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讲《近思录》:为学大要第三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1:11:30 腾讯儒学 朱高正 参加讨论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为学大要第三【完整版】:想要变化气质?根本秘诀就在这十一个字 一、说话也是一种修省心中须诚不可作假 上一讲里面,我们特别跟大家讲到,我们要求取大道,一定要经由经书。因为经就是用来承载大道的,所以读经书是最重要。我们第二卷在讲“为学大要”,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我们为学的目的就是要求取大道,要真真正正能够对自己修身养性有所帮助。 所以我们看下一条,明道先生针对《周易·文言传》里面的一句话——“修辞立其诚”,他有一个新的解释。因为过去大家对“修辞立其诚”,把这个“修辞”——现在我们讲“修辞学”,什么叫“修辞学”?就是教你怎么样修饰言辞,教你怎么把文章写得更好,这个叫修辞学——明道先生告诉我们说,这个“‘修辞立其诚’,不可不仔细理会”,他说“修辞立其诚”,这几个字你不能不仔细探讨一下。他说:“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诚。若只是修饰言辞为心,只是为伪也。”什么意思?他说,我们谈到“修辞立其诚”,你如果把“修辞”解释成“修饰言辞”,那完了,那等于是在作假,如果存心是要把外表修饰得好看一点,那不就是在作假吗?他说,我们应该要把“修辞”解释成“修省言辞”。什么叫“修省言辞”?就是说,我在讲话的时候,或写文章的时候,我就要在修改它的时候,同时反省自己。这个目的就是要树立诚意的意思。 大家想想看,“修辞立其诚”,这个“修”,你把它解释成“修饰”,跟解释成“修省”,那是差别很大的。因为修饰重视在外饰,修省侧重在内省,也就是说修饰只是说我怎么把外面装饰得让人家更相信,那修省呢?也就是说我要怎么样把它修改、调整得能够符合我内心真正的本意,也就是真真正正做到“言为心声”,言为心声才能称为“忠”,对不对?大家想想看,如果你讲的话,跟你内心的真意不能相符合,你自己都不相信了,那如何能够取信于人?所以在这里,明道先生讲得太好了!他说:“‘修辞立其诚’,不可不仔细理会。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诚。若只是修饰言辞为心,只是为伪也。” 好,他继续说:“若修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乃是体当自家‘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之实事。”这个“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也是《周易·文言传》里很重要的一句话,这是在讲什么?这里是在讲,我们《文言传》里面的《坤卦》:“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他讲你要“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大家要记住,这个“敬”跟这个“义”,“敬”字在宋明理学会变成这么重要,就是跟明道、伊川两位兄弟有关。也就是说明道跟伊川,从《周易·文言传》,针对坤卦的六二爻,它讲“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孔子怎么解释的?他说,这叫“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什么叫“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简单一点讲,也就是说,平常我们要用敬来涵养自己,使得自己能够正直,“义以方外”,就是你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义”——“义者,宜也”,这个“义”就是要恰得其份。“敬”跟“义”,大家要记住,“敬”是要涵养自己,“义”就是跟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够得宜。 所以他在这里讲“修辞立其诚”,“修辞”这个“修”,你要解成“修省”,不能把它解成“修饰”。你解成修饰,就变成在作假。如果你修省的话,一面在修改,你就是在内省,反求诸己,说:“我这样做,这个言辞能不能真真正正反映我内心的诚意?”这样你就好了,就对了。这就能够反映出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的本意。 二、学道为何不能学孟子、王阳明这些才高的人? 接着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条怎么说。