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张卫东:昆曲是典型的文人艺术(4)


    竹笛加弹拨就是丝竹音乐了,丝竹音乐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当年的北曲弦索诸宫调,北杂剧,我也跟大家谈过了,是用什么伴奏的,琵琶、弦子,是弹拨乐。所以因为它是弹拨诞生的,那么北曲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字多腔儿少。而南曲的特点正相反,字少腔儿多。这就符合了一百五十年割据的精神了,就是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现在还是如此。南方人细腻委婉,善于计算,北方人粗犷豪放,善于野蛮。我这是不褒不贬,各说各的。写文章也是这样,南方人是处处摊摊,小心翼翼,用词用得非常谨慎,就是说不到点上,逻辑思维有多种不同的层次,而且都是组织出来的非常美的句子,但是犀利程度不够。当然鲁迅先生除外,他是东洋学兽医,做过解剖的,所以劲儿足;北方人是信口而出,坦坦荡荡,有时还会语无伦次、大言不惭。你看那做生意成功的北方人都狂着呢:“不要紧,这是我干的,这是我带来的,五百万,六百万,给他!拿走!”到哪儿去逛去都是要多少钱拿多少钱。所以这是一种地域养成的习惯,就是因为这种习惯,才使得昆腔用曲分南北的演唱形式,使得它在表现故事情节以及诗情、人物方面更加完美。
    那么,在明代以后昆山腔的南戏诸部传奇皆可演之,就是各路的声腔都可以用这种文学创作来演。到了明代洪武统治三十一年,建文统治四年,用的是宋濂的徒弟方孝孺治国。这个时候是很礼制的,很有礼法的,要仿照着北宋朝来治。那怎么办呢?科举盛行,文字盛行,是读书人都吸收到政治圈里去了。到了政治圈成了治国安邦的这种政治家,因公务关系就没有腾出多余的时间撰写传奇。而此时撰写传奇的是什么人呢?大部分却是中小路的文人,这些文人撰写传奇自然受到束缚。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制定的法律,就像我们解放初期的感觉一样:爱情的不准写,色情的不准写,反正是粘带色儿的都不能要,扫黄嘛!只能写什么歌功颂德的,对社会统治有意义的,什么为朝廷服务的,为舆论宣传服务的,阐道除邪的,歌颂朱家天下最好的,大朱一统锦山河的,应该是“大明一统锦山河”,正德帝上场念的:“大明一统锦山河”,就是这个意思。
    这时候突然间北杂剧、元曲塌下来了,没有任何人多演唱了。因为像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还有马致远作品,白朴的《唐明皇夜梦梧桐雨》,这些题材都是骂这个骂那个,那是反政府反统治的呀!明朝初年,这些戏虽然不在禁戏之内,但是慢慢地也不唱了。到了永乐十七年以后,定都在北京后的明朝局面又有了改变,这个时候传奇渐渐地发展起来了。元曲的那个形式呢——叫“杂剧”,杂剧的那个形式还有一些文人在写,但质量上远远不及元朝了。为什么不及元朝呢?因为当时的社会制度不是元朝那个样子了。元朝那个社会制度是读书人、有才情的人都在最下等的社会中,所以他们写出来的诗词是最好的,他们写出来的元曲是最妙的。为什么?因为诗要写得好必须得有压力,必须得有坎坷。有了坎坷、压力等等不顺利才是诗眼,元曲的剧作才能写得好。所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元朝的时候,读书人比妓女稍逊风骚;妓女比读书人略输文采。”这是用毛泽东的那个词儿来说这个元朝的现象吧……
    到了明朝就不是这样了,读书人都物有所用了,全都成为政治家了,所以写的东西就不及元朝了。这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宋元南戏,到了元曲以后没有好戏。这个话并不偏执,因为我们见到的《元曲选》和《元曲外编》只是一个万分之一的剧作。有一些作者跟名字都对不上,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即使如此都留下了这么多。到了明朝的时候不过是把元曲的精华部分吸收过来,修修补补后再把故事添头添尾地讲圆满了,因此这个传奇的时代就是昆曲的时代。换句话说,元朝的北曲、北杂剧和南戏的时代那都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一个半钟头的黑白电影时代;而到了明朝的昆曲传奇时代呢?就是三十五集、五十五集、六十集、一百一十一集的电视剧时代,就是把薄书给念厚啦!我们的书画也如此,在元代的时候书画是南北宗的起点完美阶段,完全是文人化的阶段;而到了大明以后逐渐就变成了卖字画的阶段。什么东西一卖了就贱了,一贱了就不值钱了。所以,在明代以后传奇的创作,不过是把前代的文学发展出来,音乐继承下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