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九期之一:中庸的概念与《周易》有关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明德讲堂》第九期之一:中庸的概念与《周易》有关
    我们说到时中,实际上中庸这个概念跟《周易》有关。我们知道《周易》有《经》和《传》,《传》的一部分叫《系辞》。在《易传·系辞》里就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君子身上要有装备,但你要待时而动。另外在新出土的文献马王堆帛书说《周易》里边有《二三子问》篇,也说到君子务时,“时至而动……君子之务时,犹驰驱也”。要时至而动,应时而动,这在另一个帛书的另外一篇《缪和》里说“君子时福至则进取,时亡则以让”。时到了,福气到了,取之;没了赶紧罢手。后来延伸成我们说福至心灵,福至心不灵,那就是错过时机了,这是关于时中,这也是支撑我们认为孔子从《周易》感悟中庸之道。接着子思又引一段孔子的话,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是至道,一般人能够理解这个道已经很少了。这个跟论语中这句话是一样的,只多了一个字,民鲜能久矣,这个“能”字论语没有。接着又引,“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道”为什么不行?我知道。聪明人往往做过头,愚笨的人往往又达不到,这就是不能够恰到好处,有的过一分,有的冒一分,有的不及一分,有的过一分。另外说,道不明,我也知道(原因),“贤者过之,不肖不及也”,说贤,刚才说知者和愚者,现在是贤者,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也都是有的过,有的不及。孔子说过“过犹不及”,子贡问咱们现在同学里边子夏和子张谁更好一些?就说子张总是过,子夏总是差点,子贡就说那子张应该更好一点了?孔子说过犹不及。这跟做饭一样,太咸了不行,太淡了也没法吃,口味恰到好处。这个不及跟过是一样的,也就是真理跨过一步便是谬误。恰到好处,这一枪打高或打低都不中靶心。孔子在做人上说中庸之道是好的,下边是狂者和狷者,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都是低于中道而行。中道而行就是该狂(就)狂,该狷(就)狷,该有所为就有所为,该有所不为便有所不为,往往人有所为达不到是一个毛病,有时候能力强,不能够搂住自己,这个也是强者的毛病。所以就会有所谓画蛇添足,画了蛇,觉得时间还有,添点脚,弄巧成拙。这个分寸的把握,火候的把握,说起来容易,到了现实生活当中有些做事多一分少一分,这个拿捏靠体验靠观察,靠经验,所以儒家在这个地方是实践的学问,道理很简单。
    主讲人简介:
    李山教授是启功先生嫡传弟子。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