仿佛有青蛙或小蛇住在他心里;夏天,热辣的太阳炙烤着他的脊梁;秋天,他贴地而卧,揣摩一片落叶的心情。
    他的喜怒哀乐皆与天有关:天放晴,他就微笑;天打雷闪电,他就怒发冲冠,做出神憎鬼厌的样子;天阴沉沉的,他就哀伤,和丛林里的野兽一起哀鸣;天下雨,他就落泪,流出的眼泪能和雨滴比大小;天空出现彩虹,他就跳舞,光着身体旋转。
    我想,他必定是无字天书的主人,只是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个天才还是疯子。就在我想给他下个定义时,我看到无数想给他下定义的人闯进村庄。他被人耻笑,被说成是神经、傻子、怪人,但他一点都不难过。有些妇女骂他是牛,忽地他就变成了公牛,鼻子上还挂着鼻环;有些妇女说他蠢得跟猪一样,忽地他就变成了猪,还去拱妇女的大腿;有人说他是马,他立时就变成了马;有人说他是过街老鼠,他就变成了老鼠。
    周围人都哈哈大笑,他们越来越陶醉于这样的变形指令。然而,他们笑着笑着,却渐渐感到一种莫大的恐惧。这时人群里有人说他像条蛇,不到一秒钟,大家眼前就出现一条十几米长的蟒蛇。人们大叫着落荒而逃。
    人们走后他才变了回来,依然没穿衣服,显得慈祥而和蔼。我把无字天书归还给了他。  
    在《天道》里,我学会了如何读书。拿到一本书,首先要安静,要用恬淡的心去读;不要急于求成,不要随意给书下评语,因为读者作者之间的理解与误解同样多,要学会享受相互尊重的快乐;不要仅仅着眼于文字,要多展开联想,真正的大智慧是无法靠文字记录传承下来的。《天道》里便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第31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1)      
    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看到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就放下锥子和凿子走上朝堂,问:"冒昧地请问一下,您所读的书里都讲了些什么呢?"齐桓公说:"是圣人的话语。"轮扁说:"圣人还在世吗?"齐桓公说:"他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说来,国君所读的书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说:"寡人读的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你要是能说出什么道理来还可以原谅你,要是没道理可说就得将你处死。"轮扁说:"我只是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观察到这个道理。我砍削车轮时,动作慢了会松缓而不着力,动作快了却又涩滞而不入木,必须得不慢不快,才能上手顺利而且应合于心。虽然我说不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却定有技巧存在其中。我不能用言语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接受这一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还在砍削车轮。那些不可言传的道理跟古人一块死了,那么国君所读的书记载下来的只有古人的糟粕啊!"
    书无法超越语言,语言的关键在于它的意义,意义本身又有它的出处,而意义的出处却是不能用言语来转告的。这样看来,世人为了获得言语而看书,显然很可笑。正如眼睛和耳朵,眼睛能看到的是形和色,耳朵能看到听到的是声和名,世人以为获得形、色、名、声就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这绝对是个误解。由此,我也就明白无字天书的真正含义:真正意义饱满的书不是华丽的辞藻、奇妙的造句、活泼的字眼,而是最简单最纯粹的虚无。因为无所以有,因为包揽万物所以看起来毫无内容。
