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若论普及程度,恐怕没有任何一部小说能和《西游记》媲美。自其问世以来,先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仅明代刊本就有6种之多,清代刊本、抄本也有7种,典籍所记已佚失版本13种。《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早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形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俄、捷、罗、波、日、朝、越、世界语等文种。各国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西游记》的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文学价值与地位都极高,完全可以说,《西游记》是一部属于全世界的童话故事。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该书的原始素材来自民间说唱,许多精彩的故事已在坊间广为流传,深得百姓喜爱。而坊间的故事则是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一些民间传说及元杂剧的某些情节。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唱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为原型的。 历史有时候显得不怎么公平。其实,早在东汉时,就有人西游天竺,目的也在于取经,学习佛法,动机与玄奘几无不同。这个人物叫法显,他的伟大旅行比玄奘早了数百年。可是,没有人将法显的故事写成脍炙人口的小说,而玄奘的西游虽非凿空之行,却因了小说家的文字而广为流传,让世人几乎忘却了最初的开拓者,而将玄奘误认为是访问印度的第一人。在众多原因之中,是否得到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赞扬和尊敬,也许是重要的,而玄奘得到了唐太宗的最高礼遇,译经的成果也更加丰硕。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先河之作。该书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猪八戒、沙和尚,3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从文字上看,《西游记》成功地使用了白话,通俗易懂。但是也还保留了坊间说唱的一些短处,比如大段描写山水凶险和魔怪邪恶的“有诗为证”,就常常被读者忽略。 是什么让它如此成功地走向千家万户并得到众口一词的赞扬呢?首先是它的故事情节乖离多姿,其间人神混杂、佛魔共生的奇观以及妖魔的许多法术、武器,让人大开眼界,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想象力,以至于顿生快意,好像参与了一次佛魔大游行。其次,书中人物的性格非常独特:唐僧的仁爱和温良、孙悟空的快意和神通、八戒的戏谑色彩和小丑形象、沙和尚的任劳任怨和低调风格,各自迥然不同,读来让人既惊叹感慨,又忍俊不禁。第三,也许是最重要的,就是唐僧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求真经的冒险精神和宗教情怀。我曾经带着疑惑问过一位女子:为什么那么多妖精都想吃唐僧的肉呢?那位女子说:唐僧确实是个独特又魅力无穷的男子,有伟大的冒险精神、坚贞不移的人文情怀,那么善良又那么执著,不仅妖精喜欢,女人也都愿意嫁给这样的人呢——可惜他是个和尚! 俗世中若是有这等伟大的求法者,想必也是很可爱的。可惜,我们不是和尚,大多数人也缺乏那种伟大的人文精神。一般读者往往喜欢书中的神魔故事,但是,具有更高追求的人们,应当品味1400年前那位卓越僧人的执著追求,让人生获得更高的境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