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吴钩】《大宋传奇之赵匡胤》这么编,也太雷人了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这么编,也太雷人了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二月初五日丁未
              耶稣2019年3月11日
     
    最近涮了几集电视连续剧《大宋传奇之赵匡胤》,发现槽点太多了。我说的槽点,不是指人物故事的敷演、情节的编排,作为电视剧,虚构故事情节是必需的。但在对白、剧中名物、道具等细节处理上,不能张冠李戴嘛。而《大宋传奇之赵匡胤》这方面的差错,非常之多。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有一集讲到一户商铺受士兵欺凌。这户商铺,从店门口打出的广告招牌来看,叫做“施记长生库”。但在人物对白中,又称为“施记当铺”。显然,编剧认为,宋代的长生库就是当铺。但这里存在着双重错误。一,当铺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抵押贷款机构,宋朝人的口中是不会说出“当铺”这个名称的。在宋代,与当铺差不多的抵押贷款机构,叫做“解库”或“质库”。二,宋朝是有“长生库”,而且的确是抵押贷款机构,但长生库不是私人老板开设的,而是寺院开办的,寺院开办的抵押贷款机构,才叫“长生库”,私人老板开设的,叫“解库”或“质库”。
     
    这一集还讲到,施记长生库的老板受到欺凌后,到知州衙门告诉。沈知州答应替他找节度使讨个说法,施老板感激涕零,说:“谢大人,谢青天大老爷。”这一句对白,也犯了两个错误:一,宋朝百姓见官,是不可能当面称官员为“大人”的。清代学者赵翼曾考据过,“大人”之称,“南宋时尚专属子之称父,而不以称贵官。觌面称大人,则始于元、明耳”。宋人笔记《鸡肋编》载:“世惟子称父为大人,若施之于他,则众骇笑之矣。”宋朝的施老板若称沈知州为“大人”,是会被人取笑的,因为“大人”只用来称呼父亲。见官称“大人”之风,是从元朝开始的,明清相沿。编剧显然将元明清时期流行的的称谓套到宋朝人身上了。
    二、宋朝人也没有将清官叫成“青天”的习惯,检索宋代史料,我没有找到宋朝称官员为“青天”的记录(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各位若见过宋人称“青天”的史料,还请相告),有一点可以肯定,“青天”的呼谓是明清时期才流行起来的,其时一位秉公执法的官员,往往就会被民间尊称为“青天”。来看一个例子:晚明公案小说《律条公案》:“次年二月,马鸣亮为河南代巡,法令甚是威严,折狱甚是明白,人民无不悦服,皆号为马青天。”但宋朝人不会称清官为“青天”。
     
    这一集又讲,宋太祖派御史台的刘中丞前去调查施老板被欺一案,为了让刘中丞能一查到底,赐给他“尚方宝剑”。但实际上,宋代并没有尚方宝剑的制度,虽说有时候会有“大将每出讨,皆给御剑自随,有犯令者,听其专杀”的做法,这里的“御剑”很像是尚方宝剑。“给御剑”有点像汉晋时期的“假节钺”,但权力要小得多:只授予将帅处斩违犯军法之士兵的特权,属于战时的特别举措,不会应用于司法系统的刑事审判,也不适用于文官系统。
    明代后期才开始形成“赐尚方剑”的制度,兵部尚书、总督、巡抚常获皇帝御赐尚方剑,有专杀之特权。但总的来说,晚明的“赐尚方剑”也是类似于“假节钺”的战时举措,不适用于一般的刑事司法。不过,明代的“赐尚方剑”制度可能启发了当时落魄文人的想象力,于是他们在编撰戏文时便给包拯之类的文官加了一把尚方宝剑。《大宋传奇之赵匡胤》的编剧估计也是受了明清戏文的影响。
     
    还有一集讲到,一位宋朝官员微服私访,在酒店里喝酒,结算时,掏出一块银子放在桌上就离开。这种付账的方式也是不合史实的。宋朝法定的货币是铜钱,白银虽然也可以作为支付工具,但一般只是在大宗交易时人们才会使用白银,市肆间的日常买卖是甚少用到银子的。像《水浒传》描写的那样,好汉们上酒店喝酒动辄掏出银子付款的情景,是不大可能出现在宋代的。明朝中后期之后,人们才习惯使用银子作为日常支付工具。因此,生活在宋朝的人,如果身上只带了银子,没有带铜钱,上酒店吃饭的话,那最好先到银行(宋人兑换银钱的银铺,就叫做“银行”)将银子兑换成铜钱,而不是直接用白银结算。
     
    最后再说一个剧中的细节错误:有一集,宰相赵普跟宋太祖说:“想必那道折子陛下已经恩准了。”宋朝人口中说出“折子”二字,属于典型的张冠李戴,因为“折子”这一奏事文本是明清时才出现的,宋朝人不会说“折子”。那么宋朝常见的奏事文本叫什么呢?叫“劄子”。
    编剧编历史剧,还得多多少少具备一点常用的历史知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