    真正的读书,应该注重读者与作者的默契。我们真正要读的是本原,而不是字面意思。  
    在告诉我们如何读书后,《天道》最后还对写书人提出了建议:要用宽容的心对待别人对你的评论。作者与文字的关系跟人与万物的关系一样,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叫做人乐,协调好人与天、人与万物的关系叫做天乐。
    写书是一种天乐。把你所感受到的告诉大家而不是说服大家,对于别人的批评你只要安心接受就好了。真正的圣人是超脱人们评价界限的。你骂我是牛我就是牛,你骂我是马我就是马,你骂我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破坏天道了,如果我再不承认我是牛或者是马,那我的不承认对天来说就是双重破坏。
    第十四讲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o外篇o天运》解读  
    从《天运》中,我看到一个凄美哀婉、具有魔幻色彩的爱情故事。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经幻想在十六岁上成为他的妻子。他的父亲是个先生,他从小便耳濡目染有关仁义道德的说教,一心想要为国效命并且有所作为。他离开的时候,刚好是他们订婚的第二天。当时,她正在房间里做着女红,突然听丫鬟喊了声:"小姐,不好了,公子走了!"没等她反应过来,他就已经走了。在那个时候,舍家为国,谓之忠。莫非这便是忠义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日日思君不见君。  
    以往两人吟诗作对,总说你是天来我是地,你是云来我是雨……现在,她望着高远的天与温和的地沉默不语:天还在运行吗?地是静止的吗?日月还会交替上升、照临人世吗?云就是雨,雨就是云吗?是谁在行云布雨呢?是谁在冥冥之中偷偷关注着我,又是谁在主宰着我的一切?上天真的有主人吗?如果没有的话,又有谁能告诉我公子的下落呢?女子的思绪不断被从北方吹来的风打乱,她的心在朔风之中飘摇不定。
    就这样,一晃五年过去了,女子已经二十一岁了,他没有捎来只言片语。她只能偷偷躲在门外听父母谈及塞外战场的事,传说他成了大英雄,一次次击退了敌人。每当听着这些,她心里总能感到一丝欣慰。日复一日,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她无动于衷。
    一转眼,又过了五年,女子二十六岁了,花样的年华正渐渐逝去,她的父母也开始动摇了。看着富家子弟送来的金银财宝、衣帛首饰,父母开始劝她:"趁现在年纪不算太大,赶紧找个不错的人家嫁了吧。他肯定不会回来了,就算能回来,也只怕是个废人了--听人说,在一次搏斗中,塞外的野兽把他的手臂给咬掉了。"父母在她面前循循善诱,她却抱定一颗非他不嫁的心,不施脂粉。
       第32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2)         又一个五年过去了,边疆终于传来鼓舞人心的消息:经过历时十五年的战争,敌人终于被打退了,交战的两国已建立了邦交,估计以后再不会打仗了。站在欢呼的人群里,她只是勉强笑了笑。是啊,十五年了,她已经三十一岁了,一人一生中能有多少个十五年呢?等待是如此漫长,但是她觉得值。
    从那天起她恢复了打扮,希望他回来时能看到一个美丽动人、新鲜欲滴的她,尽管鱼尾纹已经爬上了眼角……
    她在闺房里又等了一年,院里的梧桐树陪伴着她的寂寞。深深的庭院中,她的倩影显得单薄。终于,她等不下去了,便收拾了衣物,动身去找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她紧咬牙关,孑然一身走在他当年走过的路上。
