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要存钱 更要存智慧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32 腾讯儒学 马叔礼 参加讨论
【摘要】你读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你把所有中国的书记下来,我们解剖的时候,只能解剖到肝脏、心脏,只能解剖骨骼、肌肉,但是你的学问究竟藏在哪里? 《论语·阳货篇》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今天跟各位谈,论语里很重要的一句话,叫“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里面有两个字最重要,一个叫“性”,一个叫“习”。我们看深山里的猴子,已经很接近人类,是所谓比较聪明的动物,可是今天的猴子,跟五千年前的猴子生活是差不多的。 它的妈妈,母猴子也教小猴子,小猴子也会长大,也会捕食。但是为什么今天的猴子跟五千年前的猴子的生活差不多呢?因为这个叫“性相近也,习相近也”。因为它只有一代,可是人类不同。 人类的学习会差异非常的大。举例来说,像婴儿,你看那个育婴房里面,那个婴儿生下来,每一个小孩子长得差不多,可是当他变成大人以后,后天的变化跟学习,就非常有关系。那人类跟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个“性”字。 刚出生的婴儿长得都差不多(资料图 图源网络) “性”是什么?生于心。我们看造字的时候,天性这个“性”,是一个心,一个生。从心里面生出来。那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叫做心?我们解剖身体的时候,身体的每个部分用手术刀去解剖,都可以解剖开。 比如说,对我们现代人的知识来讲,有个脑,所有的知识都藏在脑海里。那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所以我们脑有视觉区、嗅觉区、听觉区,有各种各样的区域。可是如果你问一个小朋友,你想不想妈妈?他说想,你问他你在哪里想?小孩子就会说这里想(指胸口)。 很奇怪,你看我们肝脏的“肝”,脾脏的“脾”,肺脏的“肺”,都有一个肉字边,因为它是有形有体的。只有“心”这个字,它不是一个器官。那到底什么叫心呢?那我们造字的时候,心这个字是一个小船,上面是三点水,这三点水是平静的。也就是说,人坐在船上没有风、没有浪、没有位差的时候,水是平的。 因为是平的,等于心归零了。心怎么归零呢?因为我们人的上面有五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白天的时候会被视觉、听觉、嗅觉不断的吸引,所以心不能够安静下来。到了晚上,夜幕低垂,看不见东西以后,心安静了以后,这个时候生于心就叫“性”,所以佛家讲“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知道这个水,能够映照万物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干净,没有杂质。所以我们强调,人要纯洁,就是心要干净,就像水要干净,干净才能养万物。第二就是安静。所以当它没有波浪的时候,映照万物就清楚。 如果一个水很干净,天上的月亮映在水里很清楚,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有一阵风来了,有个波浪,那么这个水里的月亮就会有皱褶,就不清楚了。所以心要映照万物,一定要有一个是干净,第二个是安静。 为什么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为什么动物的世界只有一代,而人却可以一直累积呢?因为我们人有个心,心是虚的。举例来说,如果我现在肚子饿了,我吃两碗饭,吃两碗就饱了,要几个小时以后才能再吃饭。 可是如果你说一个有学问的人,比如说你读过唐诗,读过宋词,读过元曲,读过诗经。诗,你可以读个几千首,你读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你把所有中国的书记下来,我们解剖的时候,只能解剖到肝脏、心脏,只能解剖骨骼、肌肉。但是你的学问究竟藏在哪里?这个解剖看不见,因为它是虚的,因为虚的,才可以无限。 心如湖水 映照万物(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人之所以可以“性相近也”,是因为人生下来的时候,跟小动物差不多。但是动物只有动物性,没有人性。我们人有两个性,一个是动物性,一个是人性。所以孟子跟告子辩论,告子说“食色性也”。这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人有两个基本的动物性。这两个基本的动物性,跟所有的动物一样。第一个肚子会饿,饿了就会找吃食。第二个就是有交配的欲望。没有交配就没有后代,这个跟我们那个动物性是完全一样,所以食色性也,人也有,这是动物性。 如果只讲动物性,那么人回到大自然,五千年前的猴子,跟今天是一样的,那我们人也是一样。人的不同在于,人有人性,人性会千变万化。比如说,当你心里面想到一个人的声音,就是“意”。我们说很有意思的“意”,怎么写呢?上面一个声音的“音”,下面一个“心”。 你看下面那个心是什么?三点水是静止的,就是船在水里静止了,人心静下来了,心如止水了。那么这个时候他想到谁的声音?想到妈妈的声音,想到爸爸跟他讲的话,那个声音就会有意思。我们说“意思”,或者回忆的“忆”,加一个竖心,跟那个底下那个心是一样的,就是某某人的声音,这个就叫回忆。 人具有动物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比如我想他的“想”,怎么写呢?一个“心”,一个“相”,相在心上面。呈现这个人的形象,就叫“想”。那你会去想以前,会想未来。而动物很少,动物都是活在当下,动物很少活在过去跟未来。只有人,因为有心,才会想过去,才会想未来。 今天我们讲“性相近也”,就是人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婴儿都差不多,可是因为后天的学习,就会完全不一样。所以学习的“习”,这个字怎么写呢?一个羽毛的“羽”,一个白天的“白”。你知道天给鸟羽毛,让鸟会飞。鸟有羽毛可以飞是不错,可是这个飞的羽毛一定要练习。 在自然界有个规律,叫“用进废退”。所以我们人到了白天也要练习。就是天给我们一个“性”。这个“性”是什么呢?因为我们人有个心,人有一个心以后,当你心安静了以后,所以学习要安静。 学习安静以后,生于心就叫“性”,所以叫明心见性。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要懂得学习,那我们现在的父母让小孩子存钱,放在一个存钱筒里,钱慢慢堆积。他会想到存钱很重要。可是一个人应该更重要是存智慧,所以学习就是在存智慧。 马叔礼(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讲人简介: 马叔礼,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主张诠释经典以纯净之心,格物之法,直接面对,静观自然,感悟哲理。现任台湾日月书院讲座主持人、慈晖文教基金会讲座主持人,长期担任汉声电台、台北电台、《国语日报》等专栏主持人。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我们和过目不忘之间就差这点距离
- 下一篇:面对诱惑,谁能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