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经典导读 > 经典新知 >

毛亨 毛苌:为《诗经》插上翅膀(4)


    
    武垣用它特有的安静无扰接纳了毛氏叔侄,也接纳了余音将歇的伟大《诗经》,最终使之得以喘口气,在与世隔绝中修养生息,为中华文化保存贞元。
    这里还应该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河间献王刘德。
    1805年,名重一时的清朝大学士河间人纪晓岚死后,嘉庆皇帝深感轸惜,御赐祭文、碑文各一。两篇文字中,分别用到“居藩国传经之地,业富缣缃”、“求惟实是,河间家有藏书”这样的句子来褒奖。
    这个“藩国传经之地”、“河间家有藏书”,都是指西汉时的河间献王刘德。
    刘德,汉景帝次子,汉武帝刘彻的哥哥。《汉书?景十三王传》称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自汉高祖至文景之世,汉初三代皇帝都崇尚无为之术,信奉黄老之学。直到汉武帝即位,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把儒学定为一尊。而先于汉武帝登基15年就在河间为王的刘德,却早已倾心于儒家文化,用极大的热诚来着手整理儒学典籍。
    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幅场景!
    他广泛向民间搜集各种典籍,每获得一本好书,就令人抄写一份送给书主,然后将原本留下,并赐献书者金帛。一时间,四面八方的学士不远千里,纷纷前来献书,有的人将祖上几代留传下来的书都献出来,使河间云蒸霞蔚,人才炳焕,成为了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学术中心。
    刘德还在其封国内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日华宫(遗址在今泊头市严铺村,距河间国都遗址约10公里)。其内设二十余处馆舍,专以接待四方饱学之士。齐、鲁、燕、赵等地的儒家学者纷至沓来,聚集于此,梳理、校勘儒家典籍。日华宫“殿阁灿烂、古光璀璨”,儒士则“褒衣雍容,弹冠奋袂”,“或趋以跄,登降于堂”。(葛洪《西京杂记》卷四)
    对的,你应该想起了战国时齐国的稷下学宫。而刘德治下的河间国都乐城,就宛如战国时齐国的临淄。
    很幸运,毛苌此时就在河间国。
    那么人才与爱才之人相见就是迟早要发生的事。
    闻听到毛亨大名之后,刘德“礼聘再三”,封为博士。《汉书?儒林传》写道:“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解延年。延年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为王莽讲学大夫。”
    刘德还以极大的文化热情,专门在乐城北面建立招贤馆,供毛苌在此讲授《诗经》。
    大雅传诵,弦歌缭绕。
    从此,这里成了诗的殿堂,也成了诗的产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