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王假有庙”就代表孝道的极致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制度第二之一:“王假有庙”就代表孝道的极致
    好,现在我们继续来看《近思录》第九卷《制度》,下一条就是讲“王假有庙”。
    这个“王假有庙”是来自《易经》第四十五卦——萃卦。萃卦的卦辞里面讲“王假有庙”。什么叫“王假有庙”?这个“假”就是“到”的意思。就是“王”——那时候讲的“王”就是指天子而言,就是天子亲自到太庙的意思,叫“王假有庙”。
    那这个“王假有庙”,因为是萃卦。我们来看一下,萃卦是这样的。
    萃卦就是“泽上于地”,就是这样,下面是一个坤卦,上面是一个兑卦,这样叫萃卦。这个“泽上于地”,兑就是泽的意思,坤就是地的意思。兑是湖泽,湖泽在地上。这个湖在地上,是不是有水都萃聚到这个湖里来,有萃聚的物象?所以这个萃卦,像我们讲“出类拔萃”——“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什么意思?在同类里面它冒出来了,“拔乎其萃”,在这么多里头它拔出来了,表示非常优秀的意思。我们讲“出类拔萃”,也就是说在同辈之中,他特别优秀,突出来了,我们叫出类拔萃。
    所以说这个萃卦讲的就是“萃聚”之道。那“萃聚”之道,什么叫“萃聚”?就是聚合人心,聚合嘛,大家看看,“泽上于地”,在地上有个湖泽,各地的水都流到这里来,是不是汇聚到一起?所以说他在这里讲“王假有庙”,什么叫“王假有庙”?就天子亲自到太庙来。我们来看看,在《周易程氏传》里头,伊川怎么解释这一段。
    他说:“群生至众也,而可一其归仰。”他说,老百姓那么多,而你却能够让大家聚集在一起来瞻仰,要靠什么?就是靠“王假有庙”。他说:“人心莫知其乡也。”大家想想看,人心就像人的面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说,你不知道他到底是关心什么,是吧?每个人各有各的考量,而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把他的诚敬掏出来。他说:“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致其来格。”他说,鬼神你根本没有办法去测度他怎么样,而却能够使鬼神都降临下来。
    他说:“天下萃合人心、总摄众志之道非一,其至大莫过于宗庙。”说你要聚合人心,要把每个人不同的志向通通统合起来的方法不是一个而已。但是,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大家一起到宗庙来。为什么到宗庙来?大家知道,在古代,宗庙就是等于大家最后的依归是在宗庙。我打个比方给大家听,像清明节扫墓的时候——我们先讲规模小一点的,规模小一点的就是清明扫墓——爷爷奶奶都那么疼我们,现在爷爷奶奶作古了,清明节的时候,所有的这些儿孙们都会怀念爷爷奶奶,大家就上坟去拜拜爷爷奶奶。在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想到,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的是谁?就是爷爷奶奶。很多事情,比如说兄弟之间有什么不和,堂兄弟之间有什么不愉快,在这儿总要见面,一想到爷爷奶奶,有什么矛盾,这时候来解决,要简单得多。像在台湾,客家人这种风俗还留到现在。像在台湾就有这样的家族,他们迁到台湾已经七八代了。七八代了,他们清明节要怎么拜呢?因为祖坟在那里,七八代延伸下来,已经有上千个子孙在那里了。他们就在清明节,上千个子孙从台湾各地、海外各地都回来,上千人一起祭祖。
    所以说在古代,宗庙——大家要知道,什么叫宗庙?当你一个朝廷一树起来的时候,就要设立太庙。古代的太庙,至少要拜七个祖先。拜七个祖先,所以这七个祖先那就是八代以上。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之下,伊川说:“故王者萃天下之道,至于有庙,则萃道之至也。”说“王者”,“王”就是天子,天子要萃聚天下的方法就是亲临太庙,这是萃道的极致。
    他说,“祭祀之报,本于人心,圣人制礼以成其德耳,故豺獭能祭,其性然也”,什么叫“豺獭”?豺狼跟水獭都是一样的,豺狼有了猎物之后,他会摆在那里,好像在拜祖先;像水獭也一样,它只要有猎物的时候,摆在那里,好像也在拜祖先一样。伊川在这里引用说,我们人汇聚慎终追远,也是人性使然,我们会去祭拜祖先是本于人心,那圣人他制作这个礼仪,只不过是基于人性来制作而已,使人知道说,我怎么去慎终追远罢了。所以说“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莫过于王假有庙”。
    所以说我在这儿要讲,在中国这一点是很有意思的,也就是说其实“王假有庙”就代表孝道的极致。所以我一再强调孝悌、孝悌,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所以孝悌是最重要的。大家有看到吗?先贤林则徐就讲过了,“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如果你对你恩德最深的父母亲,你都不能好好孝敬他们,你还去拜什么神,神灵会保佑你吗?不可能的,所以林则徐说“父母不孝,奉神无益”。林则徐说“兄弟不和,交友无益”,你连自己的手足同胞都不能好好相处,你还五湖四海交那么多朋友干嘛?所以说,这个孝悌是最重要的。
    所以说“王假有庙”,事实上就是把这种孝悌文化,把它发挥出来,是聚合天下人心之道。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