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余东海】中华君子树,松柏和甘棠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现居广西。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出版有学术著作:《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
    

  


    中华君子树,松柏和甘棠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初七日辛丑
               耶稣2015年3月26日
    花有国花,树有国树。如果要推选中华国树的话,松柏无疑是第一选择。松柏是百木之长和君子之树,富有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松柏虽然喜温,特别抗寒,能傲霜雪,能耐贫瘠,适应性强,四季长青。中国人自古对松柏怀有特殊的感情,常用来象征坚强、坚贞、贞正的品格。孔子在《论语》说过一句名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篇》)
    士穷见节义,板荡识忠臣,岁寒知松柏。《集解》说:“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少凋伤也。”荀子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篇》)气候不寒,不知松柏的品格,事不艰难,不知君子没有一天不这样。
    《庄子让王篇》中孔子说:“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庄子德充符》中孔子说:“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庄子》多寓言,其事多非实,但这段话却充满儒家精神,特录于此。
    豪杰圣贤都不是温室里成长起来的。能否行道,有赖于外,特别是政治社会环境;能否成仁(成就仁德),取决于内,即完全看自己的努力,所谓为仁由己。环境之恶,反而会成为有志之士成仁的助力和品格的衬托。这就是松柏的道德象征。
    李士鉁说:“烈火销万物,精金以炼而益精;严霜杀百草,松柏以寒而愈劲。” 吕坤说:“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吾道必大行之自然后见,便是抱关击柝,自有不可枉之道。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呻吟语》)
    经过孔子的观照,松柏的生命力从自然延伸入人文,二千余年来葱茏于中国文化的动脉和仁人志士的血脉之中,而且还将永远流传下去。这是经典名言将“自然人化”的显例。
    孔子可谓松柏第一知己。从此,松柏成了历代儒者和文人诗客的最爱的树木,常常被用来比喻人格的高尚贞正。(见附一:历代儒者和诗人赞美松柏的作品选录)
    在所有赞美松柏的诗词中,我最喜欢李白这一首《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心不改,然后知君子。
    东海也有《孤松》一诗,录此与看官们共勉:
    危崖绝壁自从容,寸寸河山入望中。
    立志无私能耐冷,主心有骨不随风。
    孤身夜战寒云黑,铁臂朝悬杲日红。
    养得浩然真气旺,千霜万雪亦葱茏。
    贞正可以辟邪,故传说松柏有辟邪之效。传说中的魍,喜食死人的肝脏和脑,但最怕柏树。古人在正月初一用柏树的叶浸酒,该酒亦可辟邪。
    另外,松柏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树种,寿达万年,所以也可象征长寿。“松鹤同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中国人常用的祝寿之辞。孔子说:“仁者寿”。长寿是仁者的一大特征,也是五福之一。同时,儒家以仁义为天爵,以道德为吉祥,有德自有福,君子无不吉,故松柏还可以称为吉祥树。
    宋朝大儒和文豪苏轼一生酷爱松树。《送杭州进士诗叙》中说:“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和黄鲁直效进士作二首岁寒知松柏》写道:“龙蛰虽高卧,鸡鸣不废时。炎凉徒自变,茂悦两相知。已负栋梁质,肯为儿女姿。那忧霜贸贸,未喜日迟迟。难与夏虫语,永无秋实悲。谁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
    苏轼自少至老年都喜欢栽植松树,少年和老年亲手种的松树,分别多达数万株。《东记》中记载:“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寄题刁景纯藏春坞》中写道:“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被贬黄州时,苏轼也在住所周围栽松,以“处处松木郁盛”引以自乐。
    松柏不仅为儒家所赞赏,也为佛道两家所喜欢,古来各地寺庙古刹及道观,门前和周围所种植的大多是松柏,其中有深意在焉。钱穆在《论气运》一文中说:
