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如幻 假作真时真亦假(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30 腾讯儒学 欧丽娟 参加讨论
结果就在这样的一个一天一天的模仿,一天一天的演练之中,他们产生了真情,这不就是假变成真了吗?而那个真情不亚于所有我们所看到的,世间的所有真情,虽然它是在假戏真做的情况之下所产生,但是它变成了真,它就是跟所有的针一样的好。那这又是一个假可以跟真一样好的具体范例,因为原来由假可以变成真,那同样的,反过来说真也可以变成假。 怎么说学者们已经做过有一个研究,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值得在这里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晚明时期,因为非常推崇一种所谓的自我解放,搞得那样的一个风潮,那文人们都推崇要争嘛,所以像那个性灵派,像那个三元就是那个袁中道、袁宏道他们不都是以率真以自我来标榜来张扬,对不对?所以他们觉得像李贽,要绝假存真。这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晚明的思潮。 可是学者们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固然一开始的崇真,就是崇尚真、率,因为他们觉得不要作假,那你就是袒露你自己的本心。他们觉得这是一个人格最纯粹的样态,是一个人没有被知识被外在的世俗所蒙蔽的真正的自我,所以他们把这个自我弘扬到这样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后我们大家就是在日常生活里面,我们都以率真来标榜,刚开始这个真是好的,就是表示他们认识到真正的自我是什么样子,然后他们愿意把这个自我标举出来好超越世俗超越伦理,超越人跟人之间的互动的规范。刚开始是真的是对这个真的体认跟追求,可是当它变成一种价值的时候,请各位要知道,当它变成一个价值的时候,这个价值的意思是说这样才是好的,已经有了好坏的判断。所以当它有了价值加进来的时候,后来的人,其他的人,他并不是因为真正看到真的那一种可贵性,而只因为大家都说真是好的,你就把你的自我无所顾忌的率性地表达出来。而它是一个价值的时候,那大家就会追求价值嘛,因为它是好的嘛,好的就引发了大家的模仿跟追求吗?因为他是好的,所以我们大家都来模仿,当他不只是一个价值的时候,而是一个人的样态的时候,还不一定能够引起人们的效法跟模仿,因为那只是一个人格的样态,可是当你把他变成是一个价值的时候,那大家就会想要了,对不对?因为得第一名总是最好的,大家就要努力得第一名,所以当把真变成是一个价值的时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模仿跟追求。可是各位就可以明白我所要暗示的,那就是当你是模仿的时候,那还会是真吗?你只是以为那个样子叫做真,就是很率性的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最后是不是就变成了标新立异。 薛宝钗(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于是,这个时候的标新立异的真就是人云亦云,就是其实是模仿,是效法,只因为要得到一个好的赞扬,所以当它是真的所谓的真的坦率地表现自我的时候,其实它已经是假,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案例。 那么原来对于真的这一个价值性的模仿会使得表面上率真行为的人他其实就是在作假,因为他并不是真正的自我的真,他只是在模仿,然后要得到赞赏,得到这个社会舆论的赞美,那这其实不是又是一种媚俗吗?媚俗怎么会是真?他不自觉的已经由真变成假,这就是真假模糊难辨。因此君子才要那么的每天的自我醒思的地方,不要去被他所迷惑,那这是一个我觉得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么也且容我再举一个例证,因为这个例证更值得人们的一个自我醒思,真假的问题又出现在一个情况上,就是我们会认为回到《红楼梦》吧,我们会认为林黛玉代表真对不对,薛宝钗代表假对不对,可是我们又是用一个抽象的语词在混乱的想问题,因此把现象加以简化,那个简化是什么呢?就是你说林黛玉是真,薛宝钗是假,请问你的依据在哪里?我们的依据一定会非常简化的,就是林黛玉里外如一,她想什么就做什么那薛宝钗不是它比较里外不一,因为她想什么跟她做什么可能是有一个距离的。但是这样子的一个真假的判断是素朴到了,其实已经非常粗略的地步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简单到不能成立的一个标准。我现在只举一个说明来证明这一种真假的判断事实上是完全不能成立的,原因就在于各位好好地思考一件事情,一个人的自我真的只有一个单一的样态吗? 假如我们只要有稍微一点点对于人性的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自我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构成,每一个人其实都有很多面,而且那一面都有好几个层次,这怎么能够用一个非常单纯的什么里外如一来看待呢? 好,例如说以一个已经被扬弃的心理学派,对于自我的区分已经被扬弃,就表示说,那已经才是算简略的区分了。显然自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且容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概念,因为这更能够让一般人了解,那就是弗洛伊德。 他把一个人的自我的人格层次分为三个境界,三个不同的一个层次,那大家都很熟悉了,一个是超我,一个是自我,那另外一个是更低层次的,属于潜意识的,我们自己都不一定意识到的那个字,我们叫就是本我。那我们就很简单的用这三个层次来看待,你就会知道我们对于林黛玉、薛宝钗这一类所谓的真假的对应是一个其实是一个非常混乱的,而且完全没有依据的想当然。就弗洛伊德的对自我的三个层次的区分来说,那么那个超我其实也是我的一部分,那个我是以道德原则作为原理的那个层次的我,而所谓的那个本我,他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个我,有喜怒哀乐很自然的这种感受反应就是这个层次。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孔子为何不说:己所欲 施于人?
- 下一篇:老是上当受骗怎么办?孔子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