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怄气还是时局动荡:陶渊明归隐田园真实原因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程滨 参加讨论

    本文摘自程滨先生所著《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第四章,本系列稿件由程滨先生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
    辞去彭泽县令归隐,这是陶渊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一年是义熙元年。无论这一年渊明多少岁,辞去彭泽令对他还说都是人生的分水岭,从此以后一直到死,就像古人说的那样,渊明“死心塌地遁世无闷”,再也没有出来做过官了。
    而记载辞彭泽令归隐最重要的文献,就是沈约的《宋书·隐逸传》(萧统的《陶渊明传》及《晋书》等都是来自沈约的记述)和陶渊明自己的《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宋书·隐逸传》是这样记述的:
    (陶潜)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这段记录透露了这样几个信息:一、从渊明对亲朋的话可以看出,他出来做官,是因为家境太穷,他想当“公务员”赚点工资,给以后隐居做做准备。二、当权者听见渊明的话就让他担任彭泽县令,说明当权者还是很赏识渊明的,看见他有做官的意向,马上就成全他。三、渊明是受不了官场的束缚辞官的。事情是这样:上级派督邮来彭泽县视察工作,渊明手下的官吏告诉他,应该穿着官府,整冠束带——按现在讲就是穿着制服,或是西装革履——去见特派员(督邮)。渊明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向这些狐假虎威、颐指气使的小人们鞠躬行礼。”您想,最起码的官场礼节渊明都做不到,更不要说阿谀奉承了。四、渊明当天就辞职了,写了《归去来兮辞》。
    当然,沈约的记述都是来自传闻,总不如渊明自己的作品更为真实。现在一般选本只选《归去来兮辞》的正文,没选渊明写归隐缘由及过程的一大段序。序是这样说的: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从渊明这段话来看,沈约的记述大部分是从这段话中化出来的,或者是当时有许多人因渊明这个序言附会了许多事也未可知。比如渊明在序里说到:“公田之利,足以为酒。”于是史书就有了“公田种秫”的说法。抛开公田种秫酿酒不谈,陶序和《宋书》有这样几点不同:一、《宋书》是渊明自己很主动地说要当官,陶序中则记录了陶是在亲友的鼓励下才求官的。二、陶序中隐约说了一下时局的动荡——“风波未静,心惮远役”。所谓“风波”具体指桓玄篡位被诛,往大里说则当时社会动荡,各种隐患很多。渊明很明确的说因“风波未静”而“心惮远役”,可见他的归隐和东晋末年的混乱是肯定有关系的。三、陶序中说了自己辞官的另一个理由: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官场。渊明喜欢顺应自然、亲近自然,而在官场周旋则需要“矫厉”。矫厉指勉励磨练,指用各种礼法制度规则来束缚人。所以说渊明辞官重要原因确实有不适应官场的因素。他没有记录督邮一事,但这样的事很可能是有的,“束带折腰”这是很典型“矫厉”。三、他本想等公田的粮食成熟了,自己有了收入再辞官,但当时他的妹妹程氏在武昌去世了,渊明因为要去奔丧,干脆也不等公田粮食成熟就辞职了。
    两相比较,所以许多古人说,渊明绝不会为了和一个督邮怄气而辞官,很多人都认为东晋末年动荡的时局才是他归隐的关键。只有唐代山水田园派的大诗人王维不这样看,他在《与魏居士书》中说:
    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此字佚,明张自烈《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作“鞭”)其后之累也。
    他认为渊明就是和督邮怄气,而且他认为渊明应该忍下这口气,以后就不会穷到屡次乞食的地步了(按,“屡乞而惭”是王维的误解)王维觉得,和对督邮低声下气比起来,乞讨不是更耻辱么?说实话,这段话真让王维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其实不只我气愤,古人早就不忿了。明代张自烈看了王维这封信,气得出来替渊明打报不平:
    嗟乎!渊明赋《归去来》,真古今第一流襟期,后世皆莫能匹,王维妄肆讥议何哉!况偶尔乞食,情同采薇,若有忍一惭之虑,直是后世宦路上人展转妻子,狡窟屡营,到底不休也,又何以成靖节先生!(明张自烈《笺注陶渊明集》卷五)
    张自烈认为渊明跳出浑浊的官场,是古今第一流人物,拥有古今第一流的胸襟。而且他把陶渊明的乞食和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相提并论,认为渊明虽未像伯夷他们饿死西山,但他宁可向别人乞讨剩饭,也不向逆贼求取俸禄。如果渊明低声下气在官场周旋,那就和后代那些在官场疯狂牟利,却打着“我是为了养活老婆孩子啊”的旗号的无耻之徒没有区别了。
    作者简介:
    
    程滨
    程滨,字子浔,号矫庵,网名反客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叶嘉莹先生习诗词、吟诵。师从尹连城先生学习书法。2008年获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河西区中华吟诵社名誉社长。嗜京剧、昆曲,工小生。现为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师。著有《矫庵语业》(澳门学人出版社)、《矫庵集》(巴蜀书社)、《迦陵词稿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腾讯儒学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