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法国道教研究(三)七个注本译出最佳《道德经》


    文/李养正
    雷氏在44岁那年(1832年)因侵袭巴黎的霍乱而去世,继承讲席的是他最优秀的学生斯塔尼斯拉斯·朱利安(Stanislas Julien,1797—1873年)。其中国名为儒莲或茹理安,年轻时学过希腊文、阿拉伯文、希伯来文、波斯文、梵文,受过非常扎实的教育,后来又追随雷氏学习中文和满文。
    
    茹理安(资料图 图源网络)
    翻译大量中国典籍 内容包括儒、佛、世俗文学
    1824年儒氏靠满文译文完成拉丁文本的《孟子》。在教学中创立以解释文章来归纳中国语文结构的原则,著有《汉文指南》(Syntaxe nouvelle de la Langue chinoise fondiée sur la position des mots)(1869—1870年)、法译《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853年)和《大唐西域记》(1857—1858年)。
    他对中国的世俗文学也很重视,重译过《赵氏孤儿》(1834年),还翻译了两套元曲——《灰阑记》(1832年)和《西厢记》(1872—1880年),还编译一小组中国小说——《白蛇精记》(1834年)、《平山冷燕》(1860年)和《玉娇梨》(1864年)。以此向法国大众介绍欧洲人无法亲睹的中国风俗习惯。
    儒氏所翻译《道德经》译本 旁征博引 被视为最佳译本
    1842年儒莲实现了老师的理想,出版了全译法文本《道德经》,但却译成“关于道和德的书”,(Lao Tseu,Tao-Te King。be livre de la Voie et de la Vertu)。据施舟人教授研究,这个译本至少利用了七种注本,不仅包括标准的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还有焦竑(1541—1620年)的《老子翼》和薛蕙(1489—1541年)的《老子集解》。
    这个译本正确地表达了《道德经》的内容,但受宗教神秘主义的影响,认为《老子》的“道”和人们的行为、思想、判断、理性是两回事,借助“道”并不能理解神,主张采用“自然”一词,这个词既不是思想也不是理性。大多数汉学家把儒氏译本视为最佳译本。
    1839年卜铁(Guillaume Jean Pierre Pauthier,1801—1873年)发表拉丁文本《道德经》全译本,被视为欧洲的第一个译本,然而其影响很小,还受到儒莲的批评。
    在对道教研究问题上 儒氏对师说既有继承 又有创新
    就在法译《道德经》前,1835年儒莲曾翻译出版了《太上感应篇》。按施舟人教授的介绍这是一本奖善惩恶之书,包含数千个传说、轶事和故事,反映了道士教派的信仰和习惯,可读性极强。儒氏在序中强调应当了解中国,不仅要懂得其上流社会文化的观点,还要懂得有关品定小人物的博学作品。
    在谈到雷慕沙对《道德经》第十四章经文的理解时,儒莲完全不接受老师的那种假设。
    除法兰西学院外,儒莲还任教于1841年设中文讲座的国立东方语言学校,且占教席达六年之久(1863—1869年)。他去世后法兰西学院的讲座主讲人先后是德礼文(Marie Jean Léon d’Hervey de Saint Denys,1823—1892年)、沙畹、马伯乐、戴密微。谢和耐(Jacques Gernet)自1975年起主持讲座。
    (本文摘自李养正主编《当代道教》,东方出版社,2000年。由腾讯道学整理发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