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经》到底是“洞玄部”经典还是“洞真部”经典?
http://www.newdu.com 2024/11/16 06:11:07 腾讯道学 万景元 参加讨论
文/ 万景元 《度人经》是道教的重要经典,灵宝斋法皆从《度人经》衍变而来。对道教影响深远。历史上注解《度人经》的高道也很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关于《度人经》的分部问题,道教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分法。 《度人经》是道教的重要经典(资料图:图源网络) 《度人经》是“洞玄部”经典还是“洞真部”经典? 《度人经》是灵宝道派的经典。《真诰》云:“葛巢甫造构《灵宝》而风教大行。”在陆修静整理三洞经籍的时候,《度人经》被划分为洞玄部。在后代宗师建构的道教修学体系中,《度人经》属于洞玄部,受灵宝中盟箓的道士,学习《度人经》,称为“无上洞玄法师”。 按理说,《度人经》应属于洞玄部经典无疑。但是在明修《正统道藏》的时候,《度人经》却被列为“洞真部•本文类”。 《道藏源流考》云:“今道藏收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四卷,《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三卷,明•张宇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四卷。宋•萧应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五卷。元•陈致虚《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四卷。元•薛季昭《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三卷。宋•陈椿荣《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法》五卷。皆收入洞真部•玉诀类。按当入洞玄部。” 陈国符先生的《道藏源流考》对洞真洞玄之分做了研究(资料图:图源网络) 陈国符先生在撰写《道藏源流考》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本应属于洞玄部的《度人经》,被列为洞真部本文类,成为《正统道藏》的天字一号经典。而《度人经》的相关注解,则收入了洞真部•玉诀类。也就是说,《度人经》从早期的洞玄部,变成了洞真部。 不断调整的经教体系 我们知道,道教经教体系是三洞四辅十二部。《道教义枢》云:“洞神即云洞神三皇,洞玄即云洞玄灵宝,洞真即杂题诸名,或以言教垂文,或以声色著体,并是难思知用,随方立名耳。”在最初的时候,洞真对应的是上清系的经典,洞玄灵宝系的经典,洞神三皇系的经典。最早提出“三洞”这个说法的是南朝宋的陆修静祖师。三洞所对应的这三个经系,也是南北朝时期,新兴的,较为有影响力的三个经系。 在南北朝的时候,葛巢甫真人传《灵宝经》,茅山许长史一脉传《上清经》,另郑玄、葛洪、葛巢甫一脉,还传《三皇经》。在当时,三洞是代表三种不同的经法和传承。而以《上清》一脉,在当时地位最高,颇得士大夫之推崇。所以陆修静祖师整理三洞的时候,将《上清》列为洞真,《灵宝》列为洞玄,《三皇》列为洞神部。 最早提出“三洞”这个说法的是南朝宋的陆修静祖师(资料图:图源网络) 但是,洞神部的《三皇经》在唐朝的时候,因故被焚。所以宋朝修道藏的时候,已经洞神部《三皇经》系的经典已经没有了。所以宋朝的时候,三洞所对应的经典有所调整。《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云:“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无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最高修行层次的上清境之上,多出了一个玉清境。玉清境中,有天宝君,说洞真十二部经典。上清境中,有灵宝君,说洞玄十二部经典。太清境中,有神宝君,说洞神十二部经典。 上清跟灵宝、洞玄联系到了一起,上清开头的不一定都是洞真部经典了。所以后来出现了上清灵宝开头的经书。比如《上清灵宝大法》。还有我们熟悉的三清圣号,玉清圣境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太清仙境道德天尊。 上清跟灵宝、洞玄联系到一起,所以后来出现了上清灵宝开头的经书(资料图:图源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属于洞玄部的《度人经》的分部,就成了一个问题。《度人经》之前确实是灵宝的经典,本来是洞玄部的。但却是元始天尊所宣说的。元始天尊为玉清境,洞真部。所以《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自然就被纳入了洞真部本文类了。 《度人经》所以跃居为天字一号经书的原因 《度人经》所以代替其他上清系的经典,被尊为天字一号的道经。除了因为《三皇经》被焚而导致的道教经教体系的调整之后,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从陆修静祖师整理三洞之后,道教经籍就不再成为某个门派立派的根本,而成了道士某个阶段修习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是说,经书不再跟门派捆绑在一起,中古时期,道教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体系,没有门派的纷争和割据。 其二,《上清大洞真经》注重度己, 《度人经》注重度人。 《度人经》在《道藏》中的位置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资料图:图源网络) 《上清大洞真经序》云:“是经也,上皇之道标,紫晨之妙篇,制命九天之阶,征召五帝之灵,逸徊风之混合,凝九转于玄精,交会雌雄,混合万神……兆能长斋,绝志人间,诵玉篇于曲室,叩琼音以震灵,则真人定箓于东华,七玄更润于紫房,制魔王以威神,摄五帝以卫身,万遍周而肉身飞,七转召而司命至。此大洞之奇章”也。《大洞真经》比较重视的个人的修炼与成就,诵之万遍,可以肉体飞升。 但是《度人经》则不一样,元始天尊说经一遍,聋者开聪;说经二遍,盲者目明;说经三遍,哑者能言;说经四遍,跛者能行;说经五遍,疾病痊愈;说经六遍,发白变黑,齿落更生;说经七遍,老者皆成少壮,少者更益康强;说经八遍,妇人怀孕,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以此看来,《度人经》的功德似乎更大。薛幽栖祖师云:“讽诵之篇,则此卷为首。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中拔祖宗,己身得道。斯则巍巍大范,独步三清者哉!”《度人经》除了可以使诵经者,个人修炼成就之外。还可以消天灾,保延国祚,祝福帝王。禳消灾害,度化百姓,拔度亡魂等等。 在三洞经典中,跟《上清大洞》、《三皇》经相比,《度人经》中“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精神,更突出了道教的度世情怀。其他皆主张自修度己,而《度人经》却强调度人。在三洞经典中,《度人经》的注家较之其他几家也更多一些。 《度人经》中“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精神更突出道教的度世情怀(资料图:图源网络) 并且由于上清法,较为注重存思和诵经,后来逐渐被服气法说代替。自从后世,内丹和雷法兴起之后,修学上清法的就更少了。《度人经》描绘了三十二天的世界,而上清的经典多注重内景。 其三、《度人经》派生的斋仪较多 由于《度人经》有如此之功用,所以后来很多科仪,都由《度人经》的运用。南宋金允中祖师《上清灵宝大法》云:“斋法出于灵宝,今古之所共知。行斋则以灵宝大法为宗。”而灵宝斋法,又以《度人经》为核心。金允中祖师说:“实宗于《度人》之一卷。惟经乃法中之本,而法乃经之用。法出于灵宝,而隶乎洞玄,故谓之灵宝大法。” 《业报因缘经》云:“訾毁经文,评论真伪,妄言得失,强辩是非,分别深浅,议其长短。”评判经教得失,罪过是非常之大的。经文都是三洞经教,天尊宣说,本身没有高下之别,只是为了接引不同根器的人。当然,明朝祖师在编修《道藏》的时候,为何将《度人经》列为天字一号,放在《道藏》之首,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可惜祖师弃我仙去,不能跟祖师请益。故不辞鄙陋,揣测祖师之意,望祖师不要怪罪。(编辑:妙眼)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万景元,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