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生 焉知死:儒家生死书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36 腾讯儒学 黄俊杰 参加讨论
【摘要】说起生命教育,第一个联想起来的就是,教人如何向世界道别。其实生死问题,一直是哲学与宗教讨论最多的主题,儒家也不例外,只是孔子为何只说:未知生,焉知死呢?而儒家谈生论死时,为什么总是跟"礼"捆绑在一起呢? 《论语·先进篇》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孔子面对自己的弟子的去世,悲痛难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儒家从孔子开始,一直都是以最严肃的态度,来面对人的生死问题。比如说:在《先进篇》里面就记载,孔子非常器重的学生颜渊死了,孔子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在《先进篇》里面也记载,颜渊死了,“子哭之恸”,孔子哭得非常得伤心。在论语的《述而篇》里面记载说,孔子吃饭的时候,如果他的隔壁,坐在他旁边的人,是家里有丧事的,那孔子从来没有吃饱过,孔子是以最严肃的态度,来面对人的生死问题。 《论语·先进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可是我们必须注意,在孔子以降的儒家传统里面,所谓死亡的意义,是在“生”之中来彰显的。换言之,在孔子看来,生命的重心,是在此世,而不在彼世。 生命的重心和意义,应该在现在(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是,《论语·先进篇》的第十二章,季路问事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先事鬼。季路再问,敢问死是怎么一回事?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说你活着的时候,把各种事情做好,孝顺父母、恭敬师长、为国家尽忠,这样就是你已经把死后做了最好的安顿。 孔子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可以说,他体现了儒家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他关心的是,理性的人文的世界。你对你当下、此时、此世的生命的意义,都没办法掌握,你怎么能够去考虑你死后的世界呢? 孔子这种语言啊,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实用理性,以及“一个世界”的生命观、文化观与世界观。所谓“一个世界”的意思呢,就是那种“神化不测的世界”,是存在于“人伦日用的世界之中”。 孔子这一句话,是鼓励我们,要把握我们有限的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来彰显无限的生命的意义。 《庄子·大宗师》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我们知道庄子的《大宗师》,这一篇里面曾经说:“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你只要在你这一世,把这个事情做到最完满的境界,那就是你对死啊,最好的交代,这个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之所在。 在现世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好,就是对死最好的交代(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为政篇》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我们知道在《论语》里面,孟孙曾经针对孝的问题来请教孔子。孔子的回答里面,就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叫做父母亲还活着的时候,你要用礼来服侍他,“生,事之以礼”,那么父母走了以后呢,你要“死,葬之以礼”。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宰我就抱怨说,那个父母死以后,守丧三年这搞太久了吧?那么孔子回答是说呢,我们每一个人啊,生下来要三年以后才可以免于父母之怀,守丧三年,这个是天下的通则,是一般的通则。因此呢,儒家特别注重“礼”。 死亡,这是一个生物学事实,出生,也是个生物学事实。可是儒家不是这样来看人的出生,或者死亡。因为当一个母亲,生下了一个小孩,这当然是一个生物学事实。 可是这个小孩一出生的那一刻,这个生物学事实,立刻转化为一个社会文化的事实,因为他并不是生出一只动物,他是生出他的儿子,或者女儿,或者生出了他的父母亲的孙子,或者孙女。 婴儿的出生,并不只是生物学上的事实,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伦理(资料图 图源网络) 儒家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脉络里面,在社会文化脉络里面,来思考生死问题,因此他们特别强调礼。 《荀子·礼论》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 荀子这部书里面,有一篇叫做《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荀子讲,礼啊,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生和死,都得到正确的意义。 因为生是我们的生命的开始,死呢是我们的生理的生命的结束,那么你在刚开始跟结束,你都把握得非常的好,那么人之作为人,最重要的事情,你就已经完成了。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更进一步来讲,儒家也是在社会文化的脉络里面来进一步思考生与死的道德意义。因为当一个长者死了,他不是一只动物,他是某某人的儿子,他是某某人的祖父,他是某某人的什么人,因此这一个死本身,是有他巨大的伦理学含意、道德学的含意。 所以《论语》里面,孔子才会讲,我们的父母,生的时候,你要用礼来服侍他,他死的时候呢,你要用恰当的礼来葬他,要用恰当的礼来祭祀他,他说这三件事情,是作为一个子女,服侍自己的父母亲,最重要的事情。 黄俊杰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讲人简介: 黄俊杰,现任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学术咨询委员、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台大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东亚思想史,近年着有《东亚儒家仁学史论》、《大学之理念》、《东亚儒家人文精神》、East Asian Confucianisms:Texts in Contexts等书,多种著作被译为英、日、韩、越、德、法、西、斯洛维尼雅文出版。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梁涛教授:统合孟荀 创新儒学
- 下一篇:死生终始 将为昼夜:儒与道的“生死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