    “大雄宝殿的建筑,在此建筑前栽种几棵松柏来配合,这也不是件寻常事。依常情测,必然是建殿在前,求树在后,松柏生长又不易,须得经过百年以上,才配得上此雄伟之大殿。一开始,稚松幼柏,是配不止此大殿巍峨的。但在创殿者的气魄心胸,则一开始便巳估计到百年后。”
    综上所述,松柏不愧为贞正之树、长寿之树、吉祥之树及辟邪之树,不愧为树中君子。种树要种松柏树,做人要做君子人。种一棵松柏树或者甘棠树,就是种下一种源远流长、万古长春的道德精神,也为自己留下一个长达万年的精神纪念。
    其次,甘棠也堪称一种君子树。
    甘棠即棠梨,又作棠棣、常棣,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树木质地刚硬细密,其叶枝根果实都可以入药,花叶还可以做菜食用,有清热解毒之效。
    先说甘棠花。《论语子罕篇》说:“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唐棣”四句是古诗。诗意是借甘棠花起兴,表达希望与情人、友人或贤人聚合的心情。“毛传”说:唐棣,思贤也。苏东坡也以为是思贤不得之辞。
    《诗经》多次提到甘棠花。《小雅·常棣》说:“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意谓常棣树的花,花萼光明,鲜鲜亮亮。借棠棣的花与萼相依相托,比喻亲密关系或互相友爱。《召南·何彼秾矣》中赞美周平王之孙女王姬下嫁齐侯之子的婚礼时说:“何彼秾矣,棠棣之华。”以棠棣之花比喻王姬之美和婚礼之盛。
    甘棠花是美好的君子之花,甘棠树则沐浴过圣贤之风。要进一步理解甘棠树的意义,还应知道召公的事迹和《诗经·召南》中的《甘棠》诗旨。
    召公是周朝一位重要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思想家,姓姬名奭,因他的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他是与周公齐名的大贤和革命元勋,被尊为后世清风之源、廉吏之祖、勤政之根、民族之魂。召公问政阡陌和甘棠遗爱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史记》载: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率,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
    《甘棠》就是周人睹树思人、怀念召公的民歌,全诗三章,每章三句,将甘棠树与召公事迹联系在一起,思其人而爱其物,人与物交融为一。诗写道: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公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大意是说:
    梨棠枝繁叶茂,不要修剪砍伐,召伯曾经住过。
    梨棠枝繁叶茂,不要修剪损坏,召伯曾经歇过。
    梨棠枝繁叶茂,不要修剪拔掉,召伯曾经停过。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论及《甘棠》云:“《甘棠》之保,《绿衣》之思,《燕燕》之情,害(盖)曰:童(终)而皆贤于其初者也。”(第十简)。
    《甘棠》之保的“保”,即“报”,意为甘棠曾是召公休息过的树木,为报答召公的恩情,请大家不要砍伐。孔子用一个“报”字总括《甘棠》诗旨,即《孔子家语·庙制解》所谓“爱其人犹敬其所舍之树”,毛诗传笺“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是也。
    《孔子诗论》还有两次论及《甘棠》,第十五简云:“……及其人,敬爱其树,其保厚矣。《甘棠》之爱,以召公……”;第二十四简云:“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民性固然。甚贵其人,必敬其立(位);悦其人,必好其所为,恶其人者亦然。”
    第十五简意为,老百姓因爱戴召公而爱护他休息过的树木,今后的报答必然丰厚;第二十四简意为,从《甘棠》中体会到祭祀宗庙时的敬仰之情,这是由民性所决定的。人们尊敬一个人,必会敬重他停留过的地方;爱戴一个人必会喜爱他的作为;反过来,讨厌一个人也必会讨厌他的行为。
    应劭《风俗通义》说:“当农桑之时,重为所烦劳,不舍乡亭,止于棠树之下,听讼决狱,百姓各得其所。寿百九十馀乃卒。后人思其美德,爱其树而不敢伐,诗甘棠之所为作也。”应劭说召公寿百九十余,不知是否属实,但召公相当长寿是可以肯定的。(关于召公事迹和《甘棠》诗旨,另有一些文献资料附后)
    综上所述,甘棠花是相思之花,寄托着对情人、友人或贤人的思念;又是友爱之花,比喻兄弟或朋友关系的亲密;还是赞美之花,表达对女性美丽、礼仪文明和各种美好事物的赞美。而甘棠树则象征着勤政爱民的精神,寄托了对召公和先贤的敬重怀念之情。
    中华君子树,松柏和甘棠。这两种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圣贤精神凝聚,环保性观赏性象征性兼备,既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美化家园,又可以给我们文化洗礼和品格启迪,强化我们的精神,美化我们的心灵。因此,这两种树最值得种植和推广。2015-3-17余东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