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我们和过目不忘之间就差这点距离


    现在的学生,父母让他一天到晚在学,没有时间思考,所以他学到东西,很快就丢掉了。你要让一个人学到东西,不要丢掉,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什么方法?就是教他怎么思考。
    《论语·泰伯篇》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学都来不及,更何况会把学到的东西丢掉,这不是太可惜了吗?在孔子的时代,读书是非常非常昂贵的,也非常困难的,如果你有一个学习的机会,老师教了你,但是我们现在常常讲说,一面学一面忘,孔子说你为什么容易丢掉?学了以后为什么会忘记呢?最关键就是不思考。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为政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的"思",下面是一个心,上面一个田,所以叫心田。什么叫心田呢?你看我们在田里面,你埋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它就会发芽。比如说,你本来心很安静,这个时候你想到一个东西,想了以后开始思考了,就像在土里埋了一个种子,慢慢地它就从这个土里面会长出来,长出来是因为你一直思考它,这就是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什么叫做"罔"呢?我们现在写这个"罔"字呢,有一点像一二三四的"四"。你查字典的时候,罔是怎么写成方形的,古代的罔是圆形的,圆形的上面一个叉叉,叉叉就是交叉线。你看捞鱼的时候呢,我们为了让大鱼被抓住,小鱼漏掉,所以用的是罔。"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上面一个"网",下面一个"亡"。亡就是什么?消失。就是你明明已经学到了东西。可是又丢掉,那这个就叫"罔"。
    如果再加一个竖心呢?就叫惘然。所以晚唐的李商隐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惘然的"惘"怎么写呢?左边一个心,在心上像那个鱼网一样,捞起来以后,本来捞到的东西掉了。又消失了,就叫"罔"。
    
    何为殆(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殆"这个字是什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殆"怎么写呢?左边一个好歹的"歹",歹是什么?就是死了,所以我们死亡,那个死掉的"死",左边一个歹,右边那个字呢,像一个匕首的"匕",就是变化的"化"!也就是一个人死亡,是自然界的一种变化。人死了以后要干嘛?就抬出去埋,所以殆这个字,左边一个"歹",右边一个"台",就是人死了以后要抬出去埋,也就是死掉的意思。
    我们看现在的营养学很啰嗦,一个人一天要吃多少卡路里的东西,要多少蛋白质,多少醣类,多少这个用油煎的,所以这个热能很高,什么东西的,弄到大家很紧张。可是事实上呢,我们人的体能真的完全来自于食物吗?比如说,拿一头牛来讲,牛拉车用的力量,比我们人拉的,比我们人用的力量要大的多。骆驼在沙漠里走一天,骆驼要载这么重,你问骆驼吃什么?骆驼难道每天什么碳水化合物、醣类、淀粉、脂肪,真的每样都有吗?骆驼不过吃一些草,那牛也是吃一些草。像骆驼、象、马,拉车跑一天,吃的那些草,它的营养够吗?
    
    思考(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你会发现凡是草食性的动物,消耗体能最大的动物,牠都有一个特色,什么特色?就是会反刍。所以反刍的"刍"是两个ㄅ字,上下各有一个草,两个合在一起就是"草"。意思就是说,吃下去的草,它的胃有好几个,会反刍。
    那简单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个人读书的时间很少,可是我思考的时间很多。可是现在倒过来,现在是学生呢,父母让他一天到晚在学,没有时间思考,所以他学到东西,很快就丢掉了。你要让一个人学到东西,不要丢掉,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什么方法?就是教他怎么思考。就是他会思考,他懂了以后,就不容易忘掉。比如我们小时候背诗,小的时候记忆力好,容易背;可是你会发现你小时候背的诗,到了大以后,丢三落四,大部分都丢掉了。为什么?因为你不懂得思考,可是一个人"学而不思",如果只学而不去思考,则"罔",就像鱼都漏掉了;因为网是捞到了,已经捞到了鱼,结果又漏了。
    
    教学(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卫灵公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你只思考不去学,就会容易衰竭。所以孔子说,他也曾经:"吾尝终日不食",我整天不吃饭,终夜不寝,我整夜不睡觉,我去思考,无益也。为什么?他说凭空思考很难。举例来说,如果你要练书法,究竟每个字,这个笔画要怎么摆才漂亮?你自己试试看!所以我们以前小时候学书法,要什么?要看柳公权怎么写,米芾公怎么写,看苏东坡怎么写,褚遂良怎么写。为什么?因为你不要看楷字这几个笔画,永字八法,就八笔,你自己摆摆看,要摆到漂亮,写得好真的很难。所以如果你今天不学,要凭空思考,这个是只有第一等的人才,只有"生而知之者"才行,大部分的人要"学"。
    
    敏以求之(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述而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连孔子这样的人,他说,我非"生而知之",我不是第一等的人,不是生而知之,是"好古,敏以求之"。我是喜欢古人,然后我又很敏锐的去求,很用功的去求。所以各位要知道,如果你都不要学,然后你就觉得你什么都会懂,我也很怀疑这样。你可以不要在学校里学,但是并不是不学!因此"学而不思则罔",第二个是"思而不学则殆"。换句话说,一个人有两个基础,一个是"学",一个是"思"。
    像我读书家里很穷,买不起书,所以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所有拿到的书,都要赶快背。可是我为什么可以记住呢?是因为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思考,所以老师怎么讲,是一回事;或者有名的人,古人怎么讲,是一回事;就算是孔子讲过的话,我也要重新思考。那自己思考出来,才会有所得,就不容易忘记。那我觉得这一句话呢,对我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想一个人,在学习上,至少这两个基础一定要有。
    
    马叔礼(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讲人简介:
    马叔礼,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主张诠释经典以纯净之心,格物之法,直接面对,静观自然,感悟哲理。现任台湾日月书院讲座主持人、慈晖文教基金会讲座主持人,长期担任汉声电台、台北电台、《国语日报》等专栏主持人。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