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讲《近思录》:康熙推崇朱子学 开创百年盛世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25 腾讯儒学 朱高正 参加讨论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导读第一 之三:康熙推崇朱子学 开创百年盛世 《近思录》这一本书虽然说是朱熹和吕祖谦两个人合编的,其实真正的主编,用力主要是以朱熹为主。那朱熹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我想大家也应该要了解一下。 朱熹因为编了《近思录》这一本书,就被公认为是集理学之大成。为什么?大家想想看,周敦颐,叫濂溪先生;然后,两位程夫子,一般来讲,他们常年居住在洛阳;再来,张载是关中人,我们所讲的濂、洛、关、闽四大派——“濂”就是指濂溪先生,“洛”就是指两位程夫子,“关”就是指张载,“闽”就是指朱熹的闽学——朱熹的闽学就是集濂、洛、关、闽之大成。 其实在朱熹之前,朱熹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就是杨时,也就是龟山先生。大家都知道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典故就是杨时跟游酢两个福建来的学生,他们本来是拜程颢当老师,那程颢去世了,他们又再去跟程颢的弟弟也就是程颐拜师。他们第一次去拜师的时候,刚刚到程颐的家,程颐正在那里午休,闭目养神,他们不敢打扰老师,两个人就站在旁边,站了半天,老师醒来,张开眼,说:“啊?你们两个还在这里啊?天色黑了,明天再来吧。”他们两个要回去,一看,外面积雪已经高达一尺了,这叫程门立雪的典故。这两个学生,游酢跟杨时,尤其杨时后来回到福建之后,像东林书院就是杨时创办的,那时候可以说,整个东南的理学的正宗就是杨时。其实在杨时就已经开了闽学的先河,所以说我们讲“濂、洛、关、闽”,原来的闽学就是指杨时,但到朱熹这时候把“濂、洛、关、闽”全部都统合起来,集大成,这就是朱熹。 朱熹 朱熹在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到底是怎么样?这个有需要跟大家说明一下。大家知道朱熹,他祖先是在婺源,后来搬进福建,他是在福建出生的,后来终老在福建。朱熹他是很不得了的人物。上个世纪有一位很有名的国学大师叫钱穆,宾四先生。钱穆他怎么说,你知道吗?他说:“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除了孔子与朱子以外,想不出第三个人。”这样大家清楚了吗?也就是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前有孔子,后有朱子。 大家如果有到孔庙看一下就知道,在孔庙的大成殿——就是供奉孔子的正殿,在大成殿里面供奉的孔门十哲都在那里头,包括后来的孔子的孙子子思也在那里头,孟子也在那里头,朱子也在里头。在孔庙大成殿,战国时代以后的人,就只有一个,就是朱子,没有第二个。为什么?原来是康熙皇帝在康熙49年,正式把朱子的神位供奉进孔庙的大成殿。这个大家就觉得奇怪了,为什么康熙皇帝后来被追尊为“清圣祖”,他不把别人供奉进去,就独独把朱子供奉进去?我在这儿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事。 康熙皇帝读书图 有一位历史学者叫陆宝阡,他是在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历史的,今年也应该有90多岁了,他写了一部书叫《清代思想史》。他在《清代思想史》里面第二章写得最清楚了,我要把陆宝阡的背景跟大家介绍一下。陆宝阡,他是牟宗三的学生,他笃信阳明学,大家要搞清楚,牟宗三本来就是笃信阳明学,陆宝阡是跟牟宗三学习的学生,但陆宝阡在《清代思想史》第二章里面写得这么清楚,他写了一段话,我摘录给大家听听,他说:“同样是中国这一块土地,同样是这些百姓,怎么在明朝末年搞得分崩离析,而满清入关之后却可以开出康、雍、乾百年盛世?”他在问这个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我告诉大家,陆宝阡他研究的结论是这样?关键人物就是康熙皇帝。他说康熙皇帝从小的时候,就受业于一个老师叫熊赐履,熊赐履他本身就是一个朱子学者,从康熙还不到10岁的时候,就一直用朱子学来教导康熙皇帝。等到康熙都已经20多岁了,这个熊赐履老师也老了,就换谁来?就换了另外一个也是朱子学的大家叫李光地,李光地是来自于福建泉州的,安溪人。所以说,李光地本身也是朱子学的。陆宝阡在他的书里面说,因为康熙皇帝从小到大都一直接受朱子学的教养,所以他在决定国家大事、在用人,都严格遵守朱子学,所以才能开出百年盛世。这样大家清楚吗?所以说康熙皇帝因为这样,你看看他可以成就多大的功业?统一了蒙古,把葛尔丹都处理了,然后统一台湾,把三藩之乱都平定了,可以说古往今来事功建立得最大的就是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就在康熙四十九年才下定决心,把朱熹的神位放进孔庙大成殿里头。一放进去之后就编了《朱子全书》,那么在《朱子全书》要出版的时候,康熙皇帝亲自为《朱子全书》写了一个序,大家看看康熙皇帝怎么评价朱子的?他说:“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学之传,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可以说康熙皇帝把朱夫子推崇备至——“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学之传”,也就是说朱夫子他可以集诸儒之大成,把千百年已经断掉的绝学又把它接上来,然后“开愚蒙”,替这些老百姓立下“亿万世一定之规”,这个可以说康熙皇帝把朱熹推崇备至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说,康熙皇帝是这样来肯定朱子的。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