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七期之十五:民富才是最终的富


    主讲嘉宾: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山先生
    明德讲堂第七期之十五:好政府不应与民众争利
    接着就说要治国先齐其家,下面就说平天下要治国了,实际上道理没有什么延伸,只是说法不同而已:“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什么意思?就是上面怎么做,下面就怎么做,上面尊重老人,下面就孝悌;上面尊重长辈,民众就兴悌道;上恤孤,抚恤弱势群体,老百姓就不会背叛你。所以“君子有絜矩之道”,絜,测量,矩,方的,也就是基本规矩。什么叫基本规矩?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说来说去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叫絜矩之道?就是孔夫子所说的,自己不愿意的东西不要推给别人,你不愿意受贫穷,可你把很多钱贪污了,导致很多人贫穷。医疗保险没着落,教育没着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絜矩之道,文字也不难,就是左边不愿意的东西不要放在右边,也就是说不要把不愿意的东西往外推。这就是絜矩之道。这是讲平天下和治国。
    下面的内容向外推衍了,我们来看这段文字:“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这是西周后期的作品,这是骂周厉王的,托言周文王骂周厉王说当年殷商王朝没有丧失大众,它也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我们周家应该有鉴于殷,他们是怎么丢了命的,使我们获得天命的眷顾长久一点。
    这句话讲的是:“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政治的“政”字,政者,正也,就是引导民众走正确的路,就是政治。我们知道希腊语的“police”来自于希腊城邦,“police”就是“堡垒”,堡垒的事儿就是政治。注意西方人把“政”定义为事情,而我们则定义为正确。实际上什么是正确?德,还是明明德。
    然后说:“有德此有人,有才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一个政治家,有德行你才能黏附住人,有了人就有了土地,有了土地就有财富,有了财富就有国家用度、国家支出,哪个是根本?注意这里仍然谈本末问题。德是根本。这个话虽然两千多年前说,仍然没有失去它的现代价值。西方有一些国家民主选举的时候,都是展现自己德的那一面:我上了台以后怎么样,能说会道的就上来了。但是我们透过这个东西,西方老百姓不也追求的是政治的德吗?所以克林顿在德行上出了问题以后,美国人也是不干的。所以它是一个“恒道”,这儿仍然是它的现代价值,一个执政的阶层还是要多讲德行。萨达姆第一次海湾战争没觉得怎么样,又过了十年,第二次海湾战争之前的十年,你看他多横,国民自卫队整天向他效忠。真效忠吗?看起来不像。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大家脱了军装就跑,谁心里都有杆称,给你卖命值吗?这就是你积不积德,总有那么一天,会秋后算帐的。实际上萨达姆被秋后算账了。
    所以这是:“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一个政府整天跟民众争利,这是古代最反感的。当然我们说今天的政府跟古代不一样,古代人反对一个王朝跟民众争,民众可以发财的地方,我去做。产盐能卖钱,政府就把它控制了,你要买盐,经过我的允许,向我交钱。与民争利这个事儒家向来反对,认为这是一种“丕正”,像桑弘羊、李林甫,在中国古代,桑弘羊出来就是汉武帝打仗把国库打空了,所以他要捞钱。李林甫也是,唐玄宗搞大势外扩,然后搞些礼仪把国库花空了,当然有人要填这个。你说责任在他们吗?不在他们。但老百姓历来反感这种向民众变相盘剥的人,儒家认为这就是“丧德”。
    儒家有一个基本的经济思想。儒家没有积极的经济思想,但是有一个消极的经济思想,我说的这个消极不是说他怎么开源,这方面没有什么思维,我们称这个是积极的,但他有一个消极的,就是如何藏富于民。儒家在经济学上这一点虽然是消极的,但这是基本的真理,和一个民族的昌盛有关系。都说大河有水小河宽,大河无水小河干,我们要问:谁是大河?从古代来讲,钱拿在政府手里没有几次是好花的,打仗、修长城、搞庆典,当然还有腐败。可是钱要是在老百姓手里,民富才是最终的富,这个大家可以去研究一下历史。所以我们说儒家的德强调的是不要与民争利,这是最大的德。维系民心,你不能总盘剥民众。盘剥民众,民众会恨你,大家谁也不傻。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大学》实际上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