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道教研究(四)耶稣会传教士之道教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4/11/15 06:11:49 《当代道教》 李养正 参加讨论
文/李养正 1993年7月,四川巴蜀书社出版一本《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法国安田朴、谢和耐等著,狄升译)。书中所收荣振华《入华耶稣会士中的道教史学家》一文,讲述了法国耶稣会士中的一些道教史学家的情况。这里结合其他一些材料,对这个问题略作概述。 马若瑟:“夷希微”即是“耶和华” 法国耶稣会(资料图 图源网络) 约瑟夫·亨利·玛丽·德普雷马雷(Joseph Henri Marie de prémare,1666—1735年),中国名马若瑟,1698年随白晋来华,在江西传教25年。1724年迫于雍正禁令退居广州,1773年迁居澳门。 马氏精通汉文,目的在汉籍中寻找耶稣教信仰的理论和根据。他用拉丁文对《道德经》作了评注,在讨论雅赫维(Yahweh,耶和华)时也关心道教问题,他自认为在《老子》第十四章发现了这一名字:“视之不见名曰夷(Yi),听之不闻名曰希(Hsi),搏之不得名曰微(Wei)。”所以,Yihiwei(雅赫维)等于“夷希微”。 傅圣泽:“道”即是“上帝” 马若瑟和傅圣泽的先驱——白晋(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让·弗朗索瓦·富凯(Jean Francoise Foucquet,1663—1740年),中国名傅圣泽,字方济。1699年来华,竭力在中国早期著作中寻找基督教的证据。1720年回欧后,发表了一个大事年表。 他曾对两种《道德经》版本作过笺注,参加了“上帝、天、道”三种术语的讨论,提出“道”字系指基督教徒的最高神——造物主“上帝”,认为“道”相当于“上帝”,也相当于天。对《道德经》作了如下评价:“整部《道德经》仅仅是经文,其中讲到智慧得到发展而形成了道德的模式。” 钱德明:研究道教“功夫”之第一位西方人 钱德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让·约瑟夫·玛丽·阿米奥(Jean Joseph Marie Amiot,1718—1793年),汉学家。中国名钱德明,字若瑟。1750年奉派来华,先到澳门,然后转赴北京。因通晓满、汉语文,深获乾隆帝信任,赐氏职,居北京42年,从事学术研究。 他介绍许多中国情况给西方,其著作大都见于1776—l814年出版的16卷丛书《北京传教士关于中国历史、科学、艺术、风俗、习惯录》(Mémoires concernant l’Histoire,Les Sciences,Les Arts,Les Moeurs,Les Usages,etc。des Chinois:Par Les Missionnaires de Pekin)中。 这位神甫试图写一部有关道士教派的历史论著,他于1787年自北京寄往巴黎。这部书也中译为《中国杂纂》,文中特别注意到中国道教的“功夫”问题,可以说他是研究“功夫”的第一位西方人。 戴遂良:研究中国“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中国宗教信仰及哲学观点通史》书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莱奥·维厄热(Léon Wieger,1856—1933年),汉学家,中国名戴遂良。1881年来华,在直隶东南耶稣会任教职,大部分时间在献县。开始为医师,后致力于汉学。 他留下了30册几乎各方面都有触及的著作,如:《中国现代民俗》(Folklore Chinois Modeme)(1909年)、《现代中国》(Chine Mordeme,十册,1921—1932年)、《中国宗教信仰及哲学观点通史》(Histoire des croyances religieuses et opinions philosophiques en Chine depuis l’origine jusqu’a nos jours,1917年初版,1922年和1927年在献县出了第二、三版,同年出了英译本,1969年在纽约重版,1976年再译成英文本,译名为《道教:中国的哲学》)。 1911年出版了两卷本《道教》(Taoisme):第一卷:《总目录》,包括(1)《道藏》,(2)官修引得和私修引得。书中还有《号数推算表》和《道藏分类表》,20世纪30年代哈佛燕京学社所编《道藏子母引得》就参考过这部著作。1913年在献县出第二卷:《道教的天师》(Les Pères du système Taoisme),共分三部分:(1)老子,(2)《列子》,(3)《庄子》。 法国耶稣会士译介中国道经的成果,对后世西方汉学界的道教研究颇有影响。 (本文摘自李养正主编《当代道教》,东方出版社,2000年。由腾讯道学整理发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