    走着走着,路旁便时不时闪出了豺狼虎豹的身影,常常吓得她魂飞魄散、无法呼吸。谁知那些凶猛的野兽看到这个落魄的女人之后,竟然也都屏住了呼吸,似乎生怕惊扰了她。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后来它们竟一直默默跟随着她,远远守护着她。当她累得昏迷过去时,老虎给她叼来了鹿皮,豺狼也给她含来了清水。在睡梦中,她时而面露微笑,时而又忍不住摇头叹息。是啊,就连虎狼也有仁爱之心,而忠义却偏偏要将他从她身边带走。
    醒来后,她继续前行。这天,她来到一个小镇,四处打听着他的下落,或许他曾在小镇的哪家客栈停留过。镇上的人指点她,说有个会演奏《咸池》乐曲的老头懂占卜,没准他会知道你家公子的下落。她仿佛在无边的黑暗中看一丝光亮,开始寻找那位会演奏《咸池》的老人。
    终于,她看到了那位在广阔的原野上演奏《咸池》的老者。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之下,老人的音乐宛若天籁。她仔细听着,试图从音乐里分辨出他的消息。一开始,她感觉心里发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接着,她心里平和了一点,身上也稍微舒服了一些;最后,她觉得四周迷雾骤起,头晕目眩,精神恍惚,不能自持。
    这时,和善的老者说话了:"夫人,你刚才听到的就是我想对你说的。一开始,我是根据凡间的人情世故为你演奏,以天地运行的规律来与之相和,依照世人心中的礼仪来布置乐章,用天下大道来确定你所要了解的事情。通过这些,我尝试着帮你占卜一些事情。你看:四季交替变化,万物循序而生;一个繁盛一个衰竭,出生与衰亡循环交替;一个清澈一个浑浊,阴阳调和,声光交流,这一切都是占卜的前奏,其实还都只是些没有目的的猜测--就好像刚刚冬眠醒来的小虫张开朦胧的双眼,慵懒地做着准备活动。在这时候,我用雷霆般的声音让它们惊醒,出列,游行。这个时候的乐声,到了该终结的地方你找不到结尾,到了下一段音乐即将要开始的地方你又找不到起头;一会儿仿佛消逝不见,一会儿又油然兴起,一会儿仿佛要偃息,一会儿又显得异常亢进--乐曲的变化无穷无尽,你本不该对它有太高的期望,但你却把它当成救命的稻草,所以也就难怪你会感到惊恐不安了。
    "接下来,我用阴阳的和谐来演奏,我将日月光辉聚集起来,用它们来照临整个乐章。所以,夫人你听到的乐声有的短暂,有的却悠长。这样的音乐刚柔相济,虽然遵循一定的条理变化着,却并不拘泥于传统和常规。你会发现,这样优美的声音在山谷之间传播,山谷马上就变得充盈;这样的声音流传于坑凹之间,坑凹也变得平实,从而能使精神宁寂持守。如果我们用外物来度量那些悠扬广远的乐声,我们可以称它高如上天、明如日月。有了这样的声响,鬼神能持守幽暗,日月星辰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作。虽然这些乐声表面看来只停留在一定的境界里,但它的寓意却流播在无穷无尽的天地中。我尝试思考它,最终却没有结果;我试图观望它,却依然看不见;我想要追赶它,却总也不能赶上。到了最后,我只能茫然地站在通达四方而无涯际的大道上,靠着几案低声诵吟。逐渐地,我明白了,欲速则不达,一旦你的目光和智慧都局限于你一心想要得到的事物,那么你的力气就会竭尽于你所追求的东西。我没有力气了,当然赶不上了啊!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形体充盈却又好像没有存在,才能够适应外物的变化。夫人你听着我的音乐,就好像我带着你去旅行,我在摸索,你也在摸索,当你渐渐能顺应变化了,你惊恐不安的情绪也就慢慢平息下来了。
