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晋如说儒》第七讲之六:孔子一生抗拒天命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晋如说儒》第七讲之第六节:
    孔子一生都在抗拒天命
    
    孔子圣迹图
    我们再讲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如何来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
    启蒙运动提倡的三个所谓的普世价值,我们前面用了四讲对它进行了反思,剥去了它的画皮,那么这三个所谓的普世价值就是自由、平等和博爱。
    按照约翰·密尔的《论自由》,他的观点,所谓的自由其实是讲的“群己权界”,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它各有各的权利,各有各的权利的边界。这才是自由,这就是儒家所讲的絜矩之道。
    博爱的说法,墨家是最高倡导者,他的说法是违背人性的,是没有办法实行的。而且越是讲博爱的人,他越对这个社会充满仇恨。儒家是要区分贤与不肖,要分别亲疏的,你不能够以同样的爱对待所有的人。所以博爱以后,如果一个社会实行博爱,一定是伪善大兴,狠斗私字一闪念,每一个人都说假话,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谎言当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广场大妈,那种诬陷小学生的那种摔倒地的老太婆,还赌咒发誓说自己如果说干这样的事情要死全家,她们为什么谎言能够连珠炮似的出来,就是因为她们在年轻的时候,她们接受的都是这种博爱的教育,这种违背人性的教育,所以她们从小就学会了大讲谎话。
    保大家、舍小家的理论盛行的时候,就是人类最不自由、最受奴役的时候,只有差等的爱,才是符合人性的,才是简便易行的。
    那么我们讲平等,平等是完全不符合生物学常识的一种说法,它也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是完全相背离的。所以,启蒙运动所提倡的这三个东西,都是非常有问题的。
    莫泽尔说:“任何形式的宗教启蒙和政治启蒙,只要在世俗生活的目前的教育状态中夺走了人为了安慰、光明、支持与和平而需要的东西,或者只要希望向人提供他的智识和理解的能力无法加以利用、采用和操纵的东西,就是欺骗、诡计和狂热,就是对人的背叛。”所以莫泽尔看得非常清楚,那些启蒙主义者本质上是一种野心家,他们要去煽惑,要去欺骗,要去用狂热的语言去蛊惑大众的一群野心家。因为,他们带来的启蒙都是违背人性的,人性所需要的那种向上的、光明的力量,用以支撑自己生命的那种力量,宗教的安慰这些东西全部被他们剥夺走了,他们所带给人们的,恰恰是人无法自我加以利用、无法采取使用、无法操纵的东西。比方说我们在大家都饿着肚子的时候,却要求去解放全人类,这就是启蒙。
    “启蒙精神以‘敢于知道’作为口号,欺骗说每一个人在心智和性情上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依赖的,却不知道人性是复杂多形的,中下之人,根本不可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东西,不单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此,甚至于就是爱,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去爱的能力的,也不是所有的人他的生命之中都有爱情的。爱只有说有能力去爱的人,他才会有。所以,让这些根本没有足够的理性的人,没有足够完善的性情的人,去掌握话语权,他们享受跟圣、哲、贤、士一样的话语权的话,必定是以巨大的数量去控制质量,从而导致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彻底堕落。
    我们有一位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的,其实这个人根本不能算是儒家,就是梁漱溟。梁漱溟的学问是非常糟糕的,他自己说,儒家的经典他只读了《四书》,《五经》都没有读过,怎么可能能够理解儒家思想呢?梁漱溟的学问底子是佛学,他的所谓的儒家实际都是在佛学的底子上讲的儒家,所以也就注定了他的晚年非常有问题。我的老师,也是我心目中当代唯一的国学大师龚鹏程教授,他写了一篇文章剖析梁漱溟晚年的自我迷失,他这样说:“其号召知识分子下乡,固有启迪导引乡村居民之宗旨,实亦同时在进行知识分子的改造,故云:‘我们自始至终,不过是要使乡间人磨砺变化革命知识分子,使革命知识分子转移变化乡间人。最后二者没有分别了,中国问题就算解决。’所谓以乡村人磨砺变化知识分子,即是改造之意。他理想的人格典型,显然是既拥有知识和观念,又能切实体验生活、扎根于泥土里的。这种想法,本身便是以传统知识分子仅居上层为耻,才会发生的”。中国传统上,读书人,他是不干农活的,他做了士以后,他就要专心读书,他就是要做教化的。所以当时孔子的学生樊迟问孔子,怎么样种地啊?孔子说“吾不如老农”,我怎么样种菜啊?“吾不如老圃”。等到樊迟一出去,孔子就感慨,“小人者,樊须也”。龚老师认为“后来梁漱溟会赞成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让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深入社会’、‘体验生活’,萌蘖之渐,其所由来者远矣”。龚老师接着说,“然而儒者之所以可贵,岂在与农民打成一气乎?孔子虽少也贱,故多能而鄙事,但曰‘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儒者因讲实践、讲对世界的直接参与和改造,竟走向以儒者身份及价值为耻的境地。放弃本身教化社会、启迪民众的职能,转而向工农大众学习,接受乡民之磨砺变化,或许另有理据可说。但对一位向往孔子教化之国度、秉持儒家价值理想的人来讲,显然悖反他自己,也背离了孔子”。龚老师这番断语下得像老吏断案一样那么地清楚明白。梁漱溟晚年的这种转变完全背离了孔子,也背离了他所宣称的儒家。所以他的思想来源也是从启蒙运动当中来的,启蒙运动就抹杀了标准,以恶为美,不但会让庸众走向盲目,走向虚假的理性,也会让一部分没有古典修为的知识精英走向盲目,走向无理性。
    
