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德经与人生》丨守护汉家基业 他足足甩了汉武帝三条街!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无为汉文帝
    班固《汉书·文帝纪》中有一段是总结汉文帝的功德,大意是:汉文帝继位做皇帝有二十三年,在这些年里,他没有营造一座宫殿,没有新建一家花园、猎场,没有增加一骑车驾,没有裁制一件新的皇袍。只是一心为民,利益百姓。
    
    汉文帝一心为民,利益百姓(资料图)
    曾经有一次,想要修建一座小的露台,找来工匠计算大约需要多少花费,工匠计算后回答要一百两黄金。汉文帝感叹道:“百两黄金,价值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啊!我能够继承皇位,居住在先帝的宫室中,自感无德无能,还享受如此福报,常常为此羞愧,我还造什么露台呢?”于是不再修建露台。汉文帝提倡节俭,身上穿着普通的衣服,自己宠爱的慎夫人所穿衣服也不像汉朝贵妇的衣服那样拖到地上,帷帐之中也没有绣花纹饰,以节俭成为众人的楷模。汉文帝死后安葬的霸陵,用的都是瓦器,而不用金、银、铜、锡等装饰,顺着山势,也不修建高大的坟头。
    南越的尉佗不服朝廷,自立为帝,汉文帝没有派兵去镇压,反而荣宠尉佗,结为兄弟,尉佗被汉文帝的恩德所感化,于是平息兵戈,称臣于汉朝。汉文帝与匈奴人结成姻亲,和平相处,匈奴人后来背弃盟约入境抢夺财物,汉文帝只是下令严格备守边防,不主动发兵追击,为的是不烦扰百姓安宁的生活。吴王称病不来朝贡,汉文帝亲赐龙头杖。袁盎等谏臣话语耿直,不留情面,但汉文帝还是能正确纳言,接受建议。张武等官受贿纳财,被举报发觉后,汉文帝更是赐以金钱,羞愧其心,令其改过自新。
    
    尉佗被汉文帝的恩德所感化(资料图)
    汉文帝专修道德之事,以服化臣民,行无为之治,不扰民生怨,自身克勤克俭,不生是非。在汉文帝管理朝政期间,国内富庶,民用充实,礼仪大兴。这样治理下的汉朝,全国每年判案仅百来例,几乎使得无刑法可施行,为百姓所称颂。
    无为而治,万民归心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顺应事物原有的发展规律,不妄为,不刻意,不主观,自然而然地行无为之事,如此,世上任何事情都可以做的井井有条、欣欣向荣。治理天下懂得用无事而事的方法,让天下万事万物自然而然,百姓则安居乐业,万民归心。如果横生是非,干扰民意,居不安,业不乐,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变得困难了。
    
    百姓则安居乐业,万民归心(资料图)
    无为不是消极地不作为,无为是顺应规律的自然作为;无为不是妄为,不是仅凭主观意志的乱作为;无为是在合乎道的规律下的合理作为,符合周围大多数人利益和意愿,使人内心信服的作为。无为是合道而行,无为是顺道而行,无为是符合事物规律下的运化。
    人在社会中必然要有所作为,这种作为是顺应规律的作为,在合道的状态下有所作为,如此,上至治理天下,下至家居生活,万事皆可以圆满成就,此即是无为而无不为。(编辑:若水)
    方崇阳道长简介:
    无锡市道协副秘书长,周铁城隍庙住持。江苏无锡人,2008年至2011年于武当山道教学院学习,2011年至2012年于中国道教学院讲经班进修,2010年荣获全国“崂山论道”玄门讲经二等奖。
    
    (本文由腾讯道学授权发布,文:方崇阳,选编自方崇阳道长著《道德经与人生》,文汇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