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现代中国的文学史书写.一般都会提及两个教育机构一一北京大学和东吴大学。这自然是因为.两部国人所撰最早的《中国文学史》.是由这两所大学的教员——福建闽侯人林传甲(字归石.号奎腾.1877 -1922)和江苏常熟人黄人(原名振兀.中年改名人.字慕韩.号摩西.1866 -1913)——所完成的。关少这一点.学界多有评说。①其实.还有另外一位与这两所大学都有瓜葛的著名学者.同样对早期的文学史书写作出过很大贡献.那就是江苏吴县人吴梅(1884一1939)。 1917 -1922年出任北大教授.确实使得吴梅大展身手②,可此前之执教东吴.作为学者的成长历程.同样值得关注。1905年.年仅22岁的吴梅.因好友黄摩西的举荐.得以进入东吴大学任教习。虽然任教东吴那几年(中间曾赴开封游幕).吴梅收入低微.生活及情绪均很不稳定.但结识了诸多诗文词曲名家.对其日后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等良好的发展.有着直接关联。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与小说批评家兼文学史家黄人的深入交往。 此前.愤于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吴梅撰《血花飞》传奇.黄摩西为之作序。传奇因惧祸被烧.黄序则幸而保存下来。照吴梅自己的说法.他之专攻词曲.“又得黄君摩西相指示,而所学益进”③。在连载于《小说月报》第四卷9 -12号的长篇笔记《最言》中.吴梅也曾专门谈及“余主教东吴时老友”黄慕韩(摩西): 为人奇特,丁内艰后,即蓄发,蓬蓬然招摇过市,人皆匿笑之。其于学也。无所不窥。凡经史、诗文、方技、音律、遁甲之属,辄能晓其大概。故其为文,操笔立就,不屑屑于绳尺,而光焰万丈自不可遏。 ……大抵慕韩词境,舛于律而妙于语,故长调往往有疏误处,盖才大而心粗,可定其为人矣。闻近发癫疾,未始之好奇之害中之也。[1](P1466-1470) 欣赏老友之学“无所不窥”、为文“操笔立就”,但对其“才大而心粗”,则又不无微词。这段人物品鉴,相当精到;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吴梅的诗文及学术趣味——追求专精而不是广博,讲究细密而不是粗疏。 这与现代学术之专业化趋向,可谓不谋而合。后世的研究者,大都对吴梅在词曲创作及研究方而的贡献赞不绝口。这当然没错,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我们确实只能谈论吴梅所专擅的词曲研究。可现实生活中的大学教授吴梅,除了词曲,还教诗文,还讲文学史。抹去了这些边边角角,只谈其主要功业,既非“全人”,也非“全文”。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