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刘家和:史学研究的攀登者(6)


    2013年,刘家和主持编写的《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的比较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是目前国家层面表彰社科研究成果的唯一荣誉。
    “史学研究不能回避重大问题的挑战,创新正是在成功回应挑战中实现的。”在出席该项目基金评审工作会议时,刘家和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劲头。其中,“上穷碧落”是指在理论方面要站得高,“下黄泉”是指在文献方面要钻得深。
    对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刘家和总结为三大张力。横向层面上中西方比较研究的张力;纵向层面上的“二非罗”张力即哲学(Philosophy)和语言学(Philology)的运用相得益彰,同时也是学问深度与广度的张力;再就是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的张力。
    有人问刘家和,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还笔耕不辍,一直在发表文章?究其原因,在于他“心里有事,睡不着”。
    老者的“心事”,来自从业历史研究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使命感——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中,找到二者差异的源头,为中华文明存在的意义和应有的地位正名,也为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优势与缺陷,更要通过比较来思考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这项工作绝不是我能做得完的,一辈子都做不完,我怎么能休息呢?”
    使命感使刘家和多思而严谨。他说自己作品很少,谈不上著作等身,“别人写10篇,我只写1篇”,因为他“只想把问题搞清楚”。
    2014年,刘家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三篇文章,其中《传承和创新与历史和史学》一文在1998年便完成了草稿,直到2013年11月才最终修改定稿交给编辑部。
    刘家和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坦言自己活得很累。他说自己是“活该”,是“不可救药的”,却义无反顾地走在比较研究的道路上。“别看我现在86岁了,就是再活80年,我都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我是一个达不到目标和理想的人,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但不管多么困难,我都要学。”
    现在,刘家和依然像上大学时那样,对知识如饥似渴。尽管对中西古史比较做出了不凡的贡献,他却觉得自己的真正价值在于精神层面:他的追求、使命感。
    陆游有诗云,“放翁百念俱已矣,独有好奇心未死”,这是刘家和的座右铭,也是他学术心态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