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可焚不可易其節,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玉与竹在中国古人心中的地位崇高,因为它们象征了君子两个最重要的品质,即气节与清白。 節本意指植物上的结节部分,古人发现竹子的節异常坚硬,不论怎样处理,都无法将其去除,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在古人的视野中,人与世界彼此是统一的,草有節,则万物皆有節,而人亦应有節。 節,就是底线,就是原则,就是有所不为,它应该像竹节那样,不管遭遇多少挫折,不论时光怎样流逝,依然坚硬。 正是因为節的存在,我们才有了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因为,只有不被泯灭、不被消磨的,才会永恒。所以千古以降,仁人志士莫不以節操自励自警,将违背節的行为看成是莫大的耻辱。 節的造字上为竹,下为即,即是接近的意思,表示要取法于竹,如今節已简化为节,化竹为草,可知今人的坚持与操守,不可与前贤同日而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