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十二期之十二:秦始皇“书同文”值得肯定


    李山:秦始皇“书同文”值得肯定
    接着下面,实际上孔子这儿捎带一句说有这么一种人,他下边说的是什么?“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你没有天子之位,你不议论什么礼仪该兴,什么礼仪该废,你也不制度,就是给国家规定,规定一些度量衡,一些通用部件的尺寸,你没有这个权力,你没法定这些东西。也不考文,这个“文”就是考证各种名教,各种名称,比如过去叫北京,北京最反感的就是国民党都城建在南京了,把北京不叫北京,叫北平。这个政府才能这么做,说我们几个捏吧捏吧给北京新起个名,你起你自己叫行,别人没有人听你的,这就是不考文。
    的确在有些方面,国家有些制度方面是要由权威人士来确定,有这样的。就孔子这样说,中庸这样说,不能算他错。但是这里面也可能有一种倾向,就是说你没这个身份你就不应该提主张,好像不是,实际上这个话是上下文约定的,他并不是有意提出这个来压制那个,不是。他是在讲有的时候我们要改善这个社会,我们应该有一种权力。
    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句话给这个文字引来很大的麻烦,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车同轨,书同文”是秦朝做的,是秦朝这样做的,五尺道,一直到汉代,修到云南昭通,修到贵州,国家要设立。车同轨,你不能像阎锡山似的在山西,为了搞封闭主义,干嘛呢?他也是地方保护主义,他把铁道修窄一点。这个大一统的国家反感这个,坚决反感这个。
    另外书同文,李斯作大篆,干嘛?统一六国文字,你文字如果大家都不认识了,那肯定麻烦了。现在书同文这点,我们这么大国家,我们汉民族,咱们不说其他还有很多兄弟民族,满足、蒙古族等等,这个文字,因为地方太大,方言太多,你到广州去,你到福建去,他们说闽方言,他们说粤方言,你根本没法交流,但是文字可以保持很深,一统,甚至文字是抽出了中国,在新加坡、日本很多国家,马来西亚流行、通行的汉字。有的时候我们跟日本一些人用汉字可以交流,用书写可以交流,这就是当秦始皇他们统一天下以后做了这个事值得赞同,值得什么?值得肯定的,那么大的地方,我们的汉民族也好,还是中华民族也好,有很多方言的区别要用文字。另外,地方大了以后,你不能搞地方保护。
    “行同伦”。注意,这是风俗,实际上儒家教诲,儒家强调这一点,大家同样接受同样的教化,我们的行为都是朝一个好的方向努力,这就是行同伦。
    所以有人说根据前边两句,书同文,行同伦,这是秦朝以后的文字,你再看很像,但是行同伦,秦朝没有这样说过。也做过一些整纪风俗的事情,秦始皇也做过,比如他到了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这一代,因为当年越王勾践的时期,就说这个会稽山上,男女可以到这个山上,自由男女结合,秦始皇去了就在那儿放一块碑,说以后不许这么做了,不文明,不雅观。他也有这方面的努力,但是跟车同轨、书同文还是不一样,车同轨、书同文在文献中出现了,行同伦,以我这种浅薄的知识我似乎还没找到。这是个问题,有些学者就说“今”字在这儿不当现在讲,当将来讲,当假如讲,就是悬设一种未来的语气,这样的话也能说通是什么,就是说秦始皇在某些方面他遵行了一些儒家的文化,所以总而言之这个问题,要先把它放这儿,先放这儿,因为先秦的文献有这样一个特点,它是在不断地流传当中有所增有所损。像《孙子兵法》,后来“用间”,用间谍那一篇,里边有苏秦。我们知道孙武子是春秋后期的,苏秦是什么时期的?苏秦都到战国中期了,他们差百年以上,两百年的时间,这是后人在增。这不妨碍这本书,主要思想就是孙武子。这是个文献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