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殷之声】寻找释放能量的现代装置


    
殷之声

    作者简介:殷之声,男,祖籍江苏海州。西历1940年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卒。幼年随父殷得标(辛亥革命军人、抗日志士)、母庄月英,颠沛流离,后在常州(45~48年)、上海(48~52年)接受了启蒙教育。1952年随父母内迁河南郑州。1958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即参加了工作(郑州发电设备厂)。文革中受冲击。1976年参与了“4.5”(郑州的《火炬》)运动。1979年调入河南省外办。后因关注时政遭受审查,被遣返原工厂。1990年退休后开始思想探索。
    

    最近,关于中西文化的认识与比较,经过几年来有关学者的研讨,已经形成了诸多不同的派别与观点。
    根据近二十年台湾、日本、南韩、香港、新加坡的经济起飞的奇迹,而主张“儒学复兴”说认为:“要重新估价中国的文化传统,”反省全盘否定的片面和极端,并认为,东亚五个地区经济奇迹的“深层原因和源头活水”,乃归于儒学伦理的作用。
    与“儒学复兴”针锋相对的是,从“根本的改造和彻底的重建文化传统”的主张。持这一主张的青年们认为:建立现代新文化系统的第一步,必然是首先全力动摇、震荡、瓦解、消除旧的系统。传统文化不可能靠自我批判来进行更新,只有靠引进外来文化,创造从不曾有过的新的现代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
    “西体中用”说,主张以“西体”结合实际运用于中国。但又认为,儒学可以在新的现代文化条件下加以继承、改造和发展。对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哲学启蒙”说者认为,我国十七世纪兴起的反对宋明理学的早期启蒙思潮,代表了早期民主主义传统和“核物究理”、“经世致用”的科学传统。但是,源于自然经济格局的历史惰性,使我们思想逐步趋于狭隘化,并渐渐脱离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大道,乃至陷入固步自封、作茧自缚的状态,以致最后导致了十年浩劫的悲惨结局。因此,“哲学启蒙”说者主张寻循十七世纪启蒙思潮的历史行程,并以有选择地吸取外来文化及其成就,来完成我国哲学启蒙的补课任务。
    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向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目前这四种观点,反映了我国从事文化研究者们的各执已见。很少有能够统驭这个问题的全局的比较全面的看法。
    任何一种文化传统,都有其正反,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因素。作为积淀了五千年之久的中华文化,自然比西方任何文化都有着无法计量的历史比重。同样是一种消极的历史影响,但对于中国的本身的消极影响则远远超出了西方任何一种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正如当中国历史上受到中国文化积极影响时,它的先进、文明和发展的总体效应,远远胜于西方任何国度。
    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现状之好坏,来界定其文化传统的优劣好坏,必然陷入形而上学的“文化决定”论的角度上去,而无法把握问题的症结和看到中国问题的全豹。 
    设如是中国文化传统,束缚了中国的经济、科教的正常发展,那么诚如有人指出的同属中国文化传统体系的台湾、日本、新加坡、南韩、香港,又何以能够摆脱文化传统的束缚,而创造出经济起飞的奇迹?也许有人会说,以上五个地区,是由于开放性的引进和运用了西方文化及其成果所致。那么请问,中国文化传统所固有的那些消极因素,又为何在这些地区不发生作用和影响呢?即使日本、南韩、新加坡、香港已不是正宗的中国文化传统,但台湾呢?恐怕没有人会怀疑台湾的文化传统已丧失如前四个地区了吧?而且也不会有人怀疑,台湾当局对于中华文化传统观念的顽固立场的吧!台湾为什么会有经济上的起飞呢?
    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并不很难,但要从政治上排除一种成见——台湾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立场和态度,既不是出于没落,抱残守缺的反动,也不是装腔作势而有其名无其实。
    从东亚五个地区的经济奇迹,可以说明,坚持什么文化传统,并不决定其必然的结果。
    从“五四”运动,而到新中国成立,到文化革命,到三中全会,决定中国命运的马克思主义,是地地道道的西方文化。中国共产党不能不是以反封建、反传统为已任的,但为什么反了这么多年,旧的不但未除反而愈演愈烈,以至我们的学者竟得出中国社会的现状是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稳定、封闭性的系统效应,并要以“反传统”来建立现代新文化体系统。把一切罪过统统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图另辟历史,重建文化,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切难题。
    反思六十多年的“反传统”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感到一种盲目与偏狭对于人们的捉弄。良莠不辨的结果,必然是糟粕未除,精华已尽。
    传统文化犹如人群,有善恶、美丑、真假之分,精英豪杰、仁人志士与奸佞鼠辈、败类之分。我们是弃恶扬善、褒美贬丑、拥真反假,或是尊重推崇什么,直接关乎到人群成分的优劣。换言之,我们如何选择发扬传统文化,直接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盛衰枯荣的发展,而传统文化的这一不同趋向的发展,则必然导致迥然不同的结果。无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比例有着何等的悬殊,只要我们懂得鉴别,懂得选择,懂得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趋向积极作用的精华,克服和消除其负面、消极的作用,我们定能得享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的福庇。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活动的结晶。它折射出区域、背景、条件、心理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截然不同的景象。中华文化的丰厚基因及其派生的庞杂景象中,既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福源,也涵盖着酿就灾难的祸根。研究中华文化,首当去发掘造福于后的源泉,铲除贻害后世的祸根。独行五千年之久的古老文化,应当借助后起的西方文化,去找到释放自己无穷能量的现代装置——运用中西文化融汇的效应,去率领人类新文明的时代!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一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