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晋如说儒》第十讲之十五:儒家历史观终极价值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晋如说儒》第十讲之十五:儒家历史观终极价值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古代的那个车,它大的车前面是有一个横木,小的车呢是一个独的一个木头,这个木头前面是弯曲的。那个横木的呢叫做“輗”,弯曲的这一样一根独的木头呢,叫做軏。那么如果说没有这样的东西,前面的牛、马就没有办法拉住车了。所以它就像人的诚信,像人生在世是以诚信为本。一个人他说出来的话都不算数,你都不知道怎么样说他好了,“不知其可也”,你不知道怎么说他好了。所以孔子他是一个非常擅长用比喻的人。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段呢,首先表达了儒家的历史观。儒家历史观它既不是一种历史的不可知论,神秘论,它也不是一种认为历史有一个明确的规律。儒家的思想它是认为历史有一个终极的价值,认为历史有一个基本规律和认为历史有一个终极价值,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说我们认为历史是有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都不能够撼动的,那是一个什么结果呢?就是说这个规律本身就成了上帝了,那还要我们人有什么作用呢?就没有作用了。你只能够顺应这个规律啦。那你所有的人,你的所有的一切行为,只要被认定为我不适合这个规律我不符合这个规律,那你就是反动派,你就要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面去,所以这是严重妨碍了社会每个个人的自由,这种历史观是非常可怕的。
    而认为历史是有一种终极的价值,那么你任何一个时代也不能偏离这个价值,你一旦偏离这种价值以后呢,那你就是要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的。那么这个价值是什么?对孔子来说这个价值就是“仁”,你这个政权如果实行的不是仁政,那你就不是一个好的政权,你这个君主就不是一个好的君主。
    
    儒家历史观终极价值:仁(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仁”是要具体地通过“礼”来实现的,所以孔子在这里面谈到了礼,子张问的问题问得也很好,说我们怎么会知道十世以后的事儿呢?这个“世”在古代有好多种解释,一种解释呢就是十二年为一世,还有一种是三十年为一世。这里面指的是每个朝代的更换,我们这个朝代,下一个朝代,要到十世那么远去,难道我们都能够知道吗?孔子就告诉他,变中有不变,不变的就是那个历史背后的永恒价值,就是“仁”,那么它具体的实现路径则是“礼”。
    殷商之世,它是延续了夏礼,对于夏礼有一些改变。这种改变呢通常是两种方式,一个就是把它过于烦琐变得简化了,这叫“损”;还有一种呢是把它不足的又附益上去,这叫“益”。整个的历史都脱不开“因”、“革”、“损”、“益”这四个字,“因”是继承,“革”是彻底地改变,“损”呢是汰除多余,“益”呢是附益加上去。所以殷商它是继承的夏礼,有所损益,我们是可以通过文献记载来知道的。周代,周朝又沿革了殷商之礼,它有所损益,我们也是可以知道的。而周礼在孔子看来,已经是非常地完美了,那么有人能够继承周礼的,他不管做什么损益,他最终不会损害到周礼背后的那个基本的价值观,所以这样的即使是百世,我们也是可以预测得到,就是历史的发展一定最终要回复到它的基本价值观来。你违背了这样一种价值观的政权,哪怕你再有气焰,你再横行一时,你最终还是会被人民推翻。这个是孔子所讲的意思。
    本篇的最后一章。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这章呢,把两个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为什么?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孔子在这里面用了一个《诗经》里面的修辞手法——“兴”。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兴”是要说乙这件事,先说甲,由说甲来引出说乙。我认为这两句就是一个用了起兴的手法。
    世上有没有不祭祀自己的祖先的人呢?应该说是没有的。所以孔子就说,不是自己的祖先你去祭祀他,这样的人是非常卑贱的,很谄媚的,这种人是不存在的。但是孔子就是要举这样一个不存在的事实来起兴引逗出下面的这一句:“见义不为,无勇也。”一个人你见到符合道义的事情,你就要去做,这应该是你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才对。如果你不去做,那你就是缺乏勇。
    所以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法一用,所以这两句,它的意思就比较地深刻了,它就会让你印象比较深刻,这是孔子用的一个修辞手法。孔子他在后面还有很幽默的地方,他种种的这种文法的运用,这个不是你光是从义理上你能够解释得了的,所以这个是叫做“辞章之学”,你要从辞章的角度去理解他。所以你有时候理解古人的一句话,你是从训诂上理解,从考据上理解,有的是从义理上理解,这里面要从辞章上理解。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徐晋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