        第33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3)         "最后,我又演奏起忘情忘我的乐声,这次我纯粹是用自然的节奏来加以调协。所以,夫人你听到乐声像是混沌一体却又相辅相生,就像微风吹过丛林,自然成乐却又无有形迹。风无影无踪,声音也无所不在,如此演奏出来的乐章,声音的传播和振动都没有受到外力的引导与控制,幽幽暗暗,如泉眼在汩汩涌起,乍一听又好像没有一点儿声响。有时它好像已经消逝了,而有时又好像才刚刚开始。有时它好像很实在,仿佛在描绘具体的意象。有时又好像很虚华,在演奏一种抽象的意念;这声音如烟般自由潇洒,就像仙人的漫步,从不固守一个调子。世人听起来往往迷惑不解,于是,我曾向圣人问询,圣人就是通达事理而顺应于自然的人。自然的枢机没有完全张开,而各种要素俱全,这就可以称之为出自本然的乐声。这样的乐章让我想起过去有焱氏曾颂扬的话:"用耳听不到声音,用眼看不见形迹,但它却充满于大地,包容了六极。"我最后的那段乐曲,尽管你很想听完可它却无法衔接连贯,所以你到最后还是迷惑不解。"
    她似懂非懂。看着女子皱起的眉梢,老人想了想,换了个方式说道:"夫人,你一开始感到恐慌,是因为对未来的无知,我当时也不知你家公子的下落;接着,我慢慢打听到他的消息了,你也稍微安心点了;最后,我已经知道他的结果了,是上天告诉我的,一个不错的结果。夫人,也许你对我的话感到很难理解,但我还是希望你开心点,这样你就能找到你所要的东西了。"
    老者说完就走了,只剩她一人面对辽阔的荒野。是前进,还是返回?她无法抉择。就在犹豫不定时,她看到大漠上出现了很多脚印。出于女人的直觉,她跟了上去。  
    那些脚印的大小恰恰与他的尺寸相符。她扑在沙地上,拥抱着大地,仿佛抱着他。突然,脚印一下子消失了,她慌了,抱着黄沙撕心裂肺地哭起来。她的眼泪灌溉了大漠黄沙里的草籽,沙漠上出现了一片片绿洲,她的眼泪让枯萎的仙人掌开出鲜艳的花,于是她的身边开始有了生动的色彩。
    这时,她的耳边忽然传来一个声音:"我的孩子,你想明白了吗?" 她环顾四周,是草,是花,还是沙土?
    那个声音说:"你知道白天鹅吗?它不需要天天沐浴就能一身洁白。你又知道黑乌鸦吗?它不需要天天染色,天生便有黑亮的羽毛。天鹅的白与乌鸦的黑都是自然而来的。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你,我的孩子。有些结果也是自然而然的。泉水干了,坑洼里的小鱼相互吐着唾液维系生命,这样的活法是没有希望的。依我之见,与其如此勉强地活在一起,还不如自由自在地随流到海里,彼此相忘于江湖。"
    "你是说,我家公子出了什么意外吗?"
    "他很好。你应该想开点。你太固执了。知道龙吗?它在云朵里翻滚腾跃,看起来支离破碎,其实却神采奕奕。有些人看起来像死了一样,但他的精神却跟龙一样。"  
    "我心有不甘,我毕竟等了他十五年了。"  
    "爱有对错吗?他没勉强你,你的等也是心甘情愿的,那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 听到这句话,她的心里稍稍有些宽慰。  
    那个声音说:"要记得,他没有离开,一直生活在你周围。"  
    "但是……我想给他生个孩子。"  
    她说完这句话,那个声音就消失了。她失神落魄地回到家中,年迈的父母看着她,没说什么。当天夜里,她做了个梦,梦见无数动物在交配,然后竞相分娩。白鲵相互而视,眼珠一动不动就能相互引诱怀孕;而虫子们,雄的在上面鸣叫,雌的在下面应答,很快就能生子了;还有些动物自身就具备雌雄两性,无需交合就能传宗接代。乌鸦喜鹊在巢里交尾孵化,鱼儿借助水里的泡沫生育,蜜蜂自化而生……万物的休养生息之中,本性不可改变,天命不可变更,时光不可逗留。
    第二天她醒来时觉得肚子里有东西在踢她,三个月后,她产下一名男婴,眉眼与他酷似。  
    关于他的下落,别人是听她说的。她说,她梦到他了。他离开的那天,正准备去军营报到,不想被一个强盗偷了钱财;他冲上去和强盗搏斗,结果被强盗连捅三刀,最终失血而死。他死不瞑目,手中紧紧攥着布袋,里面装着准备送给她的玉镯。
       第34节:倦怠总在激情后         没有人去求证她的话。直到有一天,人们在她家门前梧桐树下的老井里挖出了一具男尸,虽然不知已埋藏了多久,他的面目却依然秀气、俊美,恐怕当年真是个美男子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