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20:以德取天下更高明


    《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二十:以德取天下更高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和《武》都是当时的大乐。
    这个大乐不仅仅是一首曲子,它是篇幅很长的,又有人唱,又有人演奏,还有人舞蹈,这样的才总称之为“乐”。韶乐和武乐相比,孔子也是非常地知“音”,他一下子就看出来韶乐要高明于武乐。
    他当时听或者观赏这个韶乐的时候,他就说,韶乐是尽善尽美了,没有任何缺憾。而武乐呢,它非常漂亮,非常振奋人心,可是它不够善。为什么不够善?这里面我们要联系到韶乐和武乐它们分别的起源。
    “韶”乐是上古时代大舜的音乐,舜是怎么夺取天下的呢?不是夺取天下,是怎么样得到天下的呢?是因为尧禅让给他的,尧认可他的德行、认可他的治理才能,所以把天下禅让给他,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
    
    孔子闻韶处(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武”是周武王的音乐,周武王是怎么样获得天下的?周武王是通过诛伐不道,认为你商纣王违背了道,违背了天道,所以给你列举了一大堆的反革命的罪行,好,我现在开始征伐你,通过武力去获得天下。当然获得天下以后就偃武修文,把武给停止了,那么开始讲文治。
    但是,孔子就认为,文化的力量,禅让所获得的天下是更加文明的,所以这里面其实隐含着孔子他的一种立场,他是认为通过禅让得取天下,是更加文明。所以以德而得到天下,而不是以武力得到天下,是更加文明。
    所以大家看,为什么司马迁他会在《史记》当中的列传首先写的是《伯夷叔齐列传》,伯夷、叔齐是什么人?他们是商朝的孤竹国的两个王子,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孩子。当时周武王伐纣,他们拦住周武王的马头说“以暴易暴,未见其可也”。我认为孔子的内心,其实是认同伯夷、叔齐的,因为孔子也认为伯夷、叔齐是称得上是仁的最高美德——心之全德。所以这句话,既是孔子对于音乐的一种深切的体悟,同时也是隐含着孔子的一种政治倾向,他是认为改良比革命好,认为通过禅让的手段,通过德行去得到天下,比通过武力得到天下更加好。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这段话是孔子的愤激之词,那么他感慨,当时那些统治者他处于上位却没有施行仁政之心,专断杀伐,缺乏对于普通的老百姓的一种宽佑之心;他在祭祀的时候,他在参与很多的重大的礼仪活动的时候,却缺乏一种虔敬之心,嘻嘻哈哈的;遇到丧事却没有哀戚之容,因为他心本身就已经总是沉浸在功名利禄当中,总是在一些现实利益当中,所以他这样的人的情感已经被彻底地异化了,他异化为非人了。这样的人,孔子说我“何以观之哉”?用我们广东的一句话来解释最生动了——“冇眼睇”,我真是没眼瞧他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作者:徐晋如)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