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九:孔子为何最推崇周礼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25 腾讯儒学 徐晋如 参加讨论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九:为何必须崇尚周礼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里面大家要注意一个词——“文献”。我们平常现在说“文献”——我本人呢毕业于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我的专业就是研究古典文献的——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献基本上只是指“文”的这一部分,而古代所谓的“献”指的是贤人,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活字典,这个地方的非常有名望的这样的人,称之为“献”。其实古人是很重视文献之学,由此产生了叫做“征文考献”这样的一个说法。又由此产生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叫做“掌故学”。我都是听老一辈的人跟我讲了很多很多的故事,讲了很多很多前朝的典章制度,讲到了他那个时代所见到的很多东西,这东西把它记下来,这个就叫做掌故之学。 孔子致力于恢复周礼(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近代有一位著名的词人、文物收藏家叫张伯驹,他打成右派了,那么他到长春去,他就跟长春当时跟他一起发配到长春一起的这些右派朋友,都是著名的文人,大家一起交往。张伯驹说好,我们到这里面来,倒霉也倒霉到头了,好,我们大家一定要让自己开心,让自己开心,我们要做几件事情,一个是平时我们大家要多做一些游戏,做游戏呢,比如说我们要打诗钟、写对子、作诗,我们还要搞学问,别的学问没法搞了,我们就做掌故之学,每一个人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你要跟人谈,然后把它记下来,那么后来就编成了一本书,叫做《春有所谈》。这本书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书,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去读一读。 孔子呢,他对于古礼很向往,他很想研究,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整个中国已经有了两三千年的文明史,他很想知道前朝的礼是怎么样产生、怎么样运作的。在当时,周天子就把夏朝的后人封在杞国,把商朝的后人就封在宋国。孔子就专门到杞、宋这两个国家去探访记在竹帛之上的这些文字资料,去征询这两个国家的老人、贤人,想知道古礼。可是他没有找到,到了宋国只得到了《坤乾》。所谓《坤乾》就是商朝也有《易经》,叫做《归藏》,《归藏》的存留。 孔子感慨说,我能够讲一讲夏朝的礼,但是我没有办法从杞国得到验证,我也能够讲一讲殷商之朝的礼,但是我也没有办法从宋国得到验证,为什么呢?因为文献不足,如果文献足的话,又有完善的文字资料的记载,又有这些贤人他们能够跟我讲清楚这些掌故,那么我就能够去印证。 孔子在这里面实际上隐含着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们现在之所以要用周礼,要崇尚周礼,就是因为夏礼和殷礼已经“文献不足征了”,不足以去印证了,而周礼是可以印证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崇尚周礼。 (作者:徐晋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