他说:“孟子才高,学之无可依据。学者当学颜子,入圣人为近,有用力处。” 这也就是说,程夫子告诉我们,孟子跟颜子这两个人有什么不同?他说孟子才高八斗。大家看看,孟子讲话是气势磅礴,才情非常的高。像这样,我们怎么学?学不来。他说我们要学大道的人,就应该学颜渊这样。颜渊怎么样?举个例子,他做得细腻,而且切己。打个比方,他问孔子怎么样为仁,孔子就告诉他“克己复礼”;他就请问它的细目,孔子就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只要你能够从这种切身的事情一步一步做,你就变成圣人了。所以在这里,他说你学颜子,入圣人就比较方便,有用力的地方。 所以 说,在别的地方,程夫子又说:“学者要学得不错,须是学颜子”。其实这都是一样的道理。我打个比方,像王阳明跟朱熹这两个人,王阳明是才高八斗,但是你如果就去学王阳明,把王阳明成道以前的工夫放掉了,只看到王阳明得道的那个境界,那结果,很多人都变成狂禅。你如果学朱夫子就不一样了,朱夫子他一步一步来,他就学孔子这样“述而不作”,也就是说他是循序渐进的。 我在这儿要告诉大家,王阳明他从20岁考上举人之后,到35岁龙场悟道,这15年之间,他下了多少工夫研究朱子,如果没有这15年的苦功,何来龙场悟道?所以说我们在学阳明的时候,你不要把阳明悟道前的这一段苦功给丢了!所以说学朱子的人,没有人说会发现变狂禅这样,但是学阳明的人,基本上都只看到阳明得道的那个结果,而没学他从20岁到35岁这一段下的苦功。所以说,阳明也常常劝人家,你不要想一步登天,他在“天泉四句教”的时候就已经讲得很清楚,这个“渐修”跟“顿悟”不能偏废的!对我们学者来讲,我们初学入圣之道,当然要从“渐修”开始,不要好高骛远想要顿悟,其实只要套一句朱子的话——只要“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焉。”大家记住,阳明不就是这样吗?用力之久,一旦豁然。只要用力之久,终有“一旦豁然贯通焉”。你不要一开始就想要去“豁然贯通”,要豁然贯通,一定要靠平常用力之久,也就是渐修的工夫下得足够的话,顿悟的时机迟早会到,不求顿悟而自然会顿悟。 三、学圣贤就是要学他们追求大道 我们再来看下一条,这一条太重要了。 大家知道,两位程夫子的启蒙老师就是周敦颐。这个周敦颐,大家知道,两位程夫子是在赣州去拜会周敦颐的。赣州,也就是现在江西的赣州地区。那时候周敦颐在赣州这儿当官,两位程夫子的爸爸叫程珦,一般来讲都称为“老程子”,哥哥明道叫做“大程子”,弟弟伊川叫做“小程子”。那当程珦——老程子——在赣州当官的时候,跟周敦颐是同事,隔壁县。那时候明道跟伊川才十四、五岁,老程子看到周敦颐,觉得他人品非常高洁,学识非常渊博,因此就跟他亲近,结交成好朋友,就希望周敦颐能够当两位程夫子的老师。那时候大程子才15岁,小程子才14岁。第一次老程子带着他两个儿子——大程、小程去拜见周敦颐的时候,周敦颐就给他俩一个课题,说你们回去查查看,到底孔子跟他最喜欢的弟子叫做颜回,他们是为何而乐?是什么事情才可以让他们快乐?这就是我们这一条讲的背景,我们来看原文。 他说:“昔受学于周茂叔”,说过去我们跟濂溪先生来学习——这个“茂叔”是周敦颐的字。他说“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说老是要我们去找颜渊和孔子他们高兴的地方,为什么事情而高兴?大家看看,这有意思吧?也就是说,一开始周敦颐就是期许两位小朋友——十四、五岁——说你们要向孔子、向颜渊来学习。孔子是圣人,那他们圣人是为何而乐?所乐何事? 孔子与颜渊(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家都知道,孔子很赞扬颜渊,颜渊“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别人是“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为什么?因为他要追求的是大道,是吧?孔子就讲“朝闻道,夕死可矣”,什么意思?早上如果能够晓闻大道之后,傍晚死了可矣。这意思是什么?我们人生在世,是要以能够得道为主,这是人生的目的,你如果没听到大道,那等于你是白活了,是吧?所以说,你看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干嘛?还不是学习大道,追求大道,是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干嘛?为什么学而不厌,就是在追求大道。 所以说大家要记住,颜子跟孔子所乐的事就是追求大道。孔子早就讲了,一个有德君子,如果以恶衣、恶食为耻的话,就是说我们吃得不如人家好,穿得不如人家好,你就觉得这样不好意思,这多么可耻!其实吃得好、吃得不好都一样,穿得好、穿得不好都一样。不要把心思放在那上面,最重要的是追求大道! 人跟其它的动物最大不同在哪里?人能思考。上天赋予我们思考的能力,能够辨清是非、善恶,你还不好好去把是非、善恶弄清楚,那你还叫人吗?