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晋如说儒》第十讲之三:拯救人心根本方法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晋如说儒》第十讲之三:拯救人心根本方法
    
    拯救人心根本办法
    下一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第三章和第一章是相呼应的。第一章讲了,做卿相大夫,要以德服人。第三章强调你在实行政令,你在统治群氓的时候,如果说你依赖的、凭借的是政令,是刑罚,严刑峻法谓之“刑”。当然在《论语》当中,“刑”有时候它又是一个通假字,通一个有土字底的“型”,这里面就是用“刑法”的意思。
    如果说,这个“道”呢是一个通假字“引导”,就是一个“导”,我们的正体字,就是在“道”下面加一个“寸”,现在的简体字已经看不出它和道之间的关系,所以它是“导之以政,齐之以刑”。如果说他光是用政令去指挥民众,又用刑法来作为一个裁定标准,那么民众呢,他会小心地去不触犯刑法,但是他也不会有廉耻之心。不会有廉耻之心这一点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法律一定会是滞后的。普通的人,他一旦没有廉耻以后,他会想尽办法去钻法律的空子,那你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孔子很早就知道,光是有法令,光是有严刑峻法,这是不行的,那么要靠什么呢?
    接着他讲,“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对民众,用德行来加以引导,用礼数作为衡量的标准,衡量他们行为规范的标准。那么这些人呢,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每个人都彬彬有礼,非常地恭敬。“格”(kè)是“恭敬”的意思,这里面的“格”是一个通假字,通竖心旁的“恪”。当然前人有很多的对于这个“格”的不同的解释,我认为解释成“恪”意思是最通的。
    法律,在今天,很多人会特别地愿意提倡,与法律有极大关系的一个词就是“制度”。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制度问题,只要我们的制度改了,马上就太平盛世。大家知道,《春秋》里面有一个三世说,哪三世呢?最好的时代叫做“太平世”,其次呢叫做“升平世”,比差的时代呢叫“据乱世”。我们广东梅州出过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近代一位大诗人——黄遵宪。黄遵宪就有一句名言叫做“太平世必在民主”。所以黄遵宪是当代中国的这些“民主控”的先身。他们认为我们中国只要照搬美国的民主制度,马上就进入太平之世。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非常浅薄的。
    我这几天在为我和我导师我们共同编选的一部书叫《百年文言》,做最后的工作,补选一些文章。那么我就翻看1916年的《清华周刊》,当时清华是一个相当于中学的这么一个学校,它是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周刊》它有国文课,国文课写的都是文言文啦,那么就是当时的13、14岁的学生,他们写的文章,今天的绝大多数的古代文学的教授是写不出来的。那其中就有一位先生,好像是吴景超先生,那么他后来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科学家。吴景超先生就写了一篇作文,其实就是作文了,但是是非常好的文言文,就是讲“论中国该不该实行联邦制”,最后他得出来的结论是什么呢?他说中国现在的根本问题是在于绝大多数人不讲道德,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你只要人心变坏了,再好的制度也没有用,联邦制也救不了中国。那么我就很感慨,当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他这样的见识是跟他同时代的那些五六十岁名满天下的所谓的大学者无法望其项背的。美国的情况,它的制度的形成是依赖于它的文化传统,是依赖于它的国民性的。没有一个国民性作为根基,没有教化作为前提和保证,民主只能是空中楼阁,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第一章和第三章都是在强调道德人心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可以跟《大学》开头所言相参照。《大学》开头说什么?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什么是“本”?德,教化,国民性,这些东西就是本,制度、法律,这些东西就是末。“礼”是本;“刑”,惩罚这些东西就是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