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弘道读经会】世俗之人为何对真境没有觉知


    文/陈景展
    第八论降心
    凡论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冥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随境生心,颠颠倒倒,寻头觅尾,此名乱心也。速当剪除,不可纵放,败坏道德,损失性命。住行坐卧常勤降,闻见知觉为病患矣。
    
    昏昏默默,不见万物 资料图
    第八论是降心,其实降心和打坐是一样的。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内不外,这里杳杳冥冥的“杳”不读咬,在经文中读邈。包括《玉皇心印妙经》《生天得道经》,还有别的经典,我们在读这个字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一下这个发音,读成邈。
    万物是一体的,昏昏默默
    祖师之所以要说昏昏默默,杳杳冥冥,就是语言太难传递了。在大众眼里这样的人是傻子,是呆子,是退步了。就像上一周别人的一个提问一样,感觉到是消极了。可是恰恰就是万物的真容颜。小孩子看一个问题,这个人偷东西不对,是非分明,长大了就不这么看了。这个小孩子偷东西是因为他有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老奶奶饿晕了,三天没吃饭了。这是救命的,救命也是对的,如果我是这样子设身处地,我可能也会去偷,因为这对别人而言,损失的是一个饼,而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一个家庭。再长大了,年纪大了,阅历充足了,抵达万物的真性了,发现连这个分别都没有了。万物是一体的,昏昏默默,这就把人活明白了,把人生经历够了。
    
    万物一体 抵达万物真性 资料图
    抵达真境 胜过世间一切美好
    还在较真,还在执着,还在讨论,还在分辨,不是掉到左边就是掉到右边,难以抵达真境。自性不能抵达真境,识神就被带着走,识神被带着走,两军交战的那个敌军的将领就雄心勃勃,气势凛然,你就降他不住。把他降下来了,气势打掉了,甚至像小李广花容一样,直接擒贼擒王,将他灭了,一片湛然,自性的东西立即浮现,畅然无比,胜过世间一切的美好。
    那种美好只有做的人能体会,只有达到了这个境界的人能体会。给别人说不出来,没法儿说。只能说那个东西胜过一切美好。那就是我们的家园。别人说爱也好,和平也好,自由也好,平等,光明,博爱,帮助,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从那个地方来的。从我们的真家园来的。从我们的真性里面,从万物不离里面的道性里面来的。那能不快乐吗?
    世俗之人为何没有觉知
    可是得到那个东西的感觉,在世俗人的眼里,恰恰这个人又是愚拙的,糊涂的。你说那个东西好,你说服我吧,你给我讲讲,看你能不能劝服我。没办法劝,就如同你要说服一个盲人,天上有太阳,说服不了。不是因为天上没有太阳,不是因为我口才不够,是因为你没有觉知。
    要给一个聋子讲贝多芬的音乐真好,莫扎特的音乐真曼妙,你怎么去说服他。你如何去描述,除非两个人都有知觉,他听到了,两个人可以谈一谈。我对于这个音乐的理解。我对于作者心境的体察,音符在我心中荡漾起来那一刻,我跟他相合感受到的东西是什么。没有语言的两个人,一个有觉知,一个没有觉知的人,如同陌路。所有的言语都是废物,所有的言语,所有的口舌都是浪费。在这样的人身上废功夫,错的不是盲人、聋人。错的是讲道理的人。
    
    没有觉知 形同陌路 资料图
    如何存思
    祖师说,“若常湛然,其心不动”。上一章又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我们在修中乘法的时候,通常要存思。存思的过程中,要求山崩地裂都不能动,也就是说万念都收回来。不要去考虑你什么东西没办好,有没有客人,我这儿还有一个什么什么东西没处理。经韵一响,琳琅振响,优美的仙乐在殿堂里面回荡,立即把杂念就收回来了。其实修中乘法就是一个打坐的过程。定力不足怎么办,靠信仰。我们或者存祖师的圣号,或者存祖师的一个法相。殿堂的摆设为什么要那么摆设,那就是天宫的模样。我们的诵经的声音为什么要用这个韵调,那不是人间之音,那是仙乐,通过我们长期跟仙境的融合唤醒内在的东西,也是在加强我们内在的信仰。
    假如这些东西对你而言,都好像不起作用。我想给马栓一个树桩,栓一个绳子,好像找不到这个树桩。这个马还是嘶鸣着,奔腾着,活跃着,我控制不了它。那就用祖师给的万万千千法门的有形工具了,有为法来帮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那你继续找。我的信仰很坚定,我相信有神仙,那二六时中,我就念圣号。其实就是打坐。我把我的意念都灌注在圣号上,一念带万念,最后把这一念也消了。清清朗朗,湛湛无遮,回家了。
    寻找一个安然 千万别跟自己较真
    如果说我对于神仙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我对于出离也没有什么信仰。好,你就用世俗的方式,对于爱的向往,对于和平,光明,善,对于这种东西的阳性的东西,大众古往今来,万物共有的这个东西,往那个光明的地方去走。在处世的过程中得当,找一个适中,找一个安然。这就是你的打坐。千万不可生贪婪心,或者说生妄想。说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我必须得怎么怎么样。最可怕的就是把那个手中的鸟给捏死了,下狠心我就跟我自己较真或者是怎么怎么样。方法错了,还下大功夫。就会把自己搞坏。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一个真正有平常心的人,践行祖师的打坐之道的人,自自然然,他并没有妄念,他在走成仙这个路,但是没有妄念。而且别人觉得说,呀,看你一大把年纪了,神气昂然,道骨仙风的,身体这这么好,好像是一个得道高人。别人看着你像得道高人,你自己是不知觉的。甚至于你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学生,甚至于自己认为千千万万人之中,只有自己诟病最多,别人样样都好。所以一个人成道,往往是别人看出来了。而他自身埋着头走路,自己无意之中升到了山顶,还如同在山底一样,自己是不知觉的。别人说我得道了,那或许就是真得道了吧。所以《清静经》才说,“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就好像一个烛光一样,它散发着光明,可是它自身只是这样一个存在。并不在乎房间有没有人,有没有浪费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血在流淌着,自己的泪顺着躯干在流淌着,他是无怨无悔的。也是没有任何奢求的。也是没有任何贪婪的,甚至于不想体现自己的价值。是最最无私的。(编辑:行云)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文根据弘道读经活动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