所以说这个大道,只要你追求大道,就是能够明辨是非、善恶。 所以大家记住,在《为学大要》里面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到底是要学什么?就是追求大道。所以说,大家要记住。 四、记诵博识为什么会是玩物丧志? 下面这一条很有意思——“明道先生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说明道先生认为,你如果记了很多东西,认识很多东西,用这样来炫耀自己,他说这叫“玩物丧志”! 大家知道,玩物丧志,现在已经变成一句成语了。其实“玩物丧志”是出自于《书经》——《尚书》。它怎么讲?它讲“玩物丧志,玩人丧德”,什么意思?它的本意是说,如果你一直去“玩”——就是“把玩”的意思——你去把玩这些外物,打个比方,像我喜欢玩玉,你玩玉玩到痴迷了,那个志气就都磨掉了;有的人喜欢茶,就玩茶,泡茶;有的人喜欢玩石头,是吧?我在这儿讲,这种爱好不是不好,但要适可而止,你不要把人应尽的责任、义务摆在一边,只是去追求你喜好的这些外物,你如果这样的话,叫“玩物丧志”。 同样的道理,“玩人丧德”。什么叫“玩人丧德”?也就不把人当人看,对别人不够尊重,老是要玩弄别人,利用别人。你如果玩弄别人、利用别人,养成这种不好的习惯,你的品德绝对不会好。大家同样都是人,你要尊重他,尊重他跟你一样都是人,要把人当人来看,只要你能把人当人来看,你对自己也就会自重。如果你老是把人只是当作工具来看,只是你达到你的目的的一个工具而已,你午夜梦回的时候,自己照镜子的时候,对自己评价都不高。 我在这儿就举个例子给大家听,康德——西方非常受尊敬的一位哲学家,叫康德。康德他怎么讲?他说人本身就是目的,任何人都不能够被单纯地当作工具来用。大家要记住,每个人对自己也都要当作目的来看,是不可替代的!康德讲人有尊严,什么叫尊严?用康德的话来讲,尊严就是一种价值——它是一种不可替换的价值。像这一支笔是不是价值?它可以用钱买。这个表是不是价值?它也可以用钱买。人也是价值,人可以用钱买吗?所以买卖奴隶那是罪恶!这样大家知道吧?所以说,其实东西方的哲学达到最高境界,都是一样的! 所以明道先生谈到“玩物丧志”,那我们想到《书经》接着讲的是“玩人丧德”,我们要尊重人,尊重人的尊严。我告诉大家,只要大家都这样做的话,世界哪里不会太平呢? 所以说我们谈到这里,明道先生说“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这有一个背景。 明道先生程颢 石刻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个背景是什么呢?明道先生有一个徒弟叫做谢上蔡,因为他是上蔡人,所以大家叫他谢上蔡。他刚刚见到明道先生的时候,自以为说他博文强记,就露了一手给明道先生看。明道先生跟他讲这是玩物丧志,让他整个脸都红起来,觉得很不好意思。后来他看到他的老师在引用史书的时候一字不漏,你也记得那么熟啊,他就问他老师说,为什么我博文强记就是玩物丧志,你记得一字不差就不是玩物丧志?老师就跟他讲了,说我记得熟,是自然而然记得熟,你记得熟是勉强的,而且是以这个来炫耀别人,你是不是真懂?那是有问题的。 大家听懂了吗?也就是说,我打个比方,比如说像现在,有人背一段《中庸》,背得很熟,你背熟了,跟因为你懂了,服膺这个大道,而自然而然就记起来,这是两种境界。背熟了,可以跟人家说我背过《中庸》。背过《中庸》,跟真的能够身体实践《中庸》,是两件事。所以我们学儒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记诵经文这是基本功,记诵经文的目的不是为记诵而记诵,很多人是为了记诵来跟别人炫耀,这样就已经完全背离了学经书的目的了。 像我看到很多家长,说你看,我们小孩已经背过《论语》了。我在这儿告诉大家,背过《论语》,跟你能够身体实践《论语》是两回事。很多人背过,背过了,说你看,放录音带给你听。但我在这儿告诉大家,背过了,跟背下来就是不一样;背下来,跟你真的能够这样做,又是另外一个境界。所以说很多人是用他的小孩记诵经书来炫耀,跟我们读经的目的是背道而驰啊! 我们读经的目的是什么?是我把它背下来,这是基本功。然后第二招,我背熟了之后,我才可以随时随地去细思、去深思、去精思经文的义理。等到我融会贯通了,吃透了经文的义理,进入第三阶段,我自然而然心悦诚服,说太有道理了,我自然会把经书中的义理作为我立身行事的准则,这样大道跟我们个人才能融汇一体,这样才是记诵的目的啊! 这就跟我们刚才讲的,明道先生讲的“修辞立其诚”一样——有的人修辞是在修饰言辞,让它更好看而已;人家这是修省言辞,就是要检查自己,是不是言辞就是我们内心的真意,这差太多了!所以说,记诵博识,你同样会背,但不要舍本逐末,你应该是把经书记诵下来,是因为我对大道了然于心,自然而然经书就背诵出来了,不是为记诵经书,拿我会背很多东西来炫耀,这个就叫作假,是吧?所以明道先生说“记诵博识是玩物丧志”,这个大家要记清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