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李冠云:千年孔子 万世师表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阙里书院 李冠云 参加讨论

    文/李冠云
    
    顾恺之“行教小影”(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论语·述而》篇记载: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两句应是孔子形象的最早记载。现在人们最常见的夫子形象则是唐吴道子的先师行教像,即夫子作天揖之势而佩剑者。然惜乎唐人作画,不知夫子之时无叉手之法,竟以叉手误作先秦之“拱手”。孔子为士,列为贵族。双手相拱,乃士相见礼,表示虔诚恭谦之意。而剑,在当时则是士以上阶层所必佩之物,同时更是儒家元典里尚武精神的形象写照。
    历史上多种多样的孔子形象无外乎有二:一是万世帝王之师。政统的合法性必须要在千年道统的“认可”之下,故而历代帝王均莫不礼敬先师、尊崇圣学,给夫子以冕旒章服,夫子的这种形象就是人为政治化了的一种庙堂威严;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夫子形象则是儒家孔子布衣长者。孔子在儒家、在士子心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敦厚长者、教书先生,更是中国千年的万世师表、道德文章。
    古代没有为生者画像之风,古代祭祀祖先时用“尸”。尸,是古代祭祀亡魂时扮演死者的人,以死者生前服饰装扮之,坐于上方,模拟死者,代受祭祀。《孟子》记载,孔子死后,弟子怀念先师,便以貌似孔子的有若为“尸”,代受弟子之拜,寄托弟子们的哀思。曾子认为先师水平至高至大,任何人都不能模仿企及,便取消了这种做法。汉高祖十二年过阙里以太牢祀孔子时,曾供上孔子的衣冠,司马迁到曲阜实地调查时,亦见到供奉孔子的“衣、冠、琴、车、书”。
    《周礼》说释奠是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而没有尸。其年代相距和先民信息,大致如此。
    孔子生前相貌如何,今人已无从得知。根据记载,史上最早的孔子像应该是西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在蜀修学宫时所刻,随孔子像诞生的,还有一所著名的官办学校——“文翁石室”。文翁,修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学之,此汉代教化之首倡。《华阳国志》云:“始,文翁立文学精舍、讲堂,作石室,一作玉室,在城南。永初后,堂遇火,太守陈留高朕更修立,又增造二石室。”但史籍对于石室的被毁和增立的情况之记载,多有牴啎之处,也难以判别;而最早供奉于夫子庙中的孔子像,则应是东汉桓帝时,史载“画孔子像于壁上”云云;《后汉书》则又记东汉灵帝光和六年在京城建“鸿都门学”,“命尚方画工刘旦、杨鲁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鸿都门学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可谓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曲阜孔庙中之有孔子像,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水经注》所云“魏黄初元年(220),文帝令郡国修起旧庙,置百石吏卒,庙有夫子像”故事。
    可惜以上造像均已佚失无存。
    
    据此子贡所刻孔子与亓官夫人像 实为宋代之作(资料图 图源网络)
    据传夫子身后,子贡墓庐之时曾以楷木雕刻孔子夫妇像,以寄托对夫子的追思之情。然经考证,此为宋代之作;孔子四十七代孙、南宋学者孔传所著的家乘类文献《东家杂记》认可并推为“最真”的则是东晋顾恺之所画的先师“行教小影”;晋代以降,孔子之像逐渐多了起来,最著名的当属唐吴道子“先师行教像”。此不赘述。
    
    武粱祠“孔子见老子”汉画石(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孔子像应是在距阙里不远的山东嘉祥、著名的武梁祠汉画像石中(近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孔子画像屏风,但尚未见到修复整理后的孔子形象)。嘉祥武梁祠是东汉时期一座著名的武氏家族祠堂,其内部装饰全部采用了完整精美的东汉画像石刻,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汉画石遗存。它从宋代起就受到赵明诚、欧阳修等金石学家的重视。自19世纪以来,又愈发引起西方学者的重视。在武梁祠汉画石刻中,有两个目前所知历史最早、且保存至今的石刻孔子像:一是“孔子与何馈”,刻孔子击磬遇何馈丈人事;一是“孔子见老子”,记孔子到洛邑向老子求教事。
    其中《孔子见老子》画像石长169厘米,高37厘米,现保存于山东济宁市博物馆汉碑亭中。孔子和老子都头戴斜顶高冠,略为躬身。孔子居左,手捧贽雁,榜题“孔子也”,老子居右,手扶曲杖,榜题“老子也”。二人间一小儿,为项橐。孔子身后一随从和一辆轩车,驾双马,榜题“孔子车”。老子身后一辎车,有榜无题;车后三人相对躬立。(雁是下大夫阶层相见之时的馈赠礼品,此谓“挚”。《仪礼·士相见礼》曰:“下大夫相见,以雁。”)。
    
    武粱祠“孔子与何馈”汉画石(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贡赞美孔子“天纵之将圣”,孟子则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孔子“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古代圣人有许多不同的侧面,而在孟子看来,孔子身上凝聚了古圣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他称孔子为“圣之时者也”,孔子是与时代同行的圣人,而“圣人,人伦之至也”,“圣人与我同类者也”。就是说孔子也是凡人,只是做人做得好,因之而成为社会的榜样、效法的对象。夫子平凡之中透露着伟大,他是通情达理、有血有肉的人,既忧国忧民,又追求“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燕居生活。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吴道子“先师行教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尼山诞睿,泗小载灵,于赫孔圣,百世仰成。”孔子是中国文化人格化的集中代表,也是人类精神语义符号的象征。现实中的孔子形象我们当然已无从可知,而精神上的孔子形象,则一直在化育着中国民族,且已经成为中国民族的精神文化图腾。中国有一个好的道统,更有一个好的学统。孔子有弟子三千且贤者七十二,孔子成为这个学统的缔造者和开创者,是为万世师表。而这个学统,以儒家的“士”为载体、“士”以弘道“澄清天下”为己任,源于使命,进忧生民,退忧庙堂,愈见天下无道愈能凸现“士”之风骨和高风亮节。
    孔子是人而非宗教的神,这位双手相交、面目慈祥的谦谦老者,在世代百姓心中始终是一位平实布衣,他所追求的无非就是希望人能像个人的样子、家能像个家的样子、国能像个国的样子。他早已告诉了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他为世界文明所尊敬、他所开创的文化更是是中国的国魂之所在。这位永远穿越时空的老者,他是中国文化的底蕴和代表,是中国文化精神与思想意识的奠基者,以他为代表的儒家价值体系,影响中国民族至深、至远、至巨。
    这,就是真实的孔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