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蒋南翔:以身践行 引领清华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蒋南翔
    籍贯:江苏宜兴
    生卒年月:
    1913年9月7日-1988年5月3日
    任清华校长时间:
    1952年11月-1966年6月
    评语
    蒋南翔同志一生唯实求是,献身党的事业。———陈云
    蒋南翔:以身践行 引领清华
    在迄今为止清华历任校长中,在职时间最长的,除了梅贻琦,就要数蒋南翔了。他们也是清华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位校长。
    自1952年到1966年,蒋南翔在清华园度过14个寒暑。如果再算上在清华求学的时光,他73岁的人生中,有25年属于清华。
    他是清华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校长,并长期兼任党委书记。
    学生领袖
    “不平静课桌”点燃学员
    蒋南翔躲进清华学堂地下室的印刷车间,花了两三个晚上,写出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北三省,炮口直指华北。
    1932年,蒋南翔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他是个质朴寡言的青年,好像还有点腼腆。在同学们眼里,他长年穿着一件灰布袍,喜好国乐,闲时拿一把二胡,闭目独奏一曲《平沙落雁》。
    但他却成了北平城内爱国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清华的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许多学生也被逮捕。蒋南翔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他成为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主编进步刊物《清华周刊》。
    把22岁的蒋南翔推上时代前台的事件,是1935年12月9日的“一二·九运动”。当时清华、燕京两校响应北平学联号召,准备组织大规模游行请愿。蒋南翔躲进清华学堂地下室的印刷车间,花了两三个晚上,写出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亲爱的全国同胞,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这篇文章在12月9日的游行队伍中变成传单,贴满了北平的大街小巷。“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后来传遍大江南北,点燃了全国学生的爱国热情。12月10日,北平学联决定实行总罢课。12月16日,学生们再一次走上街头,抗议国民政府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一天发布的《北平市大中学生示威宣言》也出自清华学生蒋南翔手笔。
    务实校长     
    边干边学见习生
    蒋南翔说:“我边干边学,学成一个工业大学的学生总该可以吧?”
    抗战胜利后,蒋南翔被中央派驻东北开展青年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当选为团中央副书记,主持创办了《中国青年报》。这一时期他的工作,仍然离不开高等院校,离不开母校清华。
    1952年11月,蒋南翔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清华校务委员会主席。他没有立即到校上任,先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到鞍山、抚顺、大连等地考察。在这些建设中的国家重工业基地,蒋南翔初步了解了新中国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为有人问过他:“你是中文系出身,现在要搞工业大学,行吗?”蒋南翔说:“我边干边学,学成一个工业大学的学生总该可以吧?”
    1952年的最后一天,蒋南翔终于回到了他曾热血激荡的清华园,这年他39岁。在新校长欢迎会上,他说:“我没有学过工程,自己不懂业务,但可以作为一个见习生。清华是一个有基础的学校,这里许多先生是我的老师和学长,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果然,此后的很多年里,学生们经常看到蒋校长提着一个黄布书包走进教室,坐在后面听课。甚至到上世纪60年代初,年过五十的蒋南翔,还坚持到无线电系做实验,每周一次。
    蒋南翔到清华时,正值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刚毕,清华、北大、燕京成立了三校建委会,统筹校舍建设。由于当时刚刚结束“三反”运动,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建设也都强调因陋就简。蒋南翔摇头,认为学校建筑是百年大计,马虎不得。在他主持下设计建造的清华大学主楼,仿效莫斯科大学主楼风格,高十层,总面积七万多平方米,1966年完工,是当时北京最高的建筑物。
    [NextPage]
    政教之道
    给干粮更要给猎枪
    这个比喻,实质上和“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异曲同工。
    蒋南翔的治校之道很容易总结,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总结经验的高手。
    比如“给干粮,更要给猎枪”,这句话出自蒋南翔在1962年一次研究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说,如果学校给予学生的只是一些“干粮”,那么“干粮”总是要吃光的;如果给学生的是“猎枪”,学生就可以自食其力,将来就不会发生饥荒了。这个比喻,实质上和“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异曲同工,要求学生既要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比如“教学、科研与生产三结合”,这句话也是在强调清华培养的人才,必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线需求服务。从1958年开始,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的一部分毕业设计,就要求结合实际的生产或科研任务进行。那年水利系全体毕业生接受北京市委托,承担了密云水库的设计工作。七座大坝和副坝、两条隧道、两条溢洪道及两座水电站,水利系师生在4个月内完成设计任务,顺利验收施工。时任水利系党总支书记张思敬感慨道:“蒋校长这是把过去毕业设计的‘假刀假枪’变成了真刀真枪。”
    应该说,蒋南翔的教育思想,把清华切实变成了“红色工程师的摇篮”。他在1955年访问苏联归来后,向教育部提交报告,在清华开设核物理、工程化学、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专业,培育出的大量人才,日后都成为“两弹一星”事业的幕后功臣。
    “红色工程师”之“红”,也出自蒋南翔的话,毕竟他是学生领袖出身,深谙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蒋南翔说:“我们学校是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红色工程师、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求又红又专,这一点是绝不能动摇的。”他把“又红又专”解释为“一个肩膀挑政治,一个肩膀挑业务”,是为“两个肩膀挑担子”。1953年,政治辅导员制度在清华园推行,即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一批政治辅导员,让他们延长一年毕业,以获得更多的政治锻炼。清华第一批政治辅导员的第一次会议,就在蒋南翔家中召开。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清华大学的校领导都曾经担任过政治辅导员。2002年,中共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有4人曾在清华学习,其中3人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1979年,蒋南翔出任教育部部长。1987年,他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最后一篇关于教育的论文,提出:“办高等教育,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方向问题,一个是质量问题。”
    体育教育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他说:“你们看,马老今年已经76岁了,还是面红身健。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五十年。”
    在全国的大学校长里,似乎很少有人像蒋南翔这样爱好体育运动。早年他在清华读书时,擅长游泳、长跑和篮球。上世纪30年代,清华学生打篮球以凶狠著称,场上几乎无规则,撞、挤、压均可,人称“斗牛”,蒋南翔就是“斗牛”的高手。到他当了校长,仍坚信体育是清华之必须,于是有了那句著名的“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
    蒋南翔提出这一说法是在1957年11月29日,那天清华礼堂举行全校体育工作干部会,他说:“你们看,马老今年已经76岁了,还是面红身健。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五十年。”马老是从1914年起就担任清华体育教师的马约翰先生,当时兼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1964年1月,在马约翰为清华工作满五十年的庆祝大会上,蒋南翔又道:“把身体锻炼好,同马约翰先生竞赛,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这句话便成了清华人至今不忘的座右铭,蒋南翔自己坚持每天下午跑步,还组织全校领导干部一起锻炼,队伍浩荡,成为校园一景。
    让人遗憾的是,1988年1月,通过医院体检,蒋南翔被确认为胃癌晚期。几个月后,蒋南翔与世长辞。遗体告别仪式上,彭真来看他最后一面,说:“我和南翔是老战友了,‘一二·九运动’时,我去清华就住在他的宿舍里。南翔同志为党、为革命艰苦奋斗一辈子,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他对许多问题是认真考虑的,在问题没有考虑清楚以前,他不轻易讲话;考虑后形成的意见,没有充分理由,他也是不轻易改的。”
    这或许是对蒋南翔性格的最好注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