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名标天曹的授箓仅是开始,若要“功德圆满”还需做到这三点


    文/解人颐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主要介绍了正一道教授箓的历史渊源与授箓的内涵,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谈一谈,授箓的过程以及授箓之后的一些重要事项,与大家做一个普及与交流。
    
    一场完整的授箓仪式可以分为请箓、填箓、授箓三个部分。(资料图)
    一、授箓之过程
    授箓法事是道教制度中既神圣又神秘的核心仪式,神圣指的是通过授箓代表着一个人在形式上的脱凡入神、名标天曹;而神秘则是指道士内箓的授受历来只在道士内部之间进行,非教职人员难窥其奥,而在是授箓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自己独特的科仪法事,与普通法事有所区别,故而给人以一种神秘之感。
    《隋书 经籍志》载:“授者必先洁斋,然后赍金环一,并诸贽币,以见于师,师受其贽以箓授之,乃剖金环,各持其半,云以为约。弟子得箓缄而佩之”。早期道教的授箓仪式由此可见一般,又据《上清灵宝大法》之记载,在授箓仪式之中,箓师除了给予箓文以及分环破卷之外,也许还要为弟子“度气”,即请降诸天正气,灌注弟子生身,并依弟子所授之箓,给付弟子法印、法剑,甚至策杖、宝冠等法物。
    延及后世,随着社会民情等的演变,授箓的仪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如果将之归纳起来,一场完整的授箓仪式可以分为请箓、填箓、授箓三个部分。
    自元明以来,三山符箓一统,凡须授箓皆需要诣龙虎山依天师而授,当然并非所有的道士都有财力,能够亲自到龙虎山天师府授箓,所以天师也会授权在某些地区的道坛代天师授箓,如台湾省新竹的正一嗣坛即此类情况,同时在民间也有着遥香代叩龙虎山天师府授箓的情况存在,但箓文内容繁杂、卷帙浩大,故需先向制箓局预先请购。据史料记载,至六十三代天师之时,整个上清镇有六到八家天师府制箓局认可的箓店,并且不但在龙虎山上清镇有箓店,更在江南道教兴盛之地,苏州、上海都有专门的箓店。据老辈道长回忆,当时上海箓店负责人名为张小山,苏州则是高正庭,箓文主要经由水路运至江南,故箓生要授箓,第一步先要请购自己所需的法箓。
    
    而经授箓更注重了经教的讲解,使得箓生通过授箓,从内心明白授箓的意义及经教的内涵。
    法箓得到之后,就需要进行第二步,即填箓。填箓也是整个授箓仪式中最为神秘与关键的一步,所请购来的宝箓,内文都是空白的,并不具备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此时则需按照填箓的秘本,对不同的法箓依次填入不同的符篆、文字,以及进行取气、布气等一系列繁琐的填写过程,此时的法箓才能够真正称得上是一部完整的法箓。
    法箓填写完毕,则即可择期请师授箓。授箓有一系列的法事科仪,今则其要者简单的列举几个:首先须启师荡秽,祈请历代师真护佑授箓的顺利进行,并洁静授箓的场地,使之得以迎迓天真;其次则须申文发奏,通知上界高真神仙降临证盟;再次则是为箓生分环破卷、给予箓牒;下一步则须将箓生的名姓等信息向天地水岳各界宫阙衙门呈递,使之照应护持箓生,最后则是圆满谢师。这里只是简单的谈一谈,若详细说来,每一步都有许多科仪法事,难以一一尽述。
    当然而今随着现代化的生活进程的发展,原先的授箓过程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如今法箓由天师府统一印制,无须外购,而授箓法事中,龙虎山天师府在保留了授箓仪式的核心之外更将之丰富完善并加以提高。目前授箓主要进行以下法事:开坛请水、申文发奏、迎请大师、传度授箓、讲经说戒、颁牒上表、圆满谢圣等法事科仪。在原有的科仪基础上,更注重了经教的讲解,使得箓生通过授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内心明白授箓的意义及经教的内涵。
    虽然经过历史的长期演变,授箓仪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照古今可以看出,授箓仪式核心的内涵历久而不变且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授箓之后箓生还需要进行安箓、阅箓以及缴箓三个步骤。
    二、授箓之后三大重点
    上面我们主要讲的是授箓的一个主要过程,那么授完了箓是否就算是圆满了呢?其实严格来说并非如此。授箓之后箓生还需要进行安箓、阅箓以及缴箓三个步骤。
    所谓安箓,即箓生在经过授箓仪式之后,将所得到的法箓装入木匣或用布包裹之后安奉于自己的法坛的步骤。通过朝夕香火供奉法箓,祈祷箓中官将可以随坛驻扎,并在今后的演科行法过程之中扶持箓生,使其行持有验,而在所得到的法箓及其他副卷之中,也有一些文牒需要箓生带回家中当坛焚化、昭告阴阳,以及居住地所在的里域正神。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安箓的一个部分。
    在坛中安箓之后,箓生终其一生都需要进行阅箓仪式。唐代杜光庭在《太上正一阅箓仪》中提到:“凡授正一法箓,常以甲子、庚申、本命、三元、三会、五腊、八节、晦朔等日。……道士及种民其日须清斋入靖,……先展舒法箓于几桉之上,……上香存注,一一如法,不可阙也。”当然后世因为种种条件所限制,一般阅箓多选取一年一次进行。
    阅箓意义有二,其一是通过唤出箓生身中诸神以传香达信,进而请出箓中所存之天真,以及箓中官将,并对他们供养如仪,感谢他们一年来对自己的护持,表感恩犒劳之意。其二则是通过阅箓,存思箓中官将,与自身五脏六腑混合,并降布真气于自身,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且通过阅箓存思,还可以请箓中官将,调节自身阴阳,以及其他不利不顺不吉之处,保命护身、却病消灾。故阅箓对于箓生授箓之后意义重大、不可不察。
    最后一个重点即是缴箓。缴,意为缴回,即缴回箓生原先所授的经箓。六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戒律钞》卷五记载:“其正一符箓及诸券函盛,随亡师所在山谷或墓内,别作坎安置”,而《正一威仪经》中亦有记载:“正一符箓,券契环剑,布襄盛之,随身入土。”现在一般来说缴箓都采取火化的方式。
    
    阴阳合同牒,以及所颁赐各类诰命。
    缴箓可以分为“生前预缴”和“命终缴交”两种。生前预缴主要是因为箓生害怕日常奉道不周,或命终之后无人缴化,故在授箓后即择日缴化。而命终缴化,则是在箓生百年羽化之时,此时将箓生之前所授的法箓,阴阳合同牒,以及所颁赐各类诰命,关文等一起缴化,而授箓时所给予的法被,也需要依照内密加以填写、盖于身上,使得箓生可以有所依凭、顺利登真。即所谓“阴牒随箓焚化,阳牒付身执照,俟在百年身谢太阴之日,报此阳牒前到攸司比对,合同相同,请领功勋,人天授用”之意。
    总的来说,授箓可以说是作为一名道士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福德深厚方能得遇大道、得授法箓,《正一修真略仪》中说:“世人授道经戒,佩服箓文,纵未能次第依法修行,亦已不为下鬼,轮转不灭”。故当珍惜之,宝贵之!(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解人颐,腾讯道学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