    孔子讲学图
    所以我们懂得了这些东西,也就明白,孔子所讲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圣人洞察人性的平实之言。严复在国子监做了一个讲演,就专门谈这句话,他这样解释,他说,民的本义是“冥”——昏暗的冥,是“盲”——就是那个眼睛看不见的盲,是“瞑”——眩瞑的瞑,头晕的那个瞑。他又引用《荀子》里面,《荀子》有一篇文章叫《礼论》,他讲《礼论》里面,荀子讲人有礼就是士君子,无礼,那就是民。证明在先秦时候,我们讲民,很多时候指的是一切氓庶无知者,就今天最恰当的翻译就是庸众。所以孔子这句话,是一个绝对的真理,是一个客观真理,因为无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种族,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文明,总是蒙昧无知的人与程度不及的人占据多数。
    严复又说,我们必须要解释“可使由之”和“不可使知之”的“之”究竟是什么意思。他认为是涵盖了道德、宗教、法律这三者的代名词,从道德上来说,他说小孩子饿了我就要吃奶,但是这个小孩子难道他心中就有一个“我要让自己的身体茁壮成长”这样的一个理性在前面吗?没有。燕子垒巢,垒巢是它的本能,难道它垒巢的时候就在想,我一定要保全我的种族,我要让我们燕子家,我们要开枝散叶——广东人经常说的,我们要开枝散叶——难道有这个意思吗?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从宗教上来说,世界上一切宗教,不管它是正宗的宗教还是那种邪教,都一定是全从你要信仰开始,不是从你去懂得它、辨析它、分析它、论证它开始,你如果从这个“之”就是懂得、分析、论证这套东西去开始的话,你永远不会有宗教。从法律上来说,他说那种风俗比较好的国家,老百姓就离法律很远。那么如果说一天到晚打官司的这种国家,老百姓是最难治理的,所以它的老百姓的品德也都是不好,人心比较浇薄。所以我们看,中国的一个法律的断案,有一个人,他的车开在前面,有个老太太倒下了,他下车,去扶了那个老太太,结果法官判,现在没有证据证明是你做好事,就是你撞的,所以你必须赔钱,所以现在导致什么?我们人心浇薄,谁也不敢去扶老太太,只有小学生才去扶,那么扶的结果还被老太太所诬陷。所以严复说,从这一点来说,即使是法律,对于老百姓来讲,也只能够是去引导他们,去指导他们,不能够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法律。否则,他说,何以会这样呢?因为老百姓懂得了以后,也就是朱一新所讲的打通后壁以后,它会怎么样?国家会大乱,根本不可能治理。
    那么严复的这个解释我认为是无懈可击的,我完全赞同严复的解释,但是我总是认为,严复的解释呢,尽善未尽美。为什么说尽善未尽美?因为我认为,孔子固然是深深地懂得人性有差等这样的一个客观事实,但是如果只是一句深刻犀利的陈述,不足以表现孔子的人格的伟大,所以我对这句话的标点,我把它标点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后面是一个感叹号,而不是一个句号。为什么要加一个感叹号?这是因为,孔子尽管知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一个命定的现实,但是他终身不息地去抗拒命运,他终身不息地去通过教化,希望蒙昧无知之民也能够变成彬彬君子,百折千回,不知老之将至,所以他想以一己之力去抗拒天命,想以一己之力,让老百姓都变成君子大人,因此,这个感叹号隐藏着的是孔子对于天命的无奈、愤激和感慨,隐藏着他对于人群的深深的爱。
    孔子去见老子,向老子询问礼的问题。老子说,你所问的人,其人与骨,与他们的骨头都已经朽坏了,我所能告诉你的,你去掉你的骄傲和你的多欲,你欲望太多,他说这些对你的人生都没有好处,这是我所能告诉你的。出来以后,孔子的学生就问他,你见到老子,你对老子怎么看?孔子就说,鸟,我知道它能飞,这个兽我知道它能跑,鱼我知道它能游,天上飞的我有办法对付它,地上跑的我有办法对付它,水里游的我也有办法对付它,老子就像龙一样,不可琢磨,我不知道如何去对付他。老子为什么会说孔子骄而多欲呢?骄傲而有很多欲望呢?孔子是一个非常恭谦有礼的人,这个骄傲不是指孔子对他人的骄傲,而是指得是孔子以及孔门的弟子、整个儒家那种高贵的悲剧情怀,面对天命的骄傲。这种骄傲,不是在社会上蔑视习惯的礼数,不是没有礼貌,而是骄傲地面对自己的存在,面对自己的命运,所以儒家的思想是信命而不认命。所以孔子的伟大、高贵之处,就在于他像一位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一样,即使明知命运无法逃脱,还要不息抗争,用自己的抗争在历史当中留下永恒的光亮。
    好,我今天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腾讯儒学版权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