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钟鉴:唐太宗是最儒家的皇帝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28 腾讯儒学 牟钟鉴 参加讨论
《专访牟钟鉴·古代儒家是怎么教化天下的》之一:唐太宗是最儒家的皇帝 牟老师:所谓(儒学)“无所不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要把儒家看成是百家之一——一个普通的一家,它是集大成,把古代从尧舜时代(以来的中华文明传统综合继承下来了),就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孟子集大成,它不是哪一派,不是哪一家。所以牟宗三先生称之为立教之学。像法家是实用之学,儒家是立教之学。它把古代一些我们先人创造的,可以说是以德行为主的一种文明——因为中国文明的一个特点和西方(不同),西方强调智性,就是人的智力,所以后来科技比较发达——我们强调德性、道德,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后来通过孔子、孟子,把它提升为一种理论体系了。 这个理论体系,用不同的说法可以叫做:仁礼之学,礼早就有了,但他用仁把它提升了,叫做仁礼之学;还有一种就是《庄子·天下》篇里边的,叫做“内圣外王”之学,怎么提升你的人生的精神境界,然后怎么样通过你个人提升的同时,治国安邦,咱们说经世致用。这两面它都有,《中庸》里面叫做“成己成物”,孔子讲“修己以安人”。 儒学究竟怎么样逐步推动的呢?当然它有一个过程。因为它已经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全社会,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道德规范,或者叫做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家园。 秦始皇统一中国本应该用儒家,这不是用哪一家的问题,而是使中国能成为一个以德行文化为基础的(国家),它才能长治久安。他来了一个专门是独尊法家,而且严刑酷法,滥用民力,焚书坑儒等等,二世而亡。 所以汉代的时候,政治家思想家总结了这个教训。你看贾谊《过秦论》里边讲,为什么一个强大的秦国,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很快地天下响应?他说“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两句话。仁义没有了,不讲了,只讲赏罚,只讲利害。再一个,你打天下,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能治之乎?你治天下,必须有个战略转移,就是你需要儒家来稳定这个社会,他没有。所以后来汉武帝就“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没有“独尊儒术”,没有这四个字,这四个字经过考证,《汉书》、《史记》里都没有,是很晚的人才叫“独尊儒术”——而且只是这个意思——在政治意识形态里面,不能是多元的,由儒家来指导,是这个意思。并没有铲除百家,那时候黄、老还都有,它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有人说,因为汉武帝,所以儒家从此以后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主导了。有道理,但不完整。因为儒家本来就是一个具有全民性的,这是一个客观的形势。所以汉武帝是顺应那个形势,因为它给人提供了一个做人的起码的基本的规则,所以后来从孔子、孟子一直到汉儒,慢慢地归纳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五者不是哪一个群体所独有的。儒家也从来不希望自己变成小团体,我团体里边遵守,团体外边我不管;或者怎么样扩大我的教徒范围,从来没有。它希望把它的理念能够普及到社会各个层面,在政治上为政以德,通过政治家里边有头脑的、对儒学信奉的人,在政治领域推动——政者正也,用贤纳谏,以民为本等等。我觉得做的最好的是唐太宗。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皇帝里边最能够身体力行,认真落实儒家的治国理念的政治人物。所以贞观之治是充分表现儒家孔子的思想,不仅能够治国,还可以使国家达到一个繁荣昌盛。虽然在唐玄宗可以说是盛唐,但是贞观之治给他奠定了基础。恰恰唐玄宗经历了盛唐的开元之治,在天宝之治后期,他违背了儒家的那一套规范,很快地引起安史之乱,就衰败了。 所以有一批政治的儒者,根据孔子的政治理想来推动治国理政。 主讲人简介: 牟钟鉴,男,汉族,1939年生,山东烟台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出版学术专著:《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等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宗教与民族》集刊一、二、三辑,推动了民族宗教问题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