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3-10-21 作者:余来明 《文化困知录》冯天瑜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冯天瑜先生去世已有九月,却仿佛从未远去,时时能在诸多师友的纪念文章中窥见先生为人为学之一斑。如今...
今古文经说同异问题争议的回顾与辨正 ——兼论清代乾嘉学派历史主义向度的思想渊源 姚彬彬 刊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姚彬彬,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
明代文学有很多有趣的现象,以及很多值得思考的话题。例如,明代状元的别集中,多收录殿试策且置于突出位置,却有意识地不收八股文。策和八股文同样是科举文体,何以有如此不...
以书法美育塑正大立场 张跃月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 王岳川主编:《文化书法20周年特辑》,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23年。 引言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9日 冯天瑜 学人小传 冯天瑜(1942—2023),湖北红安人。历史文化学家。196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生物系,1964年至1976年任教于武汉教师进修学院,1976年至1979年在中...
本文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作者简介: 杨华,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明数,文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
一 冯天瑜教授是位主要以其中国文化史研究方面卓越而又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著名历史学家。我与他的结缘,也是因为中国文化史研究。 我与天瑜教授是1983年11月在...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4日 11版) 《尚书·五子之歌》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应该是“民本”一词的源头。这八个字可圈可点。“民”是国家的根“本”。“固”,在农耕...
得益于善用数字媒体查阅新书的习惯,笔者得以很快获知郭齐勇教授学术自传《返本开新》一书出版的消息。尽管之前已读过书稿部分内容的电子版,但笔者仍对纸质版《返本开新》满...
冯天瑜先生(1942-2023)于2023年1月12日因病辞世,本文是先生在进行口述回忆工作(2020.4-2022.11)期间的一次学术访谈记录,早经先生审定。今逢先生逝世周年,特刊此文,以寄吾侪同仁...
书名 :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八讲 ISBN :978-7-307-24418-4 作者 :张昭炜 著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定价 :69元 出版时间 :2024年9月 《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八讲》自序 这本书是由我在武汉大...
发古人之真精神:钟惺思想的时代意义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台湾研究所教授 余来明 钟惺(1574—1624年),明代文学家,竟陵派代表人物。作为晚明颇具代表性的学者,钟...
摘 要 :阳明心学以心即理为基础,把主体之心落实在事事物物之中,强调知行合一、物我交融,体现了一定的审美取向,心学的审美向度由此派生出来。阳明心学强调我与物之间本来...
本文来源:《中华读书报》2024年3月20日 余来明教授的专著《从南京到北京——明代前期的政治、历史和文学想象》(以下简称《从南京到北京》)2023年6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摘要 :萧萐父先生(1924-2008)是我国现当代中国哲学史家、人文学者、诗人哲学家。他对中国哲学史教材编写、方法论探索、王夫之哲学、道家风骨说、佛教证悟论、明清启蒙说、近现...
2023年元月12日临近中午,久疏音讯的好友郭世佑突然给我发来一条微信,想确证网上流传的冯天瑜先生仙逝的消息是否为真。我随即发微信向弟子武大傅才武求证(他曾跟随冯先生读硕...
今天大家相聚在线上和线下,祝贺一部著作的出版,纪念一位睿智的历史学家。冯天瑜先生很会画画,画的人物素描出神入化。冯先生眼睛很亮,有穿透事物和人心的能力。顺着冯先生...
编者按: 2024年,中国文化书院迎来建院四十周年。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引领文化热潮的代表性文化机构,中国文化书院聚集了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朱伯崑、汤...
|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11日 13版) 清代张若澄绘《燕山八景图册》 (卢沟晓月) 资料图片 作为自然物的风景,在进入观看者的视野之后,便成了某种具有特定内涵和指向的文化...
摘 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与《续高僧传·玄奘传》都是具有第一手资料性质的玄奘传记文献,长期以来被学界当作来源比较可靠的史料进行援用。《续传》的形成时间更早,其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