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余东海】圣王之治之我见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儒家法眼》(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版)等。
    

    圣王之治之我见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十二丙戌
              耶稣2018年8月22日
    关于蒋庆先生的“圣王之治”说,吴亚波先生所记如下:
    “极而言之,若圣王再兴,儒教宪政可消失,因圣王依其“王心”直接及身进行统治,圣王及心及身乃是制是法,无须预定制法约束也。盖此仅太平世之治,而据乱、升平世之治,圣王隐退,故须赖圣王“王制”维持王化,在此制度化之“无王历史”中充满信心,虔诚期盼圣王复临而及身统治也。因圣王即一切心性、制度之源,故儒教宪政实现后,尤须静待圣王再兴,复临统治。”(《圣王重现是儒者永远之历史期盼——问学蒋庆先生》)
    这段话极有远见,然两个问题未明,特简说拙见如下,以请教蒋先生和儒门高明。
    其一,儒宪如何实现。正常次第应该是,先有圣王之兴,后有儒宪之成,然后逐步通往太平。唯有圣王,才能制作和实践儒宪。换言之,能够制作和实践儒宪,就是现代或未来的圣王。儒家宪政就是现代仁政和王道政治,新礼乐制度之所出。
    当然,圣王之兴又有赖于一定的文化道德气候和政治社会条件。这个只能不断创造条件,循序渐进。
    顺及,我习惯将儒宪称为儒家宪政。儒教侧重于教育、教化和宗教性,而儒家可以涵盖儒学、儒教、儒德、儒政诸义。儒家宪政即中华宪政。儒家是中华之民族魂,中华是儒家的文明体,儒家即中华。
    其二,圣王何以为治。依据外王理义,“王心”必须落实于王道原则和礼乐制度。我认为,圣王之治是圣王任心而治,没有问题,但并非不需要宪法等形式性东西。盖儒学体用不二,本质与形式不二。圣王任心而治,必然体现为王道礼制。
    以仁为本的文化开蒙、以民为本的礼乐制度和以身作则的道德教化,是圣王安顿世俗世界、落实“四为”方针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时代不同,三大支柱或有所侧重。太平大同之世,全体人民德智普高,制度法律的重要性弱化,但圣王不至于撤销之或任其消失。太平世未必人人都是士君子,士人未必不会堕落,同时,也不能保证世世代代都是圣王。故礼乐制度永远有其存在的必要。
    圣人罕见,圣王更难得。圣贤无倚于外,我欲仁斯仁至;圣王之现则有赖于一定的政治社会条件的成熟。圣王一现,没有礼制则建设健全之,礼制有失则补苴罅漏完善之。荀子说圣王尽制,即建设完善与时偕宜的礼乐制度。圣王从心所欲,必不逾天理之矩;任心而治,必不逾儒宪之矩,不会摆脱王道和礼制的模式也。
    关于“圣王任心而治”,米湾先生也异议说:
    “政治究归世俗领域之事,而“圣王之治”,按蒋先生之说,则是摆脱宪政,任“心”而治。如此,美则美矣,然其理想则近乎人间天堂,恐如海客瀛洲,信难求之。故讨论中区区对此有所保留”云。
    东海赞成这个保留。然关于“将来在此经验世间是否能出现圣王之治”,我赞成蒋庆“必然会出现圣王”之说,认为米湾的“不一定”之说不符合外王三世说。(详见米湾《圣王之治不是“常道”,儒教宪政当是“永制”》一文)太平世一定会出现,通往太平世的新王道礼制一定会建成,王道礼制建设有赖于圣王之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