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带一路”不仅要有经济内容,还要在文化上有所作为。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中国孔子网特设专访,聆听名家对于“一带一路”战略中文化建设等相关问题的智慧之声。以下是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王杰教授的独到见解,共飨读者。 ![]()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中央党校教授王杰 【“一带一路”所秉承的理念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深度契合】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存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意识形态。丰富性是与差异性并存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在成就多样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矛盾与冲突的存在。西方有个著名的“文明冲突论”,认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是不可调和的,是相互取代或你死我活的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之间最大的差异性就是文化差异性,相关国家存在着文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性,甚至是冲突。这些因素长期以来制约着相关国家开展合作。但是,这种差异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能够得到解决。 概括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理念,一是德,二是和。“德不孤,必有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德文化必然是和文化。“十室之内,必有忠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下一家,四海兄弟。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也正是这种特质,实现了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成就了雍容自在、大气浑然的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国气象、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家和万事兴”的伦理观念应用到世界关系中就是“和平与发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正是文化的差异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容性的实现提供了契机,而且,“一带一路”战略所秉承的“共同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理念均深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文艺塑造共同的价值观 有利于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之关键】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也是实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共赢的具体途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最为关键的。所谓民心通,就是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形成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在认识和分析相关问题上存在共同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才有望制定出合适的政策以保障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实现。民心通是关键,是根本。如何才能实现民心相通呢?一般而言,要有共同经济利益,但这是最低层次的保障。“以利相交,利尽则散”。民心相通还需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文艺来塑造。 文艺是属于软实力范畴,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无影无形,而又无处不在,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型塑人的思想,铸造人的灵魂的重要作用。中国有句老话,“人心齐泰山移”。就“一带一路”建设而言,相关国家和地区如果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理想,进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利益,打造“丝路命运共同体”等战略目标是必然的。“丝路命运共同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其中,价值是灵魂,有了共同的价值,才能使得利益得以持续,责任得到落实,才能摒弃大国“霸权思维”,国际间的“丛林法则”,实现民心相通。 【中国传统“德、和”文化内核 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 “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化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是有利的。就此而言,我们是有底气的,因为中国文化是德文化、和文化,这种文化是共赢共享的思维,是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让“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地区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达到对中国的认同,和中国一起抵御霸权文化的侵凌。其次,经济交流离开文化交流是不能长久的,所谓“以利交,利尽则散”。孟子在回答梁惠王“何以利吾国”的问题时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虽然这段问答具有其时空性,但是它阐明了一个道理:文化(仁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以文化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历史上看,文化交流一旦形成,往往就会形成共同的思想文化、共同的风俗习惯,其影响是更深远的。 在认识到文化走出去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政府应积极倡导,从政策上支持。习主席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鼓励国际文教交流。”学术团体、文化人士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采取多种方式、不同媒介实现不同国家或区域的文化交流。比如,发挥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在“一带一路”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制作专题节目、举办电影节、与丝路国家合力创作、举办媒体品牌活动、强化技术合作等举措促进文化交流。比如,通过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加强民心沟通。企业界在经济交流的同时,也可以把企业管理理念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宣传出去。 就我个人的社会活动而言的,我发起的“领导干部学国学”系列活动中,包涵有“领导干部学国学海外行”板块。第一站准备走进柬埔寨。今年一月在深圳举办了启动仪式。欢迎多加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