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迈克尔·罗斯】成功如何阻碍你过有意义的生活


    成功如何阻碍你过有意义的生活
    作者:迈克尔·罗斯 著 吴万伟 译
    来源:译者授权儒家网发布
    哲学家科斯提卡·布拉达坦(Costica Bradatan)在《失败颂》中认为,因为痴迷于取得成功,我们往往没有认真考虑死亡问题。
    在其最新著作《失败颂:谦逊的四个教训》中,哲学家科斯提卡·布拉达坦注意到,说起人类的起源和最终命运,人的表现实在一点儿都不出彩。不过,他倒是没有多么懊恼。他强调说,我们命中注定要失败,我们创造自我的任何尝试都在死亡这个框架下进行的。在其前一本著作《生死之间:哲学家实践理念的故事》(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年---译注)中,他认为所有时代的哲学家都在死亡问题上挣扎。作者在《失败颂》中考察了形形色色的思想家---塞涅卡、甘地、西蒙娜·韦伊(Simone Weil)、萧沆、三岛由纪夫等,阐述他们是如何面对失败和死亡的,如何与令人痴迷的世俗成功动机保持距离。布拉达坦想让我们明白,竭力追求成功阻止我们认真对付死亡,因而阻碍我们过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
    如今,人们可能听说过很多人赞美失败,但是,我们不应该将布拉达坦与喋喋不休地谈论“迭代过程”(iterative process)旨在“更漂亮的失败”的硅谷名流混淆起来。这些家伙喜欢引用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名言片段“曾经尝试,曾经失败,没关系,再试一次,再失败一次,更漂亮的失败,这是你的世界”,但是,布拉达坦注意到严肃的贝克特的建议其实更加悲观得多:“再次更糟糕的失败,更大的失败,败到永远好不起来,永远呕吐不止。”布拉达坦赞赏地引用这段话,因为他对那些将失败观念纳入终极进步的大团圆故事者感到绝望。阅读这位最有意思的哲学家让我想起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抒情诗:“没有像失败一样的成功,失败根本算不上成功。”
    法国思想家西蒙娜·韦伊的故事并不让人觉得幸福。她受到痛苦的吸引,也因为没有能找到任何令人满意的东西而令读者获得某种满足感。韦伊在感动之余总想帮助陷入困境中的人,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她是在纳粹占领期间写作的,周围有很多令人痛苦之事。在很多读者看来,她认同痛苦的行为是可敬之举,布拉达坦认为,她有一种神秘的洞察力使其看到事物是如何崩溃的。无论什么事,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如此。韦伊提出了一种观念“去创造”(decreation),即“使某种创造物进入一种去除创造的状态”从而更接近上帝。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人们堕落后的产物,通过放弃物质世界,我们能够“把原本属于上帝的东西归还给上帝。”布拉达坦觉得韦伊徜徉在痛苦中的举动体现出一种极端的谦逊,其他人可能发现在她坚持认定通过贬低自己而接近神圣的过程中透露出一种神秘兮兮的傲慢。
    
    《失败颂》英文封面
    第二个失败故事涉及到政治,布拉达坦在此特别擅长揭示政治领袖的伪善,他们往往无比骄傲地展示自己的谦逊。甘地是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核心人物,他竭尽全力显示出他已经放弃了物质世界的成功。他的禁欲生活是公开的,光明正大的,激励身边人从贫困中发现意义。布拉达坦引用了这位伟大的印度领袖的一个助手的话,此人抱怨说,维持甘地的贫困形象需要花费很多钱。布拉达坦强调说,拥有极大权力的政治领袖是那些善于讲故事的人,善于讲述那些能满足共同体寻找意义的渴望的故事。除了甘地之外,作者还显示出,最危险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暴力袭击敌人和替罪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领袖是那个敌人的对立面,体现了共同体渴望拥有的爱国主义美德。本故事的道德寓意在于寻找政治纯洁性的探索总是十分危险。
    《失败颂》的第三个故事探索了我们评价“失败者”的框架,他们往往无视周围世界的评价标准。在这方面,宿命论的教义影响特别大,因为它认定失败者是上帝在救赎时没有被拣选的人。失败者无能为力,虽然很多人最终取得了世俗上的成功,因为他们意为这是证明他们跻身得救者行列的证据。本章的核心人物是怪癖的罗马尼亚作家萧沆( Emil Cioran),布拉达坦对他充满同情。就像韦伊一样,萧沆的判断力也很糟糕,除了写作,在其他任何方面似乎都笨拙得不得了(尤其擅长写自己如何笨拙)。不过,韦伊从自己的失败中发现某种神圣性,而萧沆则满足于追踪人类维度的踪迹,为何把什么事都搞砸了。他写到“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学习成为失败者。”我不明白布拉达坦为什么觉得拥抱失败就拥有某种救赎的力量,但他描述的萧沆的确是引人入胜的警句作家,他的悲观主义往往喜感十足,在布拉达坦看来,有能力在不可避免的失败面前笑出声来的确非常好。
    本书的第四个和最后一个故事是有关死亡的,这一点你可能已经猜测到。对于死亡问题的关注一直是布拉达坦作品的主题,在《失败颂》的这一章,他特别强调“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得上我们面临的终极失败的体验:自己的死亡。”这是很多伟大思想家一直以来都说过的事。布拉达坦选择了两个人:一位是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塞涅卡(Seneca),一位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Mishima)。两人虽然相差一千年,却都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好死。布拉达坦向我们读者讲述了两者的复杂性和伪善,讲述了虽然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但他们的自杀都搞得一塌糊涂,即便不是不堪入目,至少是血肉模糊,令人毛骨悚然。虽然在临终时刻到来之时,两人设计的死亡细节(甚至舞蹈动作)似乎没有多大的帮助,但作者对其意愿表示出了某种尊重。
    布拉达坦知识渊博,举重若轻。阅读他的著作实在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在面对人生难以避免的种种矛盾面前,他的文笔表现出一种幸福的活力。他的谦逊教训提醒我们认识到,我们追求成功常常是因为害怕失败。我们的创造尝试常常不过是竭力避免死亡的努力而已。斯多葛派认为死亡恐惧让人软弱无力,布拉达坦则强调失败恐惧能吞噬我们生活的意义。他向我们保证,其实人生本来不该这样的。无论我们的源头和终极命运到底如何,承认我们注定要失败,反而引导我们去过一种更快乐和更有意义的生活。
    本文评论的书:
    In Praise of Failure Four Lessons in Humility By Costica Bradatan Harvard. 273 pp. $29.95
    作者简介:
    迈克尔·罗斯(Michael S. Roth ),美国卫斯理安大学校长,最新著作《足够安全的空间:大学校园里的包容、言论自由和政治正确的实用主义途径》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作者的其他文章:
    Don’t Dismiss ‘Safe Spaces’ By Michael S. Roth 
    https://www.rujiazg.com/article/17118 
    Can Matthew Crawford Deliver Us From Distraction? By Michael S. Roth
    http://www.aisixiang.com/data/86617.html 
    译自:How success gets in the way of a meaningful life by  Michael S. Roth
    www.washingtonpost.com/books/2022/12/28/failure-humility-review-bradatan/ 
    本文得到作者的授权和帮助,特此致谢。——译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