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十四期之三:不孝忘身是最大的缺德


    李山:不孝忘身是最大的缺德
    我们来看这个《论语·颜渊》篇。
    我们看原文,说“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以及其亲,非惑与?’”樊迟,孔子的学生,在舞雩,舞雩是一个典礼,孔子参加,他带着学生,樊迟跟着去了,然后受了什么感发,受了什么感触,就说,问了三件事情,一,如何崇高我们的德行?让德行高起来。第二,如何修,就是杜绝我们身上的奸邪现象,不好的现象。“慝”就是指奸邪。那么如何明辨是非,不糊涂,“辨惑”。
    然后孔子回答说好,问题好啊。然后就说什么叫“修德”,先事后得,做事先讲究做好了这事再讲究收入,再讲究自己的报酬,这就是“崇德”。当然说我们不能反过来说“崇德”就是这件事情,不是。
    接下来就说“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这个“其”就是“己”,甚至可以读成“己”,就是我们整天要指责自己身上的坏,不要议论别人,那么别人也就不说你的坏话,这就是“修慝”。
    接着下边我们要讲的“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一朝之忿”就是情绪失控,就是什么,就是血气做主,这个时候就叫“一朝之忿”,法律上有,法律上这叫什么,叫“激情杀人”,杀人有谋杀,有过失杀,还有激情杀,就是因为几句话被人惹恼了以后,被人触怒了,触怒了以后,随便抄起个什么东西朝人脑袋上砸,激情杀人,这就叫“一朝之忿”。注意,“忘其身”,就是忘了自己的身,连累了自己的亲人。首先,你把人打死,你也跑不了,最后人在古代被砍头,被绞死,但现在是被枪毙,或者给你打针,麻死你。
    那么你这个“身”保不住了,注意(这个)涉及到儒家,儒家对这个“身”是很在意的。我们看宗教,看哲学,人生哲学,我们这个“身”,我们这个肉体,怎么看待它?不同的哲学流派,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看法,你比如佛教把它视为一个臭皮囊。那么儒家它不是说这么看,它认为我们这个身需要“修”,我们身上存在着毛病,需要“修”。
    另外,孝悌观念里边有一条很重要,就是这个身体严格的说不属于我们自己,属于吾史以来的祖先系列以及未来。你在你的家族延续中,你只是一个环节,你把这个身体废了,废了以后,你对你的祖上是犯了罪,所以一个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毫发无损的来,我们生下来以后,你脑袋、屁股都全,你死的时候你缺一块、掉一块,你怎么见祖宗,按照古人来讲就没法见祖宗,你忘了这一点就是不孝。
    另外,你连累你的亲人,你要知道一个小伙子,长这么大,二十锒铛岁,爷爷奶奶可能都在,姥姥姥爷可能都在,那他不知道是谁带大你的,如果是爷爷奶奶带大你的,好,他们一听说你有这个事,好,先吓个半死,先急个半死,甚至有时候老命都丢了。姥姥、姥爷也是如此,你爹妈更不用提了,养一个儿子白瞎了,瞎耽误功夫,养了你二十。你这就是缺德!所以这个坑了很多人,这就是“以及其亲”,这不是人生大糊涂吗?
    什么叫“人生糊涂”?我们看这段文字,实际上已经提出来了,情绪做主,气魄担当是人生最大的黑暗。
    人,人是什么?人你得用你的人格控制你的动物性,情绪这种东西,我们曾经讲《中庸》的时候讲过,是人类必多于动物的,但如果情绪乱了套,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你是失败的,这就是那句话:“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什么叫“自胜者”,“自胜”什么?就是控制你的情欲,说欲望,就是被人家说两句不好听的话,这个当时就发怒,这也是一种情欲,情欲发作,你做人失败,你缺乏主体性,你缺乏品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