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余东海】孟荀不可调和,宋儒态度鲜明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儒家法眼》(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版)等。
    

    孟荀不可调和,宋儒态度鲜明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月初十日戊午
             耶稣2017年11月27日
    儒家网社评《如何对治虐童:人性教化?制度监制度监管?》一文,从儒家立场对虐童事件表明态度并提出对治方法,强调国家工作重心应从经济建设转为文教建设,非常好。唯提及人性论的时候出了差错。文章说:
    “从人性论来说,儒家内部既有孟子的性善论,也有荀子的性恶论,二者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分别从本质和现象上揭示了人性复杂的两面性。后来宋儒调和两说,以天地之性的良知本善和气质之性的清浊纯杂来分判之,两不妨碍。”
    这段话有两点错误。其一、荀子的性恶论之性,指的就是本性。荀子不明天地之性,故误将气质之性视为本性了。关此,东海《荀子性恶论批判》有详论,兹不赘。其次,对于孟荀的人性论,宋儒并不调和之,而是普遍肯定孟子和性善论,坚决否定荀子“性恶礼伪”说。
    二程认为,“荀子极偏狭,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二程集》中,二程有如下言论批判荀子:
    “荀卿才高学陋,以礼为伪,以性为恶,不见圣贤。虽曰尊子弓,然而时相去甚远,圣人之道至卿不传。”
    “如荀子谓‘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此语有何不可,亦是驯致之道。然他却以性为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似此驯致便不错了。”
    “荀子虽能如此说,却以礼义为伪,性为不善,佗自情性尚理会不得,怎生到得圣人?”
    韩愈认为孟子“醇乎醇者”,杨雄和荀子“大醇而小疵”。二程认为韩愈评价过高:
    “荀卿才高, 其过多;扬雄才短, 其过少。韩子称其大醇, 非也。若二子, 可谓大驳矣。然韩子责人甚恕。”
    朱熹与二程一样反对韩愈给予荀子“大醇而小疵”的评价,但认为这种评价并不是程颐所说的“责人恕”的问题,而是“看人不破”。朱熹认为他学问粗糙,“如吃糙米饭相近”,其性恶论从根本已错:“今于头段处既错,又如何践履。”
    朱熹认为荀子不仅流于申韩,而且“全是申韩”。他说:
    “荀卿则全是申韩, 观《成相》一篇, 可见他见当时庸君暗主战斗不息, 愤闷恻怛, 深欲提耳而诲之, 故作此篇。然其要,卒归于明法制、执赏罚而已。”
    朱熹要求弟子:
    “不须理会荀卿,且理会孟子性善。如天下之物,有黑有白,此是黑、彼是白,又何须辨?荀、杨不惟说性不是,从头到底皆不识。当时未有明道之士,被他说用于世千余年。”(以上朱熹言论皆出自《朱子语类》)
    二程是北宋五子,理学家中的代表人物,朱熹更是理学集大成者。他们对荀子及其性恶论的态度,代表了理学和儒家正统的态度。
    同时,其它非理学的宋代名儒,对荀子及其性恶论的态度,也普遍与理学家一致。北宋大儒刘敞说:
    “荀子言圣人之性以恶,言圣人之道以伪,恶乱性,伪害道,荀子之言不可为治。”(文渊阁四库全书《公是弟子记》卷三)
    苏轼在《荀卿论》中认为李斯焚书坑儒,荀子要负重大责任。他说: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源头已浊,下流难清;根本一错,流弊无穷。荀子“性恶礼伪”论的错误是原则性、根本性的,荀子和荀学尚能勉强伊仁尊孔、以礼自持,其弟子韩非、李斯的学术背叛和思想恶化则是势不可挡的逻辑必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