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朱高正讲《近思录》:善用天性 非礼勿听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改过迁善克己复礼第一 之六:善用天性 非礼勿听
    我们再来看,《听箴》它怎么讲。
    《听箴》它这样说:“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什么意思?说我们人,“人有秉彝”,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有良好的天分。“本乎天性”,这是上天给我们的,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们人生下来,都被上天赋予了仁义礼智的这些美德,天生就有的。他说“知诱物化”,这个“知”不是一般的知识的“知”,也就是代表我们“自私用智”,大家记住,在理学里面“自私用智”是很重要的,孟子最早讲这一句话。也就是说,你没有把我们的理智用好,用到旁门左道去了,你“自私用智”就会伤害我们的本性。大家想想看嘛,你正道不走,你把你的聪明才智用去干那些旁门左道的事,那是不是就会伤害到你的本性呢?
    他说“知诱物化”,这不正当的使用,会诱惑我们不正当地使用我们的理智,大家想想看,心术不正,你就会把理智乱用了。“物化”,也就是说,我们竟然被外在的事物所引诱了,他说这样,你的正念就丢失掉了。
    所以说,他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卓彼先觉”,这些先知先觉的人多么地崇高啊!他们“知止有定”,他们知道,哪些地方我该静止,而不是有东西吸引我,就一直被它拉走了,我要“知止有定”,只有能止,才能定。
    大家看看,《易经》很好玩。在《易经》里面,像在《彖传》里面,易经的《彖传》只要出现光明,一定是跟艮有关。因为艮,艮就是山,山就是静止,人只有在静止的时候,才能发光明。你如果在混乱当中,欲望杂多的时候,一片混乱,怎么光明得了呢?所以说,他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什么叫“闲邪存诚,非礼勿听”,说这个“闲邪”,闲就是防止,防止这个邪僻,防止这个偏邪,只要你能够去防止这种邪僻偏邪的事,自然就能够把这个真诚给保存下来。其实“闲邪”跟“存诚”是一体的两面,只要你能够做到闲邪,自然而然就能够存诚。他说,只要你能这样的话,就“非礼勿听”,不合于礼的,你就不要听。
    我们把《听箴》跟《视箴》讲完了。你要看一个人,你就要去看他在看什么东西,他在听什么东西。有人喜欢听收音机,都是同样在听收音机,人家有的人是借着收音机来吸收知识,有很多人是听着收音机,听些稀奇古怪的,不是很好的节目,不是很好的栏目,都对他的品德没有帮助的。大家想想看,像你同样在看东西,有人喜欢看电视、看电影,我问你,你如果看那些恐怖片,看那些犯罪的片子,这看久了,把人的心思都搞坏了。也就是大家记住,你常常听什么、常常看什么,这种耳濡目染的情形之下,久而久之,你就看久了,就像你吃什么就变成怎么样,你看什么就变成什么样一样的道理。如果听你天天听的都是圣贤的话,看的都是古圣先贤的事迹,久而久之,你就变圣贤了嘛。相反的,你如果整天在看的都是这些宵小的作为,听的故事都听这些鸡鸣狗盗之徒的这些,久而久之,你也就变成那样的人了。所以说人要立志。立志,要么要做人就要当圣人,要做事就要做天下第一等事。
    所以说我们继续看。视跟听讲完了,因为视跟听,我们人基本上是相对被动的,对吧?像我们眼睛看,有时候不是我们要看,是人家冒在我们前面,我们非看不可,不可能不看他,但是我在这儿告诉大家,不该看的,虽然看到,就让它走掉,心不要留在上面。看就要看该看的,值得看的。不该听的,虽然我们听到,在心里面就闪过去,一点点都不留下任何的记忆,好像没听过的样子。我们耳朵要听,只是听那些对我们的进德修身有帮助的,这样你有这个心的话,你的品德自然而然一天